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电力零售市场研究:(二)电力零售市场的组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电力零售市场上存在着分工各不相同的成员。分析了电力生产商、电力经销商、电力经纪人、用户和配电公司在电力零售市场上的职能。以北京地区为例,研究了电力供应商和电力经纪人从事电力零售服务的盈利水平,讨论了电力零售市场与电力批发市场的异同。开放配电网和电力零售竞争给配电商和售电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整个配电系统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能源互联技术的发展以及售电侧市场的逐步放开,新型城镇配电系统在优化运行和交易模式上呈现多能协同、交易开放的特征。新型城镇配电系统的电力零售交易机制被重新定义,产消者通过非合作竞争上报最优竞标曲线获取最大售电收益,电网公共服务企业收取过网费并提供保底供电服务,用户可基于实时电价与激励政策参与需求响应降低用电成本。在此背景下,充分考虑配电网内多角色的主动参与以及运营商的经济调度要求,建立一种基于主从动态博弈理论的产消者非合作竞价双层模型。以改进的IEEE 33节点配电网为算例,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与CPLEX求解器相结合的方法,求得该主从博弈模型的均衡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在保证电网公共服务企业和用户利益基础上实现产消者利润最大化,为新型城镇电力零售市场的交易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英国电力零售市场的改革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括了从引入竞争的电力库模式经3次改革终而实现全国统一的电力交易和输电协议(BETTA)市场模式的历程;重点介绍了英国电力市场经过4次改革形成的较为完善的电力零售市场交易机制与监督体系,尤其是促进电力零售市场自由化和竞争的电力供应商的概念和职责,并指明售电价格和消费者用电账单的分解是评估现今零售市场健康度的重要指标。最后,提出了英国电力零售市场在3次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以及在以低碳化为重点的第4次改革到来时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新到来的中国电力市场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英国零售电价套餐体系发展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轮电改不断推进,电力零售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为售电公司的经营带来了挑战。借鉴国外成熟售电市场上的零售电价套餐体系发展经验有助于我国售电公司零售电价套餐产品的发展。回顾了英国售电市场的发展历程,对英国售电公司业务模式及零售电价套餐体系进行了总结,同时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梳理了零售电价套餐选择流程并对不同套餐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售电公司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售电侧改革不断深入,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制定套餐电价是其中的关键.在我国各省建设电力市场的背景下,推行实时电价零售套餐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虽然固定电价和分时电价的应用更为广泛,但实时电价在反映电能价值变化、引导电力消费方面独具优势.在考虑需求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实时电价套餐的非线性优化模型,分别从售电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我国正大力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根据现有方案,在建设初期,我国将建成“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两级电力市场,并逐步允许售电公司等购电主体参与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如何在两级电力市场环境下考虑购售电策略间的相互影响,合理分配包括跨省跨区市场、省内市场在内多个市场的购电量,并针对用户偏好制定多种零售套餐,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成为售电公司目前亟须研究的问题。探讨了两级电力市场环境下售电公司参与跨省跨区市场的交易框架;分析了售电公司多时间尺度、多空间尺度的购电成本和风险;构建了4类典型零售套餐下的用户需求响应模型以及用户选择行为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级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售电公司购售电决策模型,采用条件风险价值模型度量市场风险,寻求收益和风险的合理决策。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电力现货模式下,售电公司在批发侧参与中长期与现货市场,在零售侧售电给零售用户,亟需在批发侧至零售侧之间建立完善的电价传导机制,通过量化不同电价传导模式下售电公司购售电成本,寻求其最大购售电利润,帮助售电公司降低市场运营风险,提升市场活力。为此提出了按比例传导、实时传导和延迟传导3种电价传导机制。算例结果验证了3种电价传导机制的可行性,分析了几种典型用户用电特性,并针对几种典型用户,给出了电价传导机制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电力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要求电力行业加快“清洁替代”、“电能替代”两个替代的步伐。电力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交易、价格、结算、风险管理等复杂难题制约了零售市场的发展。基于此文章设计了碳中和驱动下的电力市场零售平台的系统架构,并提出了基于电力零售平台的交易模式。文章首先依据广东零售市场交易情况,阐述电力零售平台建设的必要性;而后依据碳中和对售电平台的要求,设计电力零售平台的功能架构和系统架构;最后基于电力零售平台提出交易模式,引入碳信号实现电力市场低碳运转,旨在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满足市场主体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力零售侧市场化程度逐步加深,售电公司须为电力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电力套餐以保障其市场占有率和持续盈利能力.为此,提出售电公司峰谷组合电力套餐零售模式并构建了考虑用户有限理性的电力套餐设计双层优化模型.