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黄自强 《人民黄河》1997,19(12):1-3,57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国第三代领导人站在世纪发展的高度,制定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将环境问题提高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等同的地位上。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对黄土高原的历史、现状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精辟分析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的治理做了重要批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李鹏总理批示:“十五年初见成效,三十年大见成效”。这是黄土高原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针,是治黄的宏伟战略布局。且对水土保持作用与地位的再认识在江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中,引证了黄河流域发展的历史。在中华…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8月作了关于治理黄土高原的重要指示,为再造壮丽秀美的祖国山河和治理黄土高原指明了道路。本文根据“提出一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工程规划,争取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为根治黄河作出应有的贡献”的宏大计划,实现“再造一个壮丽秀美的黄土高原”的雄伟目标,并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了“重视水土保持措施,广泛应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优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挖掘水土保持农业措施的具体对策”,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1):54-54
中国水利部门计划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模型黄土高原”.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薛松贵介绍,“模型黄土高原”是为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和治理效益而构建的高科技模型体系.它借助实体模拟理论和技术、测控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一宏大的科研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黄河及黄土高原治理开发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彭珂珊 《水利科技与经济》1998,4(4):214-217,219
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8月作了关于治理黄土高原的重要指示,为再造壮丽秀美的祖国山河和治理黄土高原指明了道路,本文根据“指出一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工程规划,争取十五年初见成效,三十年大见成效,为根治黄河作出应有的贡献”的宏大计划,实现“再造一个壮丽秀美的黄土高原”的雄伟目标,并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了“重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广泛应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优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挖掘水土保持农业措施的具体对策”,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治理开发黄河离不开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模型黄河”工程可以系统地反映影响黄河变化的各种因素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将一些抽象的现象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甚至可以量化,能够直观反映各种不同治理方案的结果。建设“模型黄河”工程,是解决治黄重大问题的要求、认识黄河基本规律的要求、黄河问题复杂性的研究要求、“三条黄河”联动的要求,也是现代治黄和科技治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模型黄河"工程建设的目标、指导思想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确定“模型黄河”工程建设的目标,科学制定建设的指导思想,并根据黄河治理开发的需要拟定建设的原则,是编制好《“模型黄河”工程规划》的重要保证。规划的近期目标是续建或建设小浪底水库全库区实体模型和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河道模型、三门峡水库模型、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实体模型、土壤侵蚀土槽模型和黄河河口概化模型;到2010年,完善黄河实体模型试验体系(包括建成渭河下游、宁蒙河段、陶城铺至利津河段的河道模型,河口模型及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模型等),建成相应的现代化测控系统,实现“模型黄河”与“数字黄河”的紧密耦合,使有关的黄河重大治理方案可以在“模型黄河”和“数字黄河”集成的模拟环境下进行论证、比选和完善。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服务黄河治理开发的科技需求为根本,遵循“三条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分期实施,采用先进的实体模拟理论和测控技术,通过“模型黄河”工程建设,构架治黄科技平台,提升治黄科技水平,实现治黄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原则是:①立足全河,统筹规划;②需求牵引,开放共享;③突出重点,分步实施;④成熟先行,研发并举;⑤先进实用,开放扩展;⑥合理布局,交互使用。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淤地坝监测系统建设,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规划》《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纲要》以 及“数字黄河”工程规划为依据,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地面观测为基础,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 定位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为手段,结合黄河流域监测网络建设,建立淤地坝监测系统,最终 实现淤地坝监测信息的实时采集、准确处理、快速传递、便捷查询、可视化管理,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 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治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七五”以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坚持水保科研为黄土高原经济建设服务,为治黄服务的科研方向,坚持科研与治理相结合,在试验研究、示范推广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七五”期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共开展了水土流失规律研究,水利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水土保持农、林、牧生物措施研究,治沟骨干工程技术措施研究,以及遥感、遥测、电算等新技术在水保科研和规划治理中的应用研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对水环境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内蒙古东胜项目区淤地坝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践的剖析.认为淤地坝建设可形成地下水库,调节区域水环境,为营造沟道人工湿地和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创造条件,同时可减少入黄泥沙尤其是粗泥沙,节约黄河下游输沙水量,因此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核心,也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建设"模型黄河"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型黄河”是对“原型黄河”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和试验,从而揭示“原型黄河”内在的自然规律。建设“模型内河”(主要包括黄土高原模型、水库模型、河道模型及河口模型),一方面直接为“原型黄河”提供治理开发方案,另一方面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物理参数。通过“数字黄河”与“模型黄河”的联合运用,确保各种治理开发方案在“原型黄河”上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熊铁 《中国水利》2003,(7):26-28
一、五年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进展1998年以来,长江流域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再造秀美山川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实践水利部治水新思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取得了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成就。1.重点治理大举推进5年来,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向前推进。作为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龙头和骨干的“长治”工程,5年间国家投入达12.35亿元,是1998年以前9年投资总和的1.5倍,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km2,工程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了由…  相似文献   

