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目前发现的原油主要为轻质原油,伴生湿气,但在不同区域油气性质有差异,在油气源认识上存在争议。选取南缘露头剖面中—下侏罗统和中—上三叠统烃源岩样品,进行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气相色谱、有机岩石学等分析,结合钻揭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分析四棵树凹陷三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确立烃源岩有机相,探讨油气成因和来源。结果表明,四棵树凹陷轻质油气主要来自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富壳质组的烃源岩,还可能来自中—上三叠统烃源岩;独山子油田和西湖背斜新近系原油主要来自侏罗系或三叠系烃源岩,部分来自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基于不同层位潜在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原油类型划分,结合生烃热模拟实验,以揭示玛湖凹陷大油区不同性质原油的来源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玛湖凹陷发育4套潜在烃源岩,其中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生烃潜力最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和Ⅰ型为主,生油能力强;其他层位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以生气为主。(2)玛湖凹陷原油可分为A类、B类和C类,其C20、C21和C23三环萜烷分布形态依次呈上升型、山峰型和下降型,三环萜烷相对含量和甾烷异构化参数逐渐增加,指示原油成熟度逐渐升高。不同类型原油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有序性,其中A类原油靠近凹陷边缘,C类原油集中在凹陷中部地区,而B类原油处于A类与C类之间的斜坡区。(3)油源对比和热模拟实验结果显示,3类原油来源于不同热演化阶段的风城组烃源岩。玛湖凹陷原油特征差异性成因的新认识合理解释了3类原油的来源、分布和形成机理,对于玛湖凹陷全方位立体找油、全油气系统不同性质原油分布及有利勘探区预测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阜康断裂带及其周缘发育典型的复合含油气系统,油气成因复杂,给成藏规律认识和勘探部署带来了不确定性。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系统报道了研究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并讨论了其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相似的山峰型C20-C21-C23三环萜烷及上升型C27-C28-C29甾烷分布特征。尽管如此,结合其他一些地球化学参数,主要是碳同位素和Pr/Ph值,仍可将研究区原油分为3类。其中,Ⅰ类原油在整个研究区都有分布,源自二叠系芦草沟组(平地泉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为δ13C值小于-28‰,Pr/Ph值低于2;Ⅱ类原油来自石炭系,混有二叠系的贡献,主要分布于北三台凸起西部与吉木萨尔凹陷J15井区,典型地球化学特征是δ13C值大于-28‰,Pr/Ph值为1.7~2.5;Ⅲ类原油分布在西泉鼻隆南斜坡和三台凸起西斜坡,为来自侏罗系与二叠系的混源油,δ13C值为-29‰^-26.5‰,Pr/Ph值大于2.5。它们的分布及成因表现为典型的源控特征。据此,建议对研究区的勘探应以烃源岩分布为基础,在隆起及稳定的构造环境寻找大中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滴北凸起天然气成因及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滴南凸起发现储量达千亿立方米的克拉美丽气田,但滴北凸起目前仅发现小规模气藏,尚未获得重大突破。烃源岩综合评价认为,工区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广泛,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下石炭统滴水泉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油气对比认为,滴北凸起的天然气应来自石炭系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在运移及成藏过程中混合有原地或油气藏附近侏罗系煤系地层低成熟的天然气,造成侏罗系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较重、甲烷碳同位素较轻的现象。滴北凸起石炭系上部烃源岩成熟度较低,油气应来自滴北凸起深部及北面凹陷深部石炭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5.
6.
7.
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超压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统计分析1307口探井实测压力系数和83l口探井使用的钻井液密度数据,发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沙四段普遍存在异常超压,超压(压力系数1.1-1.5)主要出现在2100-3500m深度,强超压(压力系数大于1.5)主要出现在2800-3500m深度。东营凹陷沙三段、沙四段主力烃源岩超压平面分布具有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总体特点,超压主要分布在洼陷带、断裂构造带和中央背斜带上。烃源岩压力系数等值线北部陡坡带比较密集,南部缓坡带相对稀疏。生油洼陷中心附近异常高压带的分布与生油洼陷基本一致,洼陷深陷区压力系数很大,向周围斜坡和构造高部位呈辐射状逐渐减小至正常,压力分布带与洼陷、边缘斜坡和构造较高部位的欠压实与压实带发育、分布规律的一致性很好。图3表l参9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地区原油成因类型及风城组烃源岩的发现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不同地质单元不同层系原油(油砂)色谱、色质等地球化学分析,系统解剖了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原油的母质类型、沉积环境、成熟度和C20、C21、C23三环二萜烷分布特征,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Ⅰ类原油分布在浅层超剥带和逆冲推覆带浅部,为风城组烃源岩生成的低熟—成熟油,强烈生物降解,正构烷烃分布不完整,三环二萜烷呈上升型,高伽马蜡烷,富含β-胡萝卜烷;Ⅱ类原油分布在逆冲推覆带中深部,为风城组烃源岩早期生成的低成熟油,未(或轻微)遭受生物降解,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Ⅲ类原油集中分布在哈浅20井区超剥带西山窑组,主要为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成的高成熟油,混有少量风城组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具有姥鲛烷优势,低伽马蜡烷,低β-胡萝卜烷,三环二萜烷呈山峰型。通过山前带地质建模和构造变形分析,提出哈山石炭系逆冲推覆体下发育厚层的风城组烃源岩,其向北可延伸至达尔布特断裂附近,使研究区烃源岩分布扩大了近1 000km2,该认识无疑扩大了研究区的找油范围,对拓展准北缘地区的油气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其邻区原油分类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多年来,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邻区发现了一批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惠州凹陷及邻区原油可分为3类:Ⅰ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具有高的C304-甲基甾烷和低的双杜松烷含量;Ⅱ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恩平组烃源岩,具有高的双杜松烷和低的C304-甲基甾烷含量;Ⅲ类原油为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和恩平组烃源岩混合来源,C304-甲基甾烷和双杜松烷含量均较高。从平面分布看,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远离凹陷的凸起区;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惠州凹陷内恩平组烃源岩发育的地区;Ⅲ类原油分布于惠州凹陷内文昌组中深湖相和恩平组烃源岩共同发育的地区。