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2013年06月23日柬埔寨金边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在于红河哈尼族在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依据其独特的社会宗教文化体系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实现农业耕作。它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以及蕴含深厚的生态智慧典型案例。从遗产地聚落选址、森林保护、水资源管理利用、一体化的农耕方式、独特的社会宗教文化体系等方面阐述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从另一视野深刻揭示了世界遗产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持续千余年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地对景观及城市规划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化景观遗产是1992年被世界遗产组织认定的"自然与人类的作品"的遗产类别。基于中国五个文化景观遗产价值分析,提出意象作为价值评价本源;辨析"意"与"象"双重本体在差异化语境下的人文与自然价值呈现类型,阐释本体对真实性与完整性价值衡量的时空要义,从而明确同类型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界定核心,为提高中国文化景观遗产数量以及在世界范围的价值认同程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追溯自汉代历下城到清代末期省会城市的漫长农耕时代历史,回顾了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结合多泉、近山、丰水的自然条件的人居环境发展过程。从宜居环境选择、城市军事防卫和自然灾害防范方面,揭示了济南先民"得城市聚落之便,享山水林泉之乐"的聚居环境理想和巧用自然环境、趋利避害的智慧文明。从山、泉、河、湖、城的有机交融关系上实证说明了践行我国北方自然山水审美鉴赏理论是农耕时代济南城市泉水聚落最具环境文化价值的风貌特色,也是济南泉水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佐证所在,值得在当代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之中认真保护,以供后人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空间护城河的价值营造——济南护城河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辉  黄绳 《华中建筑》2008,26(5):141-144
作为古代城防工程的护城河是中国很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构成要素之一,其对现代城市形态空间结构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济南市护城河环城公园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在城市结构中扮演的角色,将护城河的景现系统分为几个构成要素进行分别研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初步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城市频繁遭遇洪涝灾害,而城市排涝问题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的现状,济南市城市综合排涝规划对排涝的任务、涝灾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洪涝分家、完善防洪排涝沟系、设置蓄滞洪区、优化雨水管道系统、开展竖向规划等排涝规划措施,以期改善城市遇雨易涝的局面,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1)
大明宫在传承、保护、建设和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多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意蕴,折射出不同时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与审美追求,突出了以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为主体的唐文化景观,生动、细腻地记述了中华民族关于"天人合一"理念在大明宫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实践、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廊道是新时期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城市生态产品供应的重要抓手。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廊道面临强大的城市蔓延压力,需要寻找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以及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尤其是对于城市近郊与环中心城地区的生态廊道,由于其相对远离城市密集建设地区,自然资源往往较为丰富,成为市民游憩的重要空间,在城市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也具有更为复杂的空间发展诉求。文章以广州生态廊道规划与实施历程为基础,以“三生”空间融合发展为目标,从生态强基、服务提质、产业创值3个维度探索生态廊道生态价值实现的规划策略,并将这三大策略应用在广州环中心城地区的生态廊道—“翠环”的规划实践中,同时提出生态廊道生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政策路径,以期为其他城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研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两山”理论,从自然资源资产化的视角探讨湿地资源生态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发现:湿地资源在生态、生产、生活方面的价值实现有市场型、政府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型3种基本路径;公益性湿地资源以保护为主,在资源转化成资产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生态补偿、生态修复和权益交易等方式实现湿地资源的保值增值和生产力发展;经营性湿地资源通过市场培育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并以“生态+”理念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价值的转化;通过探索政府主导的POD模式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EOD模式,可实现“绿水青山”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泉城济南泉水聚落空间环境与景观的层次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泉水脉系与城市格局的形成及泉水所承担的城市功能入手,阐述了泉城济南城市形态的历史沿革,分析了泉水空间形态在聚落环境组织和城市景观形成中的层次性作用。从类型学的角度,将不同的泉水聚居空间类型加以分类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西客站片区是济南西部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成为济南中心城区三个市级商业副中心之一。作为城市新区,其特殊的生态资源禀赋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上有着独特优势。本文从选择适当发展路径、完善管理体制、深化管理内容等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国内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进而在立足于西客站片区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济南西客站片区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建设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3)
鉴于矿产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强化、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价值的计量和补偿研究就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章在对国外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借鉴矿产资源生态价值补偿的国际经验,提出相应的计量方法,进而研究矿产资源生态价值的补偿机制,为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价值补偿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济南城市规划建设中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古城历史遗产保护现状,深入剖析在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于深入认识及保护文化历史、山水风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沈阳餐饮业老字号为调研对 象,通过分析总结归纳老字号景观环境的 现存问题,探讨如何在城市文化景观层面对 我国传统老字号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行有效保护和再生利用,重点研究如何挖 掘老字号的非物质文化层面属性,论述将老 字号蕴藏的文化元素转译到景观实体要素 的多种实现途径,使这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认识层面和操 作层面提出相关观点,并以期能作为各地相 关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郭建中  方维凤  江波 《住宅科技》2007,27(10):36-39
水环境系统规划作为一项主要技术措施,在生态营区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了水环境系统规划的核心思想,并从建筑给排水、雨水回收与利用、废污水处理与中水利用、绿化与景观用水四个方面探讨了水环境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作为生态营区水环境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丁兆恺 《城市住宅》2021,28(1):184-185
在城市扩张与更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老城中心区与城市边缘扩张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造成一定侵蚀与冲击,这对城市居民形成历史文化归属感、自豪感及地域历史文化自信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城市扩张与更新改造中如何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延续建设文脉,激活承载的历史文化活力,树立城市人民的历史文化自信,是城市设计行业需系统思考与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7.
杨矫 《华中建筑》2000,18(2):86-88
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的城市规划和调控成为时代所需。文章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针对山地城镇的生态特性,提出一种以生态调查为出发点,以系统的分析、预测和方案的评价、优选以及信息的反馈修正为核心的系统规划与调控模式,以适应山地城镇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如何应对挑战并在保护中发展,成了研究的热点。基于对黑龙江省现有的29处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的调查,从乡村文化景观视角、可持续演进的景观研究及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出发,提炼了不同少数民族村落的价值特征,并发现了村落空心化、价值挖掘浅、保护意识淡薄、同化严重、生态安全格局严峻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深入挖掘价值、同步保护适当倾斜、加强文化认同等解决方案,为黑龙江及我国其他省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价值发掘及其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深化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V)认知,依托申报世界遗产文本的编制实践,结合工业遗产、世界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和文化景观研究方法,从《世界遗产名录》的分析框架、遗产构成和适用标准3个方面重新审视和提炼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内容构架,提出由生产设施类遗迹、社会生活类遗迹、衍生关联类遗迹3类遗迹组成的遗产构成框架及新的遗产申报策略。研究认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工业“景观”,能够补充《世界遗产名录》亚太地区工业遗产的类型,且在宏大时空视野下,技术发展与社会情境相互交织,形成一系列极富特点的遗产的聚合,呈现出人与自然资源、社会治理、国家运作相融合的区域特征,是世界遗产实践领域具有较高申报潜力的新类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韩暄 《四川建材》2019,(1):32-34
古村落距今年代久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生态、历史价值,是文物,更是财富,应被社会重视,齐力保护。传统村落的价值不仅仅是它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在未来的价值。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在2000年拥有363万个自然村,至2010年十年间已减少到271万个,至2012年又减少到230万个,可见保护传统村落刻不容缓。笔者在实地调研与走访的基础上,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遗产价值进行评估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