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连续重整装置关键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拥有连续重整专利技术的UOP和IFP两家公司的重整反应器的结构特征、制造加工难点和预加氢反应器选材、列管式立式换热器大型化现状以及这些设备的国产化情况。设计单位与设备制造单位和用户密切合作,顺利地完成了重整扇形筒和列管式立式换热器的设计与加工;开发了专用加工设备和特殊的加工工艺,解决了反应器开口接管的整体翻边对接补强难题;在安装过程中确保了反应器壳体椭圆度与中心管的垂直度。在连续重整装置关键设备的国产化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半再生化重整装置在原料的预处理及重整反应,分离两方面,在工艺流程和设备上的改进,分析研究了预处理及重整生成油液体回收的流程及控制方案。还介绍了两种流向的重整径向反应器-上流式中心管反应器和下流式中心管反应器,并建议半再生催化重整装置应采用上流工中心管反应器。  相似文献   

3.
主要讨论重整反应宏观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以及径向重整反应器和轴向重整反应器模型的建立;相应推导出了径向反应器和轴向反应器的微分方程组,为重整反应过程计算机模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增加反应器跨线在连续重整装置扩能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国内某连续重整装置的扩能改造为例,探讨了增加反应器跨线在扩能改造中的应用。在重整装置扩能改造中,面临反应器内催化剂贴壁、反应器加热炉热负荷不足、再生器烧焦能力不足等装置瓶颈。通过理论计算及扩能前后的工业数据对比,说明增设反应器跨线的方法可有效避免装置扩能后催化剂贴壁现象的发生,并降低下游加热炉热负荷。验证了增加反应器跨线的方法应用于重整装置扩能改造的可行性,为连续重整装置扩能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和唐山市丰南区世嘉福利筛网厂共同承担的"焊接条缝筛网(约翰逊网)在连续重整装置中的开发及应用"科技开发项目,于 2004 年 9 月 13 日通过了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认为,该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可以替代进口。焊接条缝筛网是连续重整反应器内构件———中心管和圆筒形外筛网的基本构件,内构件保证催化剂的合理分布,实现油气的均匀分配。过去,此内构件完全依赖进口。为实现连续重整反应器内构件的国产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织有关单位…  相似文献   

6.
镇海炼化公司80×104t/a加氢裂化是我国自行设计的首套国产化装置,其中关键设备加氢精制反应器和加氢裂化反应器的研制属国务院重大办七·五重点国产化攻关项目,由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设计,第一重型机械厂和上海锅炉厂制造,于1993年10月安装投产,1997年7月装置大检修,结合催化剂更换,委托中石化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站进行全面的压力容器检验。笔者就国产化反应器在镇海炼化公司的运行和首检进行总结。①经运行4年的国产化反应器首检结果证明,国产化反应器是优质的,可靠的。②镇海炼化公司对国产化反应器随机试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UOP连续重整及其技术的发展,阐明第二代超低压连续重整和第三代Cyclemax再生的组合,目前仍为UOP连续重整的最新技术,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连续重整技术之一,阐述了UOP连续重整最新技术特点及对它的引进和国产化状况,并用应用实例进一步说明了UOP连续重整最新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甲烷重整是强吸热反应,通过燃烧甲烷供热(约占甲烷总消耗的30%),不仅会导致排烟热损失,还会伴随CO2排放,无法满足双碳目标下对清洁氢能的需求。电气化甲烷重整技术通过高效电热转化形式,将可再生电能引入甲烷重整反应器,可大幅减少甲烷重整过程的CO2排放,消除传统甲烷重整过程的排烟热损失,提升甲烷和可再生电能制氢效率。综述了传统甲烷重整技术、电气化甲烷重整反应器(电阻加热、微波加热、电磁感应加热和等离子体加热)、电气化甲烷重整系统和电气化甲烷重整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电加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反应器功率密度、减小反应器规模,还可以通过与催化剂相互作用,实现催化活性和甲烷转化率的提升。电气化甲烷重整技术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器,对重整轻馏分油进行加氢,以生产新配方汽油组分。