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尔布拉克组烃源岩及其分布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该文基于野外露头及盆地钻井资料,分析了肖尔布拉克组烃源岩的岩性组合及沉积环境特征,结合地震资料综合预测肖尔布拉克组烃源岩的分布。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烃源岩根据沉积环境可分为台地潟湖和斜坡-陆棚相两种类型,其中台地潟湖相烃源岩主要以细-粉晶白云岩和泥质云岩为主,TOC为0.16%~2.68%,受前寒武系古构造格局控制,主要发育在台地内部形成的潟湖周缘,累计厚度40~50 m;斜坡-陆棚相烃源岩以泥质灰岩、泥晶灰岩及泥岩为主,TOC为0.06%~4.00%,主要发育在缓坡台地背景下的外缓坡-陆棚沉积环境,烃源岩累计厚度约30~120 m,越靠近陆棚方向,TOC含量越高。研究结果是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进一步补充,并且为盆地深层寒武系的勘探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膏盐岩是塔里木盐下—盐间勘探领域的基本地质要素,也是典型海相蒸发岩沉积序列,但目前对这套蒸发岩的关注较少。通过野外勘测、最新二维地震解释、中央隆起16口探井资料综合分析,以“点—线—面”思路开展了膏盐岩沉积特征研究,编制了中—下寒武统盖层、膏盐岩层等厚图和阿瓦塔格组沉积相图,建立了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干热古气候+持续海退过程+礁体障壁背景”发育成因模式。中—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和阿瓦塔格组纵向稳定发育4种岩相组合的4套膏盐岩盖层,海退期膏盐岩具有“内盐—中膏—外红层”的“牛眼”特征;海侵期膏盐岩具有与膏云岩、膏泥岩的互层沉积特征。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盖层均厚245 m,膏盐岩均厚167 m(最厚达340 m),具有优越的区域封盖能力。分析认为,干旱炎热的古气候、持续海退过程、礁体障壁条件为塔里木早—中寒武世厚层膏盐岩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制约了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的相带边界,使巴楚隆起、阿瓦提坳陷(膏盐岩稳定厚度300 m以上)成为了当时的聚盐中心。 相似文献
3.
4.
通过野外剖面、钻井剖面的精细对比,结合宽带约束的地震资料反演,对四川盆地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盖层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四川盆地及周缘构造演化的基础之上对中、下寒武统膏岩盖层的封盖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四川盆地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连片分布,呈北东向展布,发育两个膏岩厚度中心,膏岩展布和圈闭分布完全匹配。在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四川盆地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层未遭受破坏,能够有效封盖震旦系古油(气)藏;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则膏岩层遭受破坏,失去了对丁山-林滩场地区古油(气)藏的封盖作用。同时指出,七跃山断裂以西地区膏岩层在后期构造运动中未被完全破坏,能够对盐下油气藏起到封盖作用,是川东南地区寒武系盐下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5.
川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和高台组为膏岩层系,石膏岩广泛发育,被认为是该区震旦系至中—下寒武统储层的盖层。通过统计钻井和二维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相关成果,研究膏岩层系的岩性、纵向发育和平面分布特征,分析构造挤压作用对石膏岩流动加厚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影响。川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层系中与膏盐和含膏有关的岩性主要为石膏岩、白云质石膏岩、膏质白云岩与含膏白云岩,纵向上膏岩层系岩性组合和单层厚度变化较大,平面上石膏岩分布广,但累计厚度变化较大;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川东南低陡构造带中—下寒武统石膏岩类常向背斜核部流动,造成石膏岩在背斜轴部明显加厚,揉皱和底辟等伴生构造发育;由于石膏岩的流动性,相应的膏岩层系厚度平面变化与低陡构造带的构造变形部位有相关性,沿低陡构造带的走向膏岩层系厚度在背斜部位一般加厚,在向斜部位减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烃源岩是近年来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对于其分布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并成为制约寒武系勘探及区带优选的重要因素。基于野外露头及盆地内钻井资料的认识,分析下寒武统烃源岩的沉积环境;通过正演模拟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的地震反射特征,结合模拟结果,刻画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沉积边界;基于震旦系与寒武系地震解释与成图研究,分析寒武系沉积前古地貌特征及寒武系的沉积环境,探讨下寒武统烃源岩的主要控制因素,旨在解决下寒武统生烃源岩的生烃中心,指导寒武系有利勘探区带的优选。研究认为,玉尔吐斯组为寒武纪早期持续海侵背景下、分布稳定的烃源岩;正演模拟结果及地震资料表明,玉尔吐斯组表现为寒武系底部强波峰—强波谷的地震反射特征,在盆地内可追踪对比;根据塔里木盆地震旦纪与早寒武世古地理格局认识,认为寒武系台缘斜坡—盆地一带为下寒武统烃源岩厚度加厚区,是台盆区烃源岩最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膏盐岩相关的油气聚集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在上第三系和下第三系都发育巨厚的膏泥(盐)岩,这两套膏泥(盐)层对于该坳陷的油气聚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膏泥(盐)岩有关的圈闭发育了3套储盖组合:①白垩系厚砂岩与其上覆下第三系膏盐岩层;②上第三系吉迪克组砂岩与上覆膏泥岩;③盐上康村组─库车组的砂泥岩互层段。库车坳陷构造变形比较强烈,圈闭类型多与断层有关。与膏盐层有关的圈闭主要有两类:①盐层之下挤压型的(断)背斜圈闭,具备储集条件的层位有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以及下第三系底砂岩;②盐层之上的引张型(断)背斜圈闭,具备储集条件的层位有康村组和库车组。在盐层上、下存在两种不同的油气运聚模式,即盐上拱张背斜油气藏和盐下挤压背斜气藏,而断层是源于三叠-侏罗系烃源岩的油气进入储集层的重要通道,并且盐下以天然气聚集为主。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中寒武统蒸发台地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中寒武统蒸发台地白云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在野外露头、普通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中寒武统白云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寒武统岩石类型多样,储集空间以溶蚀孔、垮塌孔洞(垮塌遮蔽孔)为主;结合孔洞分布特征、伴生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储层成因机理,认为研究区储层成因包括同生期大气水溶蚀、浅埋藏期垮塌堆积和深埋藏期热液溶蚀3种机理,其中前两者受海平面变化控制,分布范围广,埋藏期热液溶蚀作用纵向上与深大断层伴生,其溶蚀范围平面上呈层状分布,存在改造早期溶蚀孔洞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及塔东1井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硅质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的结果,硅质岩中As、Sb、Hg、Ba、Sr、V、Ni、Mo、U等元素明显富集,尤其是As、Hg、Ba和U高度富集,Ba/Sr值不大于10×104,U/Th值大于1;稀土元素总量低,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δCe值为0.524~0.991,Lan/Cen值为1.112~2.934。