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峡石刻概说 三峡石刻的生成,并不在富丽堂皇的闹市和雅舍,而是在溶洞里(如三游洞石刻),在古刹中(如黄陵庙碑刻),在高山头(如白帝城碑刻),在浪涛尖(如龙脊石题刻),在悬崖上(如大足石刻),在峭壁间(如瞿塘峡粉壁墙碑群)。正是这种自然、野趣的风格使三峡石刻更加神奇诱人、情趣盎然,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2.
大足石刻十一年申遗警醒回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 《中华建设》2010,(3):36-37
1999年,大足石刻以"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佛、道、儒三教造像反映了中国宗教、哲学思想和民俗民情,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等条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而,2007年阿曼白羚羊保护区由于勘探油  相似文献   

3.
裂隙渗水是导致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文物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将一种无机环保的改性偏高岭土灌浆材料拟用于大足石刻保护工程,为研究该新型材料的可灌性,进行了室内模拟裂隙灌浆试验。通过石刻砂岩岩板控制裂隙的张开度,着重研究此种材料不同水灰比的浆液在不同灌浆压力、灌浆时间下的灌浆过程及浆体进入裂隙的最小宽度。试验表明浆液能进入的裂隙最小宽度值与水灰比、灌浆压力和灌浆时间均有关;水灰比是控制浆液可灌性的首要因素,而压力的提高并不能显著提高灌浆速度;提高水灰比、灌浆压力及灌浆时间均可改善细小裂隙的灌浆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晓平 《中国水利》2006,(12):I0006-I0007
永川市位于重庆市西部,面积1575.68km2,交通条件便利,东距重庆63km,西距成都276km,南达泸州70km,北至大足石刻50km,是三峡-重庆-大足黄金旅游线上的新兴旅游城市,是我国西部有名的茶都。永川于唐代大历十一年(776年)置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厚重的历史积淀让永川人多了几分自信和“傲气”……“谁不说俺家乡美”在这里更加显得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5.
休闲时刻     
出嘉祥南行15公里的武翟山下,有一座红墙青瓦的古建筑群,这便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武梁调。词内存有“武氏墓群石刻”。这批石刻画像,建于公元147年,距今1800多年,是我国稀有的古代艺术真迹,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石刻、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艺术难得的珍品。走进调堂,尤如走进艺术的殿堂,里面有我国最早的雕刻石狮、石间、壁画,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据从事这个古们研究的朱锡禄副研究员介绍:铜的西侧第一层,端坐在中央,头戴华冠,肩有翼,七位姿态各异的仙女相陪伴着的是王母娘娘。第二层,自右至左,优受、女娼、…  相似文献   

6.
正7月18日开始,重庆市西部及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陆续出现降雨,强降雨主要集中在主城和潼南、大足、荣昌、永川、酉阳等15个区(县)。截至19日8时,共有344个雨量站超过50 mm,其中主城区和潼南、大足、荣昌、永川、酉阳等11个区县的69个雨量站超过100 mm,最大雨量186.4 mm(大足万福村),最大小时雨量86.1 mm(荣昌清江)。在本轮强降雨过程中,酉阳、荣昌、永川等  相似文献   

7.
雕刻艺术在中国非常广泛,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石窟,比如龙门、云岗、敦煌石窟,都有雕刻艺术。再有就是帝王墓道上的石刻,比如唐代的乾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清东陵、西陵,墓道上都有雕刻。但我现在要讲的雕刻限定在可以把玩的、陈设案头的小件雕刻。雕刻工艺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古人一开始用于雕刻的主要材料都取自动物或植物,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情况 雪峰山地处湖南西部,其主峰苏宝顶在湖南黔阳县境内.雪峰山电视差转台的10千伏配电线路从雪峰山脚直上其主峰苏宝顶,最高海拔高度1340米,冬天最低气温-13℃,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容易形成重冰区,原设计由某县设计室承担.其设计参数:复冰厚度b=30mm,相应风速U=10m/s,气温t=-5℃,最低气温tmin=-10℃,最高气温tmax=40℃,风速Umax=25m/s,年平均气温tav=15℃,导线截面积S=54.95(LGJ-50).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水文题刻文物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题刻文物是指记录历史洪枯水的实物性石刻题记。三峡库区水文题刻文物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艺术、旅游等价值,在三峡、葛洲坝工程规划设计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叙述了四十多年来三峡库区水文题刻调查工作的概况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三峡库区水文题刻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桂林天湖水电站宝顶水库坝基帷幕灌浆工艺的选择及施工过程,论述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冒浆、漏浆、串浆等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灌浆效果及其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1939年的川康古建筑考察之行,临近尾声之际,梁思成在重庆大足稍事停留.在著名的龙岗镇北山,他惊异地发现了许多宋代的摩崖造像.其中有令他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个石龛,他认为,石雕神像到了这种水准境地,已经违背了神像庄严肃穆的初衷,极尽人世繁华与美艳的这种雕像,几乎已经将中国的雕塑艺术带入了"魔道".  相似文献   

