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对利津洼陷北部地区的构造样式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第三系处于伸展拉张构造背景下的利津洼陷北部地区,发育了许多伸展构造样式,主要包括复合地垒地堑、反向Y字型、多级Y字型构造、X字型构造、垮塌构造、多米诺式断层、顺向倾跷断块构造、逆牵引背斜构造.多米诺式断层及顺向倾跷断块构造样式主要分布在北部陡坡带地区,逆牵引背斜构造、垮塌构造、多级Y字型构造、X型构造、复合地堑地垒构造主要分布在中部凹陷区,反向Y字型构造分布在南部古隆起附近的缓坡带上.研究区地层的隆起活动对该地区7条主要断层的形成起到了控制作用,而7条主要断层又对构造样式的形成起了控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和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中广泛发育异常高压.对其异常高压的成因进行分析,利用综合解释法建立了研究区80口已钻井的地层孔隙压力系数剖面;明确了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和沙三段中亚段的地层孔隙压力系数等值线分布,分析了利津洼陷烃源岩地层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解释法在计算由欠压实和生烃膨胀等多种成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利津洼陷古近系烃源岩异常高压时的精度较高;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异常高压分布与洼陷形态一致,呈东北—西南向展布,在洼陷深陷区以高压和超高压为主,至洼陷边缘构造高部位逐渐呈辐射状降低至正常压力;洼陷中心的异常高压是烃源岩向洼陷边缘排烃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北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沙三中、下亚段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认为,该层段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SQ1、SQ2对应沙三下亚段,SQ3对应沙三中亚段;分析了地震相类型及其展布特点,沙三段地震相主要包括前积地震相(主要发育在SQ1中)、楔状地震相(主要沿陡坡带分布)、杂乱地震相(在陡坡带发育,分布范围自下而上逐渐变小)、透镜状地震相以及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和充填地震相(发育在半深湖-深湖区)。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高压体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37
地层流体压力异常是含油气盆地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选用丰富的声波测井资料,根据等效深度法首次计算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压力和剩余压力值,分析了异常高压体系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高压体系的发育与欠压实、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以及油气的生成有关。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动力,异常高压体系产生的流体压裂、幕式排烃作用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油气主要分布在高压体系中的相对低压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塑性拱张构造是异常高压体系的泄压区,也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其较深层位(Es3中下─Es4上)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5.
泥岩裂缝气藏属于非常规油气藏类型,其形成需具备特殊的地质条件。通过东营凹陷利津洼陷沉积特征和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利津洼陷沙四下亚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受构造活动影响,盐间富含钙质、白云质的泥质岩类中裂缝非常发育,可以成为天然气的良好储集层;广泛发育的膏盐岩不仅促进了裂缝的形成,还对盐下天然气藏起到封盖作用。利津洼陷沙四下亚段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较为优越,是近期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7.
利津洼陷及周边地区沙四上亚段发现了多种类型油气藏尤其是滩坝油气藏,由于缺乏对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分布系统研究,影响了下一步油气勘探.为了查明该地区的沉积相类型,搞清滩坝的沉积特征、平面分布及与其他沉积相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观察、测井、录井和地震等分析方法,在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识别出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滩坝和半深湖-深湖泥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根据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将沙四上亚段细分为1个层序3个体系域(LST、TST、HST)7个准层序组,对各准层序组内的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研究,以低位域滩坝最为发育,湖侵域、高位域滩坝发育差,但高位域发育碳酸盐滩坝,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在各种层序组内均有发育,并指出下一步应尽可能向洼陷内或深洼区寻找有利的滩坝砂体. 相似文献
8.
9.
10.
建立了页岩内含气量、液态轻质油、重质油的系统测定方法及页岩可动油实验方法,并对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段页岩样品的含气量、含液态油量、液态油性质及可动油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津洼陷沙四段页岩含气量较低,勘探以页岩油为主。而液态油中含有较高的轻质油含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可动油比例,有利于利津洼陷沙四段页岩油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1.
