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合理控制入窖条件(温度、水分、酸度、淀粉浓度等因素),施行按质取酒、分级入库,加强窖池管理,注重窖泥培养,联用中层封泥与双轮底发酵,采用以酒串醅和外加酶等方法措施,提高了白云边曲酒的质量和出酒率。(关中)  相似文献   

2.
陈生碧 《酿酒科技》2006,(11):59-60
浓香型大曲酒主要是以高粱等淀粉物质为原料,采用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经固态发酵和蒸馏而成的一种饮料酒。提高浓香型大曲酒质量和出酒率的技术措施主要有:设计合理科学的窖池、窖形、窖容;配造、培养和应用成分及营养丰富的人工老窖泥;加强窖池的退化预防与养护,规范工艺操作、强化窖池管理、制备己酸茵液和营养液、做好窖池的日常养护,促进窖泥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发酵质量、酒醅出酒率和酒质。(孙悟)  相似文献   

3.
粮食酒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调整优化工艺参数、创新生产工艺、加强工艺管理、搞好窖池养护及场地卫生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粮食酒的口感质量。  相似文献   

4.
TH-AADY全酶法窖内产酒与复合香酯化液窖外产香的新工艺用于林河大曲普级酒的生产,既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出酒率,又保持了原普级酒的固有风格,经1996年5排次的试验表明,发酵周期缩短30天,使普级酒的出酒率提高8.54%,年创经济效益可达789.792万元。  相似文献   

5.
浓香型白酒压排期发酵时间较长,带来酒醅酸度大、活性低等因素不利于转排发酵,影响出酒率与酒质等,压排前后各一排的生产尤为重要。通过对压排前、压排、转排等的工艺分析,合理调整各阶段的配醅、调醅、入池参数、窖池养护等工艺细节,以期实现降温、控酸、合理调控酒醅活性、产质量稳定等目的。结果表明,对工艺细节的合理调整可实现出酒率与酒质的稳定与提高。  相似文献   

6.
梅阗 《酿酒》1998,(6):28-29
伊梨酿酒总厂是典型的老五甑续楂法操作工艺,曲药为中高温曲,发酵期50~60天,入池淀粉浓度18%~20%,入窖酸度1.5~2.0,出窖淀粉浓度10%~13%,出窖酸度2.0~3.5,丢糟中的淀粉含量为8%~10%,尽管在改进工艺、提高出酒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张彬  陈清让  姜淑芬 《酿酒》2005,32(6):37-38
粮食酒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调整优化工艺参数、创新生产工艺、加强工艺管理、搞好窖池养护及场地卫生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粮食酒的口感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老五甑和新五甑两种工艺试验比对,开展两种工艺窖池酒体产量、理化、感官及窖泥变化分析,发现新五甑比老五甑出酒率高约4.4%,总己酸乙酯高约27.2%,总酯高约28.8%,总酸低约13.3%,酒体窖香更浓郁,窖泥中梭状芽孢杆菌数量更优。该研究结果为浓香型白酒不同排次工艺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唐瑞 《酿酒科技》2005,(10):29-32
五粮跑窖工艺主要用于南方浓香型白酒的生产。近年,北方部分白酒企业引进南方五粮跑窖工艺和包包曲,结合北方本地气候对南方五粮跑窖工艺中的工艺操作、工艺关键点、工艺参数进行创新,在酒的质量和出酒率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生产出北方典型的“五粮液”型浓香型白酒。推广了南方五粮跑窖工艺在北方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北方浓香型白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生碧 《酿酒科技》2005,(12):41-42
窖泥退化的主要原因有:窖泥配料不当,碳氮比失调;窖池防渗效果差,营养流失;工艺控制不合理,窖池管理不善等。规范工艺操作,强化窖池后期管理,用己酸菌液、窖泥营养液进行窖池养护及按期进行窖池窖泥大培养,可有效防止窖泥退化和提高复壮效果。复壮后的窖池发酵酒醅出酒率提高8.1%,己酸乙酯提高158mg/100mL,总酯提高275mg/100mL。  相似文献   