12.
"模型黄河"工程规划项目综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推进治黄现代化进程,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提出了加大治黄科技含量,着力建设“原型黄河”、“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的科学治黄新理念。通过“模型黄河”工程建设,可以直观地再现“原型黄河”,从而利用实体模拟的方法对黄河的基本规律和治理方案加以研究,并可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物理参数。“模型黄河”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使“模型黄河”工程建设作到科学、合理,遵循“立足黄委、多方参与、专家咨询”的原则,编制了《“模型黄河”工程规划》。该规划是在广泛、细致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新世纪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重大需求编制完成的,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我国第一部由流域机构制定并得到水利部批复的系统的实体模型建设规划。“模型黄河”工程体系由实体模型系统、测控系统和试验基地等基础设施所组成;其中,模型系统是“模型黄河”工程体系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今后《“模型黄河”工程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应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建立信息资源成果共享制度,加强基础研究,加强计量认证体系和模型试验标准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模型黄河"工程的总体布局和建设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型黄河”工程由各类实体模型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和测控系统工程等组成,基础设施工程和测控系统工程都是为各类实体模型服务的。根据“模型黄河”工程建设总体目标,确定的建设总体任务是:逐步建设功能齐全、模拟精度较高的黄土高原模型、水库模型、河道模型及河口模型体系,同时建成现代化程度高、技术先进、可起到“三条黄河”联动桥梁作用的自动化测控系统,以及扩展性强、布设合理的试验厅等相关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李勉  肖培青 《人民黄河》2004,26(3):18-19,22
根据黄土高原治理实践、水土保持科技发展及黄河原型规律深化研究的要求,黄土高原小流域实体模型建设包括“室内模型”和“野外原型观测试验区”两大部分。“野外原型观测试验区”用于水土流失规律、措施布设方案研究等;“室内模型”的主要功能为:①模拟大到暴雨;②同时模拟坡面侵蚀过程和沟道侵蚀过程;③可用于优化沟道坝系设计方案的研究;④模拟各种水土保持措施。黄土高原小流域实体模型研究的主要内容为:①坝系建设关键技术;②不同治理措施组合的蓄洪减淤作用机理与应用;③土壤侵蚀规律与机理。  相似文献   

15.
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从1999年7月到2003年9月开展了国家“948”项目——“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生态农业动态监测系统技术引进”。在引进国际先进的“3S”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针对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尺度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措施及开发建设项目的动态监测,建立了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系统平台,开发了不同尺度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立体浏览系统、小流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系统、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评价模型等应用系统,为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宏观决策提…  相似文献   

16.
我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即将启动。解决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实现山川秀美的关键环节。这在黄土高原治理中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沙棘灌木是生态环境恶劣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难得的先锋树种。发展沙棘是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是实现山绿、水清、人富的一项重要措施。   之所以把沙棘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一是沙棘耐旱、耐寒、耐瘠薄,适用范围广。大力发展沙棘,有利于加快山川秀美工程实施步伐。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的症结在于水分奇缺,而沙棘具有刺多、叶小且含腊质、蒸腾量小的优点。它能耐- 50℃和 60℃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朱显谟,从事地理、土地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研究工作近60年,他以精深的学术造诣,丰硕的研究成果,严谨的治学态度,执著的进取精神,成为我国土壤侵蚀研究的奠基人和引路人,并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践。今天,在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重要指示,为建设“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而奋斗的过程中,了解、学习和发扬朱显谟院士的精神和事业,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淤地坝监测系统建设总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淤地坝监测系统建设,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规划》《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纲要》以及“数字黄河”工程规划为依据,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地面观测为基础,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为手段,结合黄河流域监测网络建设,建立淤地坝监测系统,最终实现淤地坝监测信息的实时采集、准确处理、快速传递、便捷查询、可视化管理,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治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9.
高航 《人民黄河》2004,26(3):38-39
“模型黄河”工程建设是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体系的重要手段。借助于“模型黄河”工程,不仅能够深化对黄河规律的认识,提高治黄的科技含量,使黄河水利工程投资更加经济、合理,为“数字黄河”工程提供物理参数,而且可增强社会对黄河治理的参与性,集中国内外的智慧来建设黄河,最终实现“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人们在秦巴山区莽岭腹地惊异地发现了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瑰宝,这就是丹凤、商南两县在水利与水保生态建设中的一批精品工程。跨进新世纪的时候,我们情不自禁地呐喊:让—— 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省于 2000年 11月下旬在商洛地区的商南、丹凤两县召开了陕南和秦岭北麓地区今冬明春水利与水保生态建设现场会。与会领导同志把丹凤、商南大搞冬春水利与水保生态建设的主要特点形象地概括为“三高”、“三大”。   “三高”:一是干部群众的思想境界高。如为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实现“山川秀美”,帮助群众脱贫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