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乡村住宅空间的分化动因、分化机理和发展趋势,发现:乡村社会分层和农户居住需求的复杂化使乡村住宅空间系统中各功能空间的性质和边界越来越清晰。住宅空间作为乡村区域空间的最小单元,其分化后的多种空间类型会影响整个乡村的空间形态。因此,基于不同空间结构要素与农户类型相匹配产生的住宅空间模式,针对乡村社区的城镇化特点,将乡村的居住点空间和社区空间进行重构,并提出若干乡村住宅的建设思路,为乡村住宅规划和社区规划的内涵式、服务式发展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乡村社会分化的背景和住宅空间分化的趋势,探讨了乡村住宅空间模式的分化,以及对社区空间规划的影响,从而提出了“顾问式”、“定制式”内涵式服务性的住宅空间模式设计思路,为乡村住宅规划和乡村规划的内涵式发展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谢超 《南方建筑》2017,(4):86-91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已然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乡村居住空间作为乡村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它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地方文化的承载与反映。文章基于时代性与地域性的研究视角,以鄂西北、鄂西南以及江汉平原地区乡村的居住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内容的田野调查和传统居住空间特征的提炼与重构,探讨“此时此地”的乡村居住空间形态与适宜营建策略。最终所提出的空间形态营建方法与策略,不仅有助于当代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善,还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营建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面临的变化、发展与挑战的分析,从价值体系、功能、布局3方面进行乡村公共空间重构理路。价值体系重构要保障村民的权益与主体性,重构乡村公共空间的政治、社会、文化价值观,强调乡村公共空间公平性的资源观与规划设计价值观。功能重构以传统内生型公共空间的转型和新内生型公共空间的建构为主要内容。布局重构在优化乡村公共空间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强化乡村传统内生型公共空间在乡村公共空间系统结构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乡村综合体是以百姓自治、自我实践为主导的乡村实践模式,以豫西的曲村为例,通过对乡村的需求、产业和空间三个方面进行的分析来阐述乡村综合体的核心概念、空间更新、乡村经营的发展策略,对豫西欠发达地区乡村空间的有机更新和乡村激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东  李林汝 《工业建筑》2020,(12):25-31+179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乡村空间的转型具有延续农业传统和保持乡村社会结构和谐发展的双重意义。选择河南省裴城村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建立乡村动态更新前后的量化研究模型,通过对村落更新前后的空间整合度、可理解度及街网线密度等方面进行量化对比,归纳出乡村空间可达性、空间结构、村落中心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为制定乡村保护和发展规划的量化分析、局部更新对乡村整体空间结构影响的研究、乡村更新实践选点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休闲体验型乡村产业发展与空间变迁交互影响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文章通过借鉴社会学科"空间生产"及相关理论体系,形成休闲体验型乡村人居环境变迁理论分析框架。据此从驱动因子、作用方式、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建构休闲体验型乡村人居环境变化机制,并进而得出结论:乡村空间演变是介于休闲体验产业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之间的中介性要素。文章明确了从空间规划设计干预入手,激活并改良乡村内生性演变动力所应遵循的四项优化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定县乡村的厨房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将乡村住宅厨房空间的要素与城市住宅厨房空间要素进行比较研究,希望今后乡村住宅新建及更新时,对厨房的设计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空间生产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及规划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李广斌  王传海 《规划师》2012,28(4):110-114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空间转型驱动机制进行剖析可知,空间生产是推动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根本动力.根据空间生产的动力,将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划分为乡村自主、市场推动和政府主导三个阶段.而乡村空间生产的内容也由“工业空间生产”向“居住空间生产”转变.针对苏南乡村空间转型面临的多重危机,规划应以“人”的尺度审视、设计空间,并以民主形式推动、实现乡村空间的自我管理,以期减小空间生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村失落空间再生,闲置空间改造利用.以王峰村为例进行实地调研,整理各类型失落空间,并进行设计整合,合理利用开发,为空间赋予新的生命活力.现有的空间由于对功能需求供给的不平衡造成空间剩余,通过提取现有空间元素和选取空间典型进行设计,将缺乏合理利用的和失去原有作用的空间重新整合设计,做出一个满足各功能需求并逐渐影响整个村落...  相似文献   

11.
空间布局和管制同为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后者对于空间利用、安全和发展意义更为重大。从空间要素和管制出发,结合上海区(县)域总体规划中涉及的相关编制内容和特点,分析空间管制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探讨,以期从区域、总体层面,更加有效、科学地指导各类城市空间要素的规划控制和管理实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上海城市公共空间地域特质的发掘,从公共性、线性以及介质三个层面反观当代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结合8个典型案例的解析,指出上海城市公共空间地域特色营造具有非自觉的特点,它是现代化、国际化、商业化热潮下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3.
空间句法是关于空间的计算语言,这种语言可以深入解释建筑与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空间”是句法研究所关注的本质,是一个多维概念。该文概要评述句法研究中所涉及的各类相关空间的含义,重点探讨作为句法理论基石的“认知空间”、作为句法对现实空间抽象表达的“符号空间”以及作为句法模型计算基础的“拓扑空间”,以求对空间句法研究所涉及的“空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建筑创作的地域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建筑的地域性拥有广义的内涵,地域性的建筑创作成为建筑师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从建筑形态沿承、空间特征转换两个角度,探讨建筑创作的地域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空间的人性与地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文彦建筑哲学的系统中枢由建筑学与人类文化学交叉凝聚成基本支撑 框架。其设计立场首先是建筑空间的“人性”,同时追求以“地域性”作为人性空间的文化载体。所有的技术手段只不过是体现“人性”与“地域性”的物质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16.
商业空间消费者行为与规划——以上海新天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尊  王德 《规划师》2012,28(1):23-28
通过里弄住宅改造形成的新天地商业街已成为上海休闲时尚消费街的代表.研究选取新天地商业街的消费者为研究对象,从空间角度探讨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包括人流量、停留人次、消费金额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以及商业街入口、内部活动分布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认识了消费者行为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并运用空间句法和相关回归法分析了新天地的空间结构对消费者行为的导向作用,探讨了特定布局变化可能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变化,为新天地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天地——一个作为差异地点的极端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路 《时代建筑》2002,(5):34-35
作为一个处于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中的都市空间,仅仅从旧城改造的视野以及建筑设计的某些角度来评析新天地,或者单以简单粗暴的文化姿态对其进行批判和拒绝,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本文试图利用福柯的“差异地点”概念获得对新天地的另种阅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法国和美国多种城市空间街道、大型购物中心、车站、咖啡馆、广场和花园等进行简要评述,提出了当前公共空间的设计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如何构建能够面向所有人开放的空间;且该空间可以培养彼此分享的意识,促进地方公共领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两个城市——成都和重庆的两座建筑,指出它们和各自所在城市所具有的空间和文化特质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了建筑个性与地域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不断消逝的空间——城市非主流空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帅  孙晖 《规划师》2009,25(7):95-99
城市非主流空间包括积极非主流空间和其他非主流空间,积极非主流空间包括过渡空间、余留空间、附属空间等,其以本身"丰富生活,促进交往、传承文化、增进和谐"的独特品质,诠释了城市公共空间"回归街道生活"的本质,并保持着自身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当城市发展的某些条件发生变化时,城市主流空间与非主流空间会发生转变,从而形成新的城市非主流空间,而当形成城市非主流空间品质的基本条件不成立时,城市非主流空间就可能会不断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