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甜椒品种鲜切加工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华北地区主要栽培的中椒105、塔兰多、0808、翠龙216 四个甜椒品种为实验材料,评价其鲜切加工适宜性。实验材料采收后在(10±1)℃温度条件下贮存,分别于0、7、14、21、28d取样,测定其VC含量、硬度、果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出品率及评价感官品质,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结果表明:对于鲜切加工来讲,甜椒的感官品质、VC含量及出品率是最重要的3个评价指标,其相对权重分别为44.94%、23.73%、14.04%,占总权重的82.71%;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塔兰多是最适宜鲜切后直接食用的甜椒品种,具有感官品质好、出品率高等特点,其次为中椒105,而0808和翠龙216较适于烹饪食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形状和厚度对鲜切甜瓜贮藏特性的影响,实验以"金辉"甜瓜为材料,切分为长方体、正方体、梯形体和0.5、1、2cm3种不同的厚度共9种处理方式,贮藏期每间隔2d测定各处理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Vc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鲜切甜瓜在4℃条件下的保鲜效果在1个星期之内最优,贮藏1个星期后开始软化,表面出现黑斑,果实品质急剧下降;1cm厚度梯形体贮藏期间,质地、风味和外观品质最好,保持时间最长,失重率小,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较高,POD、PPO活性峰值出现时间较晚,SOD活性最高,是最好的鲜切甜瓜厚度和形状。 相似文献
3.
以“京玉”、“景田”、“伊莉莎白”和“伽师”四个甜瓜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鲜切加工后在5℃条件下贮藏13天,呼吸速率、硬度和颜色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比较这四种甜瓜在储藏中的品质变化规律,找出更适合鲜切的甜瓜品种。结果显示,“京玉”和“景田”鲜切后贮藏过程中保持较好的品质,是适合鲜切加工的甜瓜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省川中丘陵区冬作马铃薯10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考察了不同品种经鲜切加工后常温贮藏条件下总体感官质量、切片表面色差、褐变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鲜切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中薯2号在贮藏过程中总体感官值相对较高,常温贮藏至第4 d时仍具有一定的商品性,而川芋802在贮藏至第2 d时外观商品性就接近5分(商品临界点);中薯2号和川芋10号的色差变化值相对较小,而川芋50和川芋802变化较大;川芋10号、费乌瑞它和青薯9号贮藏过程中褐变度相对较低;对PPO活性进行聚类分析将10个供试品种分为两个大类;综合多项测试指标表明,中薯2号和川芋10号鲜切加工后常温贮藏过程中产品品质较好,抗褐变能力较强,而川芋802和川芋50较易发生褐变,该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鲜切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6.
评价光照处理对鲜切薄皮甜瓜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研究以绿宝甜瓜为原料,将鲜切薄皮甜瓜在5 ℃冷藏柜中光照处理5天,将白色光照处理设定为对照组,比较红色、蓝色、绿色光照处理和避光处理对鲜切甜瓜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果肉硬度、褐变度、颜色和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蓝色光照处理的光源光谱位于442 nm的主波长轨迹上,光源纯度接近100%,强度为(128±17.10) Lux。与对照组样品相比,蓝光光照处理降低鲜切甜瓜褐变程度10.70%,降低产品的失重率3.76%,减少果肉细胞的破裂,提高产品硬度60.60%;并且蓝光光照处理延缓鲜切甜瓜风味劣变。因此,在销售陈列过程中利用蓝光光照处理不仅维持鲜切甜瓜原有质地、颜色等外观特征,还减缓风味的劣变现象,所以蓝光光照处理有利于延长鲜切薄皮甜瓜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以结球生菜为材料,研究高压处理(50~200MPa处理1~20min)对鲜切生菜感官品质(褐变、水浸、香气、质地、味道)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压处理对鲜切生菜的感官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50MPa、5min高压处理的鲜切生菜的感官质量与理想感官质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该处理改善了鲜切生菜的感官品质,口感更甜;随着压力的增大、处理时间的延长,鲜切生菜的感官品质变差,200MPa处理20min的鲜切生菜出现异味、高韧度、严重水浸与褐变。