考察了各种操作参数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建立了反应器模型,结果表明,在磁稳定床反应器中进行重整轻馏分油的加氢,可使其苯含量从25.12%降到0.73%,达到低于1%的要求,同时具有空速大,操作条件相对缓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安庆石化总厂炼油厂重整反应器缺陷的返修情况,监护措施及反应器安全运行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地区石炭系碎屑岩储集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新疆北部地区石炭系碎屑岩主要为中粒级长石砂粉,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凝灰质,泥含量高,结构成熟度低,处于晚成岩A期-晚成岩B、C期,局部达近变质阶段,早期方解石胶结发育,原生孔隙保存条件差,但长石,岩屑,早期方解石胶的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古风化壳附近有望找到储集层,在火山岩中可形成裂缝-溶洞型信集层。安西红柳园地区碎屑岩火山岩屑含量较主(8%-17%),热成熟度高,埋藏溶蚀作用不发育,寄希望于次压实型集型层和古风化壳型储集层,祁连地区主要为(纯)石英砂岩,次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粒内溶也,高岭石晶间微孔及少量裂缝,总体为特低孔, 储集层,部分可达低孔,低渗或中孔,低渗储集层,在最大古埋深较浅,欠压实带以及古风化壳附近的较富含长石和岩屑的砂岩中,有望找到较好的储集层,上石炭统较好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新疆准噶尔东北部的五彩湾,奇台双井子,准噶尔西部的车排子,百口泉及祁连地区的中卫下河沿,景泰红水堡等地。下石岩较好储集层分布于新疆的双井子和祁连地区的景泰红水堡等地。图1参3(朱如凯摘)。  相似文献   

12.
黄骅坳陷北堡地区深层火成岩储层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黄骅坳陷北堡地区沙一段、沙三段深层火成岩是该区重要的储集岩,该储集岩以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玄武岩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火山碎屑岩以粒间次生孔隙和微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沙一段薄层基性玄武岩微裂缝发育,而中性凝灰岩粒间孔隙和微裂缝组合发育,沙三段厚层玄武岩顶底裂缝发育,而中性凝灰岩微裂缝则非常发育;低中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大为储集层的主要特征。岩性、火山岩相带、构造应力、充填期与聚油期相近是火成岩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沙一段火山碎屑岩类发育,但分布范围小,沙三段以玄武岩为主,厚度大,分布广。火成岩顶面构造高部位是有利储层分布区,为进一步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对比国内外高温烃泵机械密封的设计,介绍其不同的选型方案,通过简要计算外冲洗和自冲洗方案所需冲洗流量,分析了外冲洗和自冲洗方案所需能耗.从提高安全可靠性和降低能耗的角度,探讨了高温烃泵机械密封设计选型的意见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于钻井密度不断加大的海洋油气田开发,采用超多井槽平台可能成为经济性更优的方案。文章探究了超多井槽平台的主要配置,对比了井槽集中式布置与分离式布置的优缺点,进行了平台总体布置的选型。结合总体形式和平台尺度,从结构设计角度研究了该类平台的构造特点与设计要求,并就其对钻井、海上施工等的影响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结合设计实例进行了在位和施工的计算分析,得到了该类平台的结构受力特点,并针对桩基支反力差异、吊装重心偏移等特点提供了解决方案。最后,从平台整体规划、专业统筹布置、结构差异化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应用超多井槽平台的建议,并总结了该类平台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废PET聚酯化学解聚法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化学解聚法和新型化学解聚法,重点论述了新型化学解聚法,包括微波辅助解聚法、超/亚临界解聚法、离子液体解聚法和酶催化解聚法等,分析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废PET解聚后的功能化应用,指明开发高效解聚催化剂和PET功能化应用是废PET聚酯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东濮凹陷潜山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亮  李治  贺艳梅  田花蕊 《断块油气田》2010,17(3):309-311,344
研究表明,东濮凹陷潜山主要有3种类型:侵蚀潜山、构造-侵蚀潜山和构造潜山,其分布主要受断裂控制。油气源为下第三系和上古生界地层。主要发育中生界、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3套储集层,储层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局部的缝洞发育提高了储集性能。水型和矿化度的变化反映出成藏条件的不同。地层水信息揭示出,该区潜山依据成油条件分为4个区:兰聊上升盘残丘区、兰聊下降盘北部地区、南部及东明集地区和混合水型区。各区成藏和保存条件不相同。东濮凹陷为断陷盆地,盆地内大大小小的断层众多,彼此互相切割,形成复杂的断裂系统,加上不整合面和侵蚀面一起构成立体式的疏导体系。潜山成因的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供油方式。