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8,27(4):205-207
本文是评述四川天然气升值可用技术的第二部分,即甲烷直接转化路线,包括a.甲烷转化成含氧化合物,其中分为非催化体系和催化体系;b.甲烷直接催化转化制较重轻,其中含甲烷氧化偶联,甲烷在ZSM-5催化剂上的直接部分氧化(DPO),非氧化条件下甲烷的芳构化以及甲烷经卤素化学活化等工艺。 相似文献
2.
陈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8,27(3)
本文是评述四川天然气升值可用技术的第一部分,即经由合成气的间接转化路线,包括合成甲醇、合成氨、甲醇制烯烃、费托合成及Mobil开发的甲醇制汽油(MIG)工艺。 相似文献
3.
陈乃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8,27(3):131-133
本文是评述四川天然气升值可用技术的第一部分,即经由合成气的间接转化路线,包括合成甲醇、合成氨、甲醇制烯烃、费托合成及Mobil开发的甲醇制汽油(MTG)工艺。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中甲烷和乙烷直接转化制乙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天然气中的甲烷和乙烷可以同时在Na2WO4-Mn/SiO2催化剂上得到活化生成乙烯。在甲烷转化率为20%时,原料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生成C2+的选择性为~80%,原料乙烷反应的转化率为~85%,选择性为~70%。 相似文献
5.
6.
7.
天然气转化制合成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甲烷制合成气的各种工艺和发展趋势,其中主要分析了水蒸汽转化和部分氧化的反应条件、机理和催化剂特性以及多种联合转化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9.
载体对甲烷直接氧化制合成气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10%NiO担载在5种不同载体(α-Al_2O_3、ZrO_2、SrTiO_3、SiO_2、TiO_2)上制备的催化剂样品对甲烷直接氧化制合成气的影响。主要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和抗积炭性能。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和CO_2程序升温脱附(TPD)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Ni/α-Al_2O_3>NiO/ZrO_2>NiO/SrTiO_3>NiO/SiO_2(?)NiO/TiO_2。TPR结果显示NiO与不同载体之间经800℃焙烧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但是强相互作用(如NiO与TiO_2生成了新相NiTiO_3)对催化活性不利。TPD表明催化剂表面相对较强的碱中心有利于甲烷分子的活化,并能增加催化剂抗积炭性能。 相似文献
10.
11.
天然气联合转化制合成气的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气联合转化制合成气的述评陈赓良(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气研究院,四川省泸州646002)ChenGengliang(ResearchInstituteofNaturalGasTechnology,SichuanPetroleumAdministrat... 相似文献
12.
由甲烷直接转化制高值化学品(如烯烃、芳烃等)是天然气利用的理想途径和终极目标,可为后石油时代多元化的化学品供应提供一个替代方案,但甲烷直接转化极具挑战,至今尚未实现应用,其关键问题在于C—H键活化和可控C—C偶联。综述了甲烷直接转化的3条重要的反应路径:氧化偶联制乙烯(OCM)、无氧芳构化制芳烃(MDA)以及无氧直接制烯烃、芳烃和氢气(MTOAH)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各路径的优缺点、应用前景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尽管OCM、MDA和MTOAH技术在新催化剂研制、活性位确定和催化剂优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仍需进一步优化,机理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以指导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的Siluria技术公司开发出了一种突破性的通过甲烷氧化偶联(OCM)的天然气直接制乙烯技术,其正就该技术与美国的热塑性树脂的领先生产商Braskem公司开展广泛合作。该技术被认为是首个工业可行的直接转化甲烷为乙烯的技术,具有能以天然气替代石油生产乙烯、化学品和塑料的潜力。该技术是基于该公司的革命性催化剂技术。该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在电催化甲烷氧化转化研究方面获得进展。相关成果以“利用ZrO2NiCo2O4准固溶体纳米线作为电催化阳极催化剂进行甲烷氧化生成酸和酮”为题,发表于催化领域期刊《应用催化B-环境》(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甲烷气体作为低二氧化碳释放的燃料备受关注,但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30倍,在开采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会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及气候变化。因此,将甲烷转化成液态燃料进行存储及运输,可较好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多通道喷嘴为射流源,在1m×6m的大型冷模装置中测定了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气化炉内的流体流动过程、冷态浓度分布和停留时间分布。分析了气化炉内各流动区域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工业操作数据为基础对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探讨了工艺条件对转化反应结果的影响。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射流区主要为燃烧反应,在管流区主要为转化反应;合成气的产量随氧气和天然气体积比的变化会出现最大值,随天然气组成的不同,对大型气炉适宜的氧气和天然气体积比为0.66~0.68,对小型气炉适宜的氧气和天然气体积比为0.68~0.70。当氧气与天然气体积比达到0.67之后,蒸汽的加入对合成气产量和气化炉出口气体中CH4的含量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对重( 渣) 油氧化工艺制氨改为天然气换热转化工艺制氨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技术上是可行的,其制氨成本可降低231-2 元/t NH3 。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和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的研究 Ⅶ.氧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考察了镍负载型催化剂上氧气对天然气和CO_2转化制合成气催化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催化剂的床层温度分布曲线.发现,随镍负载量增大,产物合成气摩尔百分含量迅速增大,当镍负载量达到一定值后,合成气含量保持不变.当原料气按化学计量比进料时,在800℃产物合成气的干基组成可以达到95%~96%(mol).氧气的加入对合成气含量影响较小,但可以在较宽范围(1.07~0.50)调节CO/H_2的比例.在800℃,CH_4:CO_2:O_2=35:35:17.5(ml/min)条件下,Ni-5催化剂连续使用280h,其活性和选择性几乎保持不变,说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天然气和二氧化碳转化反应体系引入氧气,可以明显地缓和反应体系的强吸热效应,为降低能耗和增大反应器直径从而提高产量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