12.
异常压力与油气的关系极为密切 ,研究一个盆地异常压力的特征、成因及主控因素 ,总结其与油气的内在关系 ,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综合运用盆地中央坳陷的测井、地质资料 ,以及各工区的地震剖面 ,迭加速度谱等资料的基础上 ,预测该区的异常压力分布 ,弄清地层压力分布规律 ,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和动力机制 ,为盆地新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湘中拗陷含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中坳陷是中国南方上古生界碳酸盐岩最具勘探潜力的区域.坳陷在下古生界结晶基地上形成以后,经历了两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盖层沉积建造和中生代陆相沉积建造,现今的逆冲构造样式和构造格局基本定型于燕山期[1-5].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早、晚两期.早期形成于印支运动主幕,燕山运动主幕遭到破坏,部分经重新分配后形成次生气藏;晚期形成于燕山运动主幕以后,是二次生烃后形成的原生油气藏[6-8].研究认为:在涟源坳陷宽缓向斜中的隐伏隆起,如杨家山区块温塘背斜,桥头河区块的大塘湾隐伏低背斜、桥头河断块等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陆相断陷盆地是中国东部盆地的重要类型,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层广泛发育的异常流体压力和复杂断裂系统是2个重要特征,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油气运移、聚集研究。在综合分析陆相断陷盆地流体压力和断裂特征的基础上,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典型例证,充分应用钻、测井资料,建立了高精度的凹陷异常压力分布模型;结合断裂系统特征,探讨了在三级构造单元格架下,流体压力与断裂系统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以及断裂系统对流体压力纵横向分布及封闭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库车坳陷纵向压力结构与异常高压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库车坳陷异常压力十分发育,根据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变化特征,把该坳陷纵向压力结构划分为5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压力带:正常压力带、第一压力过渡带、第一超压带、第二压力过渡带和第二超压带。各压力过渡带压力梯度明显超过静水压力带和超压带,具有高声波时差的特征,在地质上基本都是区域性盖层;在超压带中,气藏的剩余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对坳陷内主要圈闭实测剩余压力与盖层厚度、构造挤压强度、烃源岩排烃强度、埋藏深度的变化(埋藏和剥蚀)等地质因素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构造挤压和流体充注是目前库车坳陷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膏盐盖层的厚度对超压的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川南、川中过渡带荷包场-界石场地区的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是一套典型的低压致密储集层。由于储层具有低压、低渗、高束缚水饱和度的特点,其渗流机理不同于常规储层。气井在低渗、低压力系数的储层开发过程中表现为低自然产能,有些井受到钻井污染,基本没有产量。通常水力加砂压裂是经济高效开发此类气藏的必要手段,但由于常规低渗透储层试井方法及油气测试手段对低产甚至无产量气井的测试、评价受到限制,使得压裂前储层物性和气井产能无法确定,无法对气井压裂效果做出客观正确地评价。为此,基于脉冲试井不稳定渗流原理,开展了低压致密气藏气井微型注入测试技术研究,提出了确定低压致密气藏储层物性和气井产能识别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低渗致密气藏储层渗流物性,确定气井生产潜力,并为低丰度、低压渗致密气藏储层效益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塔西南坳陷是一个经长期发展形成的复合型前陆坳陷。二叠纪后的各次运动,特别是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天山、昆仑山先后隆升,并发生向盆地的冲断作用,从而使前陆坳陷形成大规模的逆冲断裂和与断层相关的褶皱,与隆升、褶皱、冲断有关的多种类型圈闭,在油气来源充足的情况下可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古生界圈闭发育程度较差,中、新生界以发育挤压背斜、断背斜、断层、岩性圈闭为主。无论是古生界油气藏,还是中、新生界油气藏,其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有断层直接或间接地将油源层和储层联系起来,以提供油气藏形成所需的油气来源,否则再好的圈闭也难以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