断层是控制成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完井工艺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大庆油田目前完井工艺技术现状.完井工艺已形成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井况的普通射孔完井工艺、油管输送射孔联作完井工艺和新型完井工艺三大系列14项技术,满足了油田不同开发模式完井的需要.其中有7项普通射孔完井工艺,即电缆输送射孔、油管输送射孔、水平井射孔、超正压射孔、定方位射孔、WCP带压作业和全通径射孔;有5项联作完井工艺,即油管输送射孔与测试联作、射孔与抽油泵联作、射孔与压裂联作、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联作和射孔与酸化联作;有2项新型完井工艺,即水力喷砂射孔和水力割缝.分析了大庆外围油田不同完井工艺的现场应用效果,阐述了完井工艺的技术水平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巴彦呼舒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彦呼舒凹陷是海拉尔盆地西南部的一个二级负向构造单元。在系统分析巴彦呼舒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后认为,凹陷内巴中次凹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的泥岩是该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凹陷内广泛分布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3套储集层,伊敏组泥岩是区域性盖层,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泥岩是局部盖层。断块、断鼻和地层超覆等油藏类型较为发育,巴中次凹的鞍部隆起带和东部斜坡带是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9.
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油气成藏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包括古南海形成与萎缩及新南海形成与萎缩2个旋回。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盆地分布与性质,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南沙地块区盆地为漂移裂谷盆地,南部为复合型活动大陆边缘挤压盆地,西部为转换大陆边缘剪切拉张盆地,东部为俯冲大陆边缘增生楔盆地,深水区盆地主要分布在陆坡区和南沙地块上。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主力烃源岩发育与类型,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发育始新世陆相、渐新世早期海陆过渡相、渐新世晚期海相3套烃源岩;南沙漂移裂谷盆地发育晚白垩世-早渐新世1套陆源海相烃源岩;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发育渐新世、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3套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南海西部大陆边缘深水区发育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3套海陆过渡相烃源岩。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大型储集体的形成,南海北部深水区发育4套储集体以深海扇为主,南沙地块发育2套储集体以三角洲与生物礁为主,南海南部以深水扇和生物礁为主;在大河入海口前缘的区域形成大型水道砂体等碎屑岩储集体,在隆起区形成生物礁滩。边缘海旋回控制深水区储盖组合,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油气成藏组合主要为渐新统-上新统,南沙地块区主要为始新统-渐新统下部,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成藏组合为渐新统-上新统,南海西部大陆边缘深水区成藏组合为渐新统-中新统。南海深水区主要油气藏类型与构造圈闭、深水扇及生物礁相关。南海深水区成盆、成烃、成藏特征受控于边缘海构造旋回,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四川盆地侏罗系已发现以盆地中部(简称川中)为主体的多个石油富集构造。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①烃源岩条件好,资源量丰富;②储层物性差,但大面积分布,储盖组合优越;③圈闭类型多样。通过开展成藏模式研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域:①川中平缓构造区油藏分布不受构造控制,高能介屑滩、砂体叠加区及裂缝发育带是石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具备大面积低渗透油藏叠加连片分布的特征;②川东褶皱带向斜区侏罗系地层保存完整,成藏条件与川中基本相似,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③龙门山、大巴山冲断带前缘可能发现多种类型的油藏或油气藏。建议开展老油田的挖潜工作,同时加大对川中北部及川东向斜区的勘探,寻找原油持续稳产的接替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