在上层模型中,售电公司以购售电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峰谷电力套餐参数及其在电力市场中的购电策略;在下层模型中,用户以购电综合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峰谷组合套餐定制,考虑了裕度电量价值及从众心理对有限理性用户决策的影响,同时基于锚定效应模拟了用户在选购电力套餐后的用电行为.以某地居民用户为对象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售电公司可通过设计峰谷组合电力套餐激励有限理性用户主动调整用电行为,提高购售电收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日渐深化,配电环节市场化逐渐成为各国主要的发展趋势,电力零售市场研究成为热门课题。在公平竞争的电力零售市场上,分布式发电将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本文首先阐述了分布式发电和电力零售市场的一般概念,论述了分布式发电相对集中发电方式的显著优点。最后,详细讨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中提出了一种发电企业碳电打捆交易技术及闭环回购策略,并提出了发电企业与用户之间通过签订“中长期电量+附加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合约交易模式,形成发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碳电打捆交易与闭环回购模式。同时,计入电力现货市场和碳市场,发电企业和用户均可以在碳电市场中出售电力或CCER提升其经济性。进一步以水风光互补系统为例,建立了一体化电站碳电市场交易效益评估模型和用户成本评估模型。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分析了水风光互补系统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下的碳电综合效益,并评估了该碳电交易模式下的用户侧经济性成本。所提方法可以在增加发电企业综合收益、降低用户成本的同时,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促进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售电业务将大规模放开,在给社会带来红利的同时,对电网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开展量化研究,按照业务流程,分别建立了售电业务成本-收入模型、输配电业务收入-成本模型、电力增值服务收入-成本模型、电网人员流失模型、现金流模型、需求响应模型、售电及相关业务利润模型等7个分模型。采用某省电力市场2018年年报的相关数据,分市场化电量增速变化、电网售电公司代理电量变化和售电购销价差变化3种情景,对电网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为电网企业开展电力体制改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对售电侧电力市场的影响,对售电侧电力市场成员进行了分类和价值目标分析,阐明了市场成员在售电侧电力市场中的主要目的和利益需求。通过对我国售电侧市场发展的分析,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环境下建立售电侧电力市场商业模式进行了探索:第一阶段是售电公司逐渐形成竞争性的商业模式;第二阶段是形成需求侧介入售电市场的商业模式,认为该模式可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售电侧的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4.
售电侧放开给电能质量的管理带来巨大影响.不同类型的售电公司参与市场,造成电能质量管理的困难.首先讨论了售电侧放开给电能质量管理带来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电力企业的电能质量管理差异,然后从指标管理层面、售电业务发展趋势和电价管理层面对中国售电侧放开后的电能质量管理提出建议,为中国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管理电能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发电商向大用户直接供电是现阶段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指出在电力市场初期实施大用户直购电的制约因素,分析了现阶段开展直购可能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最后分别从政府部门和电网公司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大用户直购电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面向综合能源园区的三方市场主体非合作交易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运行的综合能源园区作为耦合多种能源网络的底层终端,研究其市场运营机制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了包含能源运营商、含分布式光伏的用户、电动汽车充电代理商的综合能源园区模型,提出了以能源运营商为市场主导方的市场交易框架;其次,分析并建立了具有不同属性的三类市场交易主体参与的、各方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非合作博弈模型;最后,以某商务型园区冬季典型日场景为例,对所提出的博弈模型进行了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博弈均衡时,能源运营商向其余两方供能,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含分布式光伏的用户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余量光伏上网售卖能够增加自身的光伏资源利用率,降低自身用能成本;电动汽车代理商选比各方报价并制定自身充电策略,能够降低自身充电费用并协助用户消纳多余的光伏资源,同时减少了用电早高峰时段对配电网的负荷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电力市场化快速推进,不同用电需求的电力用户入市交易,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力用户数量剧增.根据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文件要求,各类市场主体应承担可再生能源消纳任务.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研究如何让售电公司在批发市场中发挥对价格波动的平抑作用,在零售市场中发挥电价调节供需关系的作用,用以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是建设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