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的黄瓜鲜切加工新品种,本试验针对18个参加品比试验的华南型黄瓜优良组合和对照品种(燕白黄瓜)开展了鲜切加工适宜性评价,测定了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C)、果肉厚度、种腔直径、果肉色差(L*、a*、b*值)、果皮硬度、果肉硬度、感官指标(口感、脆度)和出品率12项指标。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因子评价确定了7个鲜切黄瓜加工适宜性筛选的主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确定了主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19个黄瓜样品材料的鲜切加工适宜性进行了排序,同时结合各样品的田间栽培性状优选出较适宜的鲜切加工样品材料编号为4#和2#。以上结果可为鲜切黄瓜加工过程中原料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华南型黄瓜鲜切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鲜切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11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在相同的油炸条件下进行鲜切油炸薯片实验,采用液相-质谱联用检测其不同品种鲜切油炸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结合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对丙烯酰胺含量进行分析。方法:热烫60s,表面干燥,180℃油炸100s,脱油,样品预处理,待测。结果:在相同油炸实验的基础上,检测出丙烯酰胺含量较低的是D519、陇薯3号、中薯7号、LK99等;丙烯酰胺含量较高的是中薯8号、夏波蒂、中薯3号等,并且丙烯酰胺含量与品种的还原糖含量走向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香油-壳聚糖复合膜涂膜处理对鲜切甜瓜菌落总数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未涂膜处理作为对照组,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ε-聚赖氨酸涂膜处理作为阳性对照组,评价丁香油-壳聚糖复合膜涂膜处理在4 ℃贮藏5 d对鲜切甜瓜菌落总数、失重率、硬度、电导率、色度、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的影响。结果:ε-聚赖氨酸和丁香油-壳聚糖复合膜涂膜处理均能延缓鲜切甜瓜品质劣变。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丁香油-壳聚糖复合膜涂膜处理组的菌落总数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以5.0 lg (CFU/g)为货架期菌落总数的阈值,复合膜组的货架期比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延长了2.1和1.5 d;并且复合膜涂膜处理降低果肉细胞损伤程度,降低产品失重率18.18%,维持鲜切甜瓜原有的橘红色,提高鲜切甜瓜的硬度19.65%,提高鲜切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18%。结论:丁香油-壳聚糖复合膜涂膜处理降低鲜切甜瓜表面菌落总数,并延缓其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哈密瓜为原料,优化了清洗工艺,研究了高压二氧化碳(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HPCD) 处理对鲜切哈密瓜贮藏期间(4 ℃避光贮藏8 d)微生物(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感官指标(质量损失 率、质构、感官评价)、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VC含量)、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PPO)、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本研究首先确定了强酸电解水清洗25 min为最佳清洗工艺,清洗后鲜切哈密 瓜的菌落总数下降了0.81(lg(CFU/g))。2.5、3.5、4.5 MPa处理8 min后的鲜切哈密瓜在贮藏期间微生物数量显 著增加,PPO活力上升,且在贮藏8 d时,质量、硬度和VC含量分别下降了16.45%~42.70%、30.38%~48.97%和 96.25%~96.73%。本研究为HPCD技术应用于鲜切哈密瓜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马铃薯品种繁多,不同原料品质会影响马铃薯面条的品质,为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加工面条的适宜性,指导马铃薯产业选择加工种植品种。试验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处理方法将马铃薯面团和马铃薯面条的各个品质指标转化为一维的综合评价指标,分别与40个马铃薯原料品种的品质指标(淀粉、维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粗纤维、钾、灰分、干物质、游离氨基酸、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胶黏性、回复性)进行拟合并建立回归模型,采用聚类方法,将40个马铃薯品种按照加工适宜性分为三类。