11.
也谈窖池退化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窖池的退化是酿造优质酒生产的一个重大技术阻碍。窖池中铁离子、钙离子过多积累,酒醅pH值过低和工艺管理不善等均会引起窖池老化。减少铁离子、钙离子含量,降低酒酷pH值和防止水分流失等强化工艺和管理手段,可有效防止窖壁上乳酸铁、乳酸钙的生成和窖泥板结现象,保证窖池有充分的有益功能微生物,是防止窖池老化,提高出酒率和酿造优质酒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西凤酒生产插窖阶段糟酷淀粉消耗和窖池升温幅度做了对应分析,并对插窖阶段工艺条件同时进行分析对比。在挑窖阶段,其装甑与馏酒为关键环节,对装甑与馏酒的操作以及汽压的控制实施了相应的措施,使插窖淀粉消耗提高至3.0%,挑窖出酒率提高14.69%,达到了充分利用残余淀粉、提高挑窖出酒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西凤酒的典型特征为“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味净悠长”。优质的浓香型调味酒为生产高档“凤兼复合香型”白酒的物质基础。可运用人工老窖工艺、新窖老熟原理进行窖池改造,生产出富具特色的浓香型调味酒,其技术关键有:窖泥配方应因地制宜;窖形、窖壁、窖底、甑窖容积比设计应经济、实惠、合理;“一长、二高、三适当”的合理酿酒工艺;预防窖泥退化、加强窖壁保养、强化窖泥等。  相似文献   

14.
入窖发酵对酱香型白酒风味质量的形成十分重要。酱香型白酒入窖发酵的窖池,是固态发酵生产酱香型白酒的重要设备,其主要用途是蓄积糟醅,进行密封发酵生香。在曲药和窖池微生物作用下,窖内母糟发酵生香的优劣,对产品产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生产中,对入窖发酵控制管理无从下手及片面认识和没有科学的可控措施以致出酒率低及不合格品多。因此,抓好入窖发酵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落实出窖糟醅的监测与研判,采取措施调整各轮次酒醅工艺参数达到入窖条件,严格执行酒醅入窖控制措施,认真做好窖池发酵管理等工作,决定着酱香型白酒风味特征及产质量优劣。  相似文献   

15.
陈全胜  赵先维 《酿酒》2008,35(2):48-50
经过对西凤酒插、挑窖生产工艺的总结,主要对插窖阶段糟醅淀粉消耗和窖池升温幅度做了对应分析,并对插窖阶段工艺条件同时进行了分析对比。在挑窖阶段,其装甑与馏酒是关键,对装甑与馏酒的操作以及汽压的控制都进行了不同方位的探讨,并实施了相应的措施,从而使插窖淀粉消耗提高至3.0%,挑窖出酒率提高14.69%。达到了充分利用残余淀粉,提高挑窖出酒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浅谈窖泥制作过程中提高质量的几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窖泥制作过程中通过对制作原料及配比进行调整,对己酸菌培养基进行优化.加大成品窖泥后期保养力度等方式,可提高窖泥质量,己酸菌达到了106数量级.用于窖池发酵生产,第一排出酒率可达到32.0%,优级酒率达到25.05%;第二排酒质大幅提升,出酒率达到了43.35%,优级酒率达到41.8%,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窖池长、短发酵周期的底醅,结合酒甑蒸馏提香特点,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双轮底醅、普通底醅结合窖池中、上层酒醅的串蒸工艺,合理配醅串蒸;以充分利用酒醅中的风味物质,提高原酒特优率,同时探究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与质量特征。结果表明,双轮底醅串蒸工艺在稳定出酒率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原酒中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原酒特优率平均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18.
白酒糟的厂内消化周恒刚,张志民酿酒.1996(3):1~7①回窖发酵:丢糟中加入糖化酶及活性干酵母返回窖内短期发酵,以增加白酒产量,但往往出酒不多。在生产工艺中,提高糙活的出酒率及质量才是根本。②酒糟串蒸:在正常装甑时,上部留5~10cm空甑,装入酒...  相似文献   

19.
在每年5、6月份 ,将出池母糟进行调整 ,可平稳度夏 ,出酒率提高2% ,优质率提高4.27 %。1.使用材料 :度夏前出池母糟(50天发酵期) ,玉米酒精 ,30度左右梢子酒 ,中温曲和高温曲混合制成回沙液(泼洒酒醅与窖壁 ,干酵母(经复水活化)。2.工艺方法 :粮粉润料后 ,与出池母糟分别单独堆放 ,母糟预先不配料 ,与清蒸后的稻壳拌匀过细。装甑时 ,底锅加入预先调好酒度的酒精与梢子酒混合液 ,再装料上甑 ,作母糟串蒸。母糟蒸酒后 ,降温、拌粮再装甑蒸粮 ,出甑降温加浆、加曲、入池。酒醅入池后 ,酒醅及窖泥作滴酒回沙调整母糟安全度…  相似文献   

20.
窖泥老化常在窖壁出现白色颗粒状或针状结晶体,出现绿色或红色物质等现象。其原因有:水分过低、酒醅酸度过大、窖泥配料不合理、管理养窖不当、生产工艺调节失控、窖泥发酵不平衡等。处理与预防的方法有:强化工艺,增养补水;加强管理,培养补窖;采用科技方法,培养窖皮泥;窖泥培养,合理配料;培育优选菌种;更换窖泥。更换“人工老窖泥”可促进和提高发酵酒的优质品率。(孙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