12.
真宝顶水库海拔较高,所处理地理位置气温低而寒冷,昼夜温差大,对坝面混凝土防冻防裂极为不利。为此,通过优选混凝土原材料,改进施工工艺,裂缝控制,科学养护等措施,提高了混凝土质量,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的冻害、裂缝产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白燕培 《中国水利》2012,(15):63-64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阐述了汉中山河堰及其摩崖石刻的基本情况,并初步分析探讨了山河堰及其摩崖石刻的内容和历史价值。山河堰作为汉中地区的重要水利工程,对其研究对当前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山河堰摩崖作为水利碑刻的优秀作品,是研究汉中文物史的珍贵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周初,从寿光仓颉墓中出土石刻,记有二十八字,周时无人识,到春秋时孔子听说了,他便带着弟子到寿光造访仓颉石刻,因为看完之后没有认出是什么字,从此便留下了仓颉造字圣人猜的传说,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5.
2000年2月,在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长江三峡大坝建设工地的西边,即长江三峡西陵峡上段巴东县北岸绿竹筏村水域,一副多年难以露出水面的石刻终于露脸石刻长宽约1平方米,上刻“化险为夷”四个大字,落款“李拔”。这是清代乾隆年间即公元1771年冬,荆南观察使西蜀李拔率二峡修江劳工大规模整治河道时,刻下的枯水石刻。石刻露相,意味着长江中上游水土严重严重流失、河床不断提高的状况开始扭转,表明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现象得到遏止,河床开始慢慢下降,过往船只望见这个标志,便可安全航行,因此,船工们把它叫做“水下…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万峰耸峙,一水穿腾,是长江风景旅游线上最为奇秀壮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醉人山水之间遗留下很多历代文人骚客、官宦游子抒情咏怀或纪事宣教的石刻题记。经过千百年的历练,这些题刻已与当地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三峡景色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峡地区石刻的形式主要分为碑刻、摩崖题刻和自然石刻等几种。这些题刻主要凿刻在峡江两岸的岩壁或江滩礁石上,内容既有关于洪水、枯水的水文题记,也有鱼坊、山林权属界限分割的约束条款,也不乏治理险滩、疏浚河道等工程、善事的记事铭刻,而更多的还是咏叹山川形胜、抒发情怀的诗文题刻。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五对伉俪艺术展,不但为我们呈现了以爱情和艺术绘就的心画,也反映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艺术伴侣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科学地认识应力荷载对地下水渗流运动规律的影响,揭示井孔-含水层系统与地震活动的响应关系,以华蓥山断裂带附近的大足井和北碚井为例,基于潮汐响应推求观测段含水层水力特征参数,探讨汶川地震对含水层水力特征及地下水流运动状态的影响,并对其变化机制进行解释。结果表明:大足井附近含水层中地下水运动以径向流为主,利用潮汐径向流模型计算出含水层水平渗透系数与以往抽水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北碚井孔-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垂向流和径向流并存,引入越流含水层系统模型得到越流系数范围为1.5×10-8~2.5×10-8 s-1;汶川地震后,北碚和大足井水位均发生了阶降变化且含水层中地下水垂向流运动增强,分析认为原因是该区域侏罗系砂岩含水层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着统一的水力联系,且局部裂隙发育,倾角较大,地震导致含水层发生膨胀变形和裂隙疏通,在重力作用下地下水顺层或沿裂隙通道流动。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含水层受力变形与渗流相互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井孔-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活动响应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对古代陵寝制度有大致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这样一条线索:从秦代的骊山陵墓到汉代的覆斗式坟丘,从唐代的因山为陵再到宋代回归覆斗式,直至明清的宝城—宝顶式,中国古代帝陵的规模基本上经历了一个放大—收缩—再放大—再收缩的过程。因此,很多人主观地认为,明清皇陵因其形制最小而最缺乏帝陵气势。  相似文献   

20.
<正>岁月飘逝,昔日英雄的风流倜傥已被雨打风吹去;鳌鱼旗呼猎猎作响的艨艟哨船,也不再如都督挥洒的毫笔在那流年岁月里自如潇洒。只有摩崖石刻那富于天然与人文的意趣,渗透了中国文化与自然山水,终成为历史演绎的苍茫印记。大大小小的岛屿成就了舟山群岛这一中国大陆最东端的胜地,而对位于舟山最北部的嵊泗列岛来说,成就它的不仅是岛屿,还有诸多渗透着岛之灵魂的摩崖石刻。它们记载着岛的历史和故事,也讲诉着自然山海的风情。嵊泗列岛是中国东海的前沿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