从纵向分布看,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浅层的韩江组和珠江组;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中深层的恩平组和珠海组;Ⅲ类原油在珠海组、珠江组和韩江组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作为盆地内最大的富烃凹陷,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等研究不足,限制了对该区探明资源量较低问题的理解。基于阜康凹陷东斜坡新钻揭的烃源岩样品实验分析结果,对阜康凹陷芦草沟组源岩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分析研究。阜康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总体属于中—很好质量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主体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生物标志物特征显示,芦草沟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为陆源高等植物和水生菌藻类的混合,可能具有类杜氏藻的绿藻贡献,总体沉积于贫氧—次富氧、淡水—半咸水的间歇性分层水体环境中,泥岩沉积特征明显。阜康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平面上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较大,阜中凹槽和阜北凹槽显示出更大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质谱、串联质谱及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分析检测了惠州凹陷24个原油样品,对部分复杂成因类型原油的来源取得了新认识.惠州凹陷主要分布3类原油:来源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的原油:来源于恩平组河沼相烃源岩的原油:成因类型复杂的混源油.混源油可能是文昌组与恩平组不同类型原油的混源,或是由于文昌组烃源岩中原始有机质母质输入不同造成的.混源油的异戊二烯烷烃分子碳同位素表现出2种不同的分布特征,为δ13Cpr>δ13Cph和δ13CPr<δ13CPh.Ph较Pr明显贫13C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甲烷生成菌脂类对植烷的重要贡献.来源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贡献的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相对富集δ13C,可能与藻类的勃发导致的13C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盆地淡水中深湖相烃源岩所生成原油的轻烃中三环优势(3PR)大于五环优势(5PR)和六环优势(6PR),而其煤系烃源岩所生成原油的轻烃中三环优势(3PR)较小,五环和六环优势(5PR+6RP)较大;淡水中深湖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速率常数k3,Ⅰ型和Ⅱ1型干酪根有利于形成三环优势(3PR),生成的原油C7轻烃中链烷烃含量较高,而煤系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速率常数k5+k6,Ⅱ2型和Ⅲ型干酪根有利于形成五环和六环优势(5PR+6RP),生成的原油C7轻烃中环烷烃和芳烃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查干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林卫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21(3):249-251
查干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原油属低密度、低粘度、低硫中蜡轻质油,具饱和烃含量高(占原油的80%~90%)、C27甾烷丰富等特点。该凹陷发育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和苏红图组一段两套烃源岩。甾烷ααα(20R)C27/C29比值,类异戊二烯烷烃Pr/Ph,Pr/nC17比值及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均显示原油与巴音戈壁组二段的白云质泥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而与苏红图组一段深灰色泥岩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查干凹陷的原油主要来自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的白云质泥岩。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34个烃源岩与50个原油样品的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研究了廊固凹陷主要油田的原油成因类型与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有不同的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量较高且富含沟鞭藻类,沉积于淡水较强的还原环境;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陆源有机质输入量较少且低等水生生物输入较多,沉积于咸水强还原环境。在油源对比基础上,结合原油分子生物标志物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了3种成因类型的原油。第Ⅰ类原油来自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牛坨镇凸起周边地区;第Ⅱ类原油来自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凹陷偏北部的旧州—王居一带;第Ⅲ类原油来自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生成的混源油,以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为主,主要分布在凹陷东部的河西务构造带和曹家务—柳泉构造带南部的部分地区。廊固凹陷各油藏紧邻烃源岩聚集成藏,其分布规律受控于不同层段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曹家务和中岔口地区是第一类原油下一步的有利勘探目标区域,柳泉构造带王居地区是第二类原油勘探潜力较大区域。 相似文献
16.
南阳凹陷高蜡的原油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含蜡量高于8%者称为高蜡原油。传统观念认为,蜡为高分子量正构烷烃,源于高等植物。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蜡除高分子量正构烷烃外,还有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甚至有烯烃存在。并认为蜡不仅仅源于高等植物,低等水生生物和湖相藻类对蜡也是重要贡献者。南阳凹陷原油含蜡量高达40%~60%,烃源岩有机质以偏腐殖的混合型为主。所以,对高蜡原油的成因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该地区高蜡原油成因主要是陆源高等植物贡献,而低等水生生物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斜坡高蜡原油高分子量烃类分布及高蜡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高温气相色谱技术及双质谱技术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高蜡原油的高分子量烃类的组成、分布特征及非常规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高温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王古1井奥陶系高蜡原油与古近系孔店组高蜡原油具有相同的油气来源,但成熟度高于孔店组原油。双质谱技术分析表明,研究区高蜡原油中含有丰富的C26和24-降胆甾烷,从而区别于本区来源于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的正常原油,这为藻类生源提供了重要证据。除陆源植物外,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也是本区高蜡原油形成的重要母质;微生物改造是研究区高蜡原油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成熟度范围内,相对较高的成熟度影响原油含蜡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