结果表明,建立的马铃薯面团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决定系数R^2=0.911,调整后决定系数R^2=0.904,随机误差估计值=123.113;马铃薯面条综合评价模型决定系数R^2=0.973,调整后决定系数R2=0.971,随机误差估计值=432.226;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40个马铃薯品种按加工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3类,其中最适宜加工的品种为05-44-1、克9、79(2)、C11、D17、C3、T3、庄3、会2、T4、L7、黑共12个品种,基本适宜品种为L0524-2、冀8、T2、F5、红、郑7、S3-28、中901、S4-32、中13、T5、冀12、甘农5、晋18、F6、T18、78共17个。该研究得到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拟合度较高,误差较小,模型效果可靠,可用于实际马铃薯面条的品质评价;K-means聚类结果与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可为新疆地区筛选加工专用品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品种蚕豆发酵郫县豆瓣甜瓣子的适宜性,本研究对11 种蚕豆原料的物理指标、营养成分,以及发酵制得甜瓣子的基础理化指标、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对甜瓣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 个品种蚕豆原料及其甜瓣子间各项品质指标总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因子分析将甜瓣子14 项品质指标降维为3 个主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410%,并构建甜瓣子品质综合评价模型。采用聚类分析将11 个品种甜瓣子划分为3 类,结合综合评价得分结果可知,第I类包括未知(QY)、‘成都大白’(CDDB)和‘成胡’(CH)系列甜瓣子,品质优良;第II类包括‘通蚕鲜6号’(TCX)甜瓣子,品质中等;第III类包括‘云豆2662’(YD)和未知(SCZG)甜瓣子,品质较差。进一步通过蚕豆品种与甜瓣子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高蛋白质、低淀粉和籽粒大小适中的蚕豆品种具有较高的甜瓣子加工适宜性。综上,QY、CDDB和CH系列品种蚕豆可作为甜瓣子加工专用品种。本研究可为郫县豆瓣综合品质评价及加工专用蚕豆品种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说明不同紫薯品种在质构特性上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了16个紫薯品种,测定了薯块水分、淀粉组成以及原淀粉的热力学特性,并对质构特性进行了质构剖面(TPA)和感官分析。箱线图分析显示样品水分、淀粉含量和热力学参数均存在离群值。不同样品的TPA质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水分含量最低(59.16%)的育种材料QZ5070硬度(4880 g)、弹性(3.57 mm)、胶黏性(1265 mJ)、咀嚼性(43.34 mJ)和可恢复形变(1.71 mm)均为最高值。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分含量与TPA咀嚼性、感官硬性、感官干面性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感官粘聚性与感官易嚼性显著正相关(p0.05)。淀粉含量则未与质地指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淀粉热力学参数中只有糊化焓和感官易嚼性显著正相关(p0.05)。双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样品聚为4类,指标聚为5类,综合指标聚类结果和标准化数据的热图分析,渝紫7号、越南紫薯、日本新紫和3种育种材料QZ5070、W36-1、W50-2表现出与其他样品不同的质地特性。研究结果为以甘薯鲜食、加工适性评价和育种方向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5.
16.
热处理对鲜切哈密瓜品质及其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热处理对鲜切哈密瓜品质及其微生物的影响,分别采用75、85、95℃热水对鲜切哈密瓜烫漂30、60s,在冷藏(5℃)过程中每2d测定鲜切哈密瓜的菌落总数、色泽、还原型抗坏血酸、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相对电导率和渗汁率。结果表明:在热处理当天,95℃、60s处理杀菌的效果最好,菌落总数为28CFU/g,而对照的菌落总数为1.3×103CFU/g,两者相差约46倍;第10天时,对照组的菌落总数为1.8×108CFU/g,而含量最低的95℃、30s处理的鲜切哈密瓜的菌落总数为2.4×105CFU/g,两者相差750倍;在处理当天和贮存过程中,热处理对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渗汁率有一定影响,但对色泽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