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硅质岩属于海底热水沉积型,其形成环境为大陆边缘深海槽。由于硅质岩与黑色页岩呈互层产出,空间分布稳定,故认为二者形成环境相似;推测该区黑色岩系形成时的缺氧事件可能是海底火山及与之紧密伴生的海底热水流体活动导致的。图2表2参32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广泛发育微生物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文中对柯坪地区肖尔布拉克组微生物岩储层类型和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肖尔布拉克组微生物岩主要包括凝块石白云岩、泡沫绵层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层纹石白云岩;储集空间包括晶间(溶)孔、溶蚀孔洞、窗格孔和微生物格架孔;不同微生物岩岩石类型的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不同,凝块石白云岩、泡沫绵层石白云岩物性最好,叠层石白云岩、层纹石白云岩次之;微生物岩的岩石类型和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和成岩共同作用,沉积相带控制了微生物岩的分布,微生物结构决定了初始孔隙特征,大气淡水淋滤和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进行了有效改造。 相似文献
11.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3):830-0
In marine sedimentary strata of the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Yurtusi Formation, Lower Cambrian has been proved to be one of the main source rocks. Laminar cherts intercalated with black shale in outcrops of the Yurtusi Formation. The content of As, Sb, Hg, Ba, Sr, V, Ni, Mo and U are rich in the cherts, especially, As, Hg, Ba and U are much richer. The ratio of Ba/Sr is lower than 10×104, and U/Th ratio is greater than 1. The ∑REE of cherts are lower, with obviously negative anomaly normalized by North America Shale, in which δCe and Lan/Cen values are 0.524-0.991 and 1.112-2.934, respectively.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that cherts are likely deposited with a hydrothermal origin and formed in continental margin-abyss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ed with the black shale that is deposited in anoxic environment and anoxic event. 相似文献
12.
膏盐岩油气封盖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膏盐岩是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一种油气盖层,越来越多的勘探实例显示膏盐岩油气封盖性差异显著。为加强对这个科学问题的理解,综述了此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膏盐岩的成因主要有膏盐盆和萨布哈两种,分别呈环带状和平行岸线的带状分布。前者分布广、厚度大,最具封盖意义。膏盐岩的封盖机理主要包括物性、超压和塑性三重封闭。膏盐岩的溶蚀在垂向上可划分为4个带:顶部溶蚀带、断层溶蚀带、层内水溶蚀带和底部溶蚀带;平面上可划分为3个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在评价膏盐岩封盖性时,要多方面综合考虑。首先是内因,即膏盐岩的分布面积、完整度与厚度等。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外因)对封盖性的影响。评价的定量化是发展趋势,尤其是溶蚀和构造作用(外因)对膏盐岩封盖性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特殊的沉积构造演化,预示着其白云岩的形成可能有其特殊性。以古城构造带上寒武统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薄片、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结晶白云岩及缝洞白云石、方解石充填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白云岩及缝洞充填物稀土元素NASC配分模式共分为4种类型:δCe负异常δEu弱正异常型、δEu负异常型、δEu正异常型和δCe正异常型。详解白云岩及缝洞充填物的成因,蒸发泵作用是古城地区白云岩的主要成因类型,热液作用也非常显著,而埋藏作用和混合水作用影响较小。此外,所有测试的缝洞充填物都是在混合水环境和热液环境中形成的,蒸发作用和埋藏作用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充填物,这可能对寻找有利的白云岩储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白云岩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白云石化模式系统研究对于明确白云岩储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露头观察、岩石薄片鉴定、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碳、氧、锶、镁同位素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下寒武统白云岩特征和成因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露头区下寒武统发育微生物白云岩、泥晶白云岩、粉晶—细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4类白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属于典型微生物白云石化成因模式,白云石化流体以海水为主。泥晶白云岩、部分粉晶—细晶白云岩和少量中—粗晶白云岩属于典型蒸发泵与回流渗透白云石化成因模式,白云石化流体以回流卤水和海水为主。绝大多数中—粗晶白云岩和部分粉晶—细晶白云岩属于埋藏热液白云石化成因模式,白云石化流体为与烃类充注相关的地层卤水及陆源水。早成岩阶段微生物白云石化作用和蒸发泵与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是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露头区下寒武统微生物白云岩和粉晶—细晶白云岩孔隙发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膏盐岩地层地质特征与录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勘探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油气藏的形成都与膏盐岩地层有关,也常与膏盐岩地层伴生,成功钻穿膏盐岩地层是钻井难题之一,录井技术成为钻进安全监测、膏盐岩地层准确预报的重要手段。针对上述情况,介绍了膏盐岩地层的主要类型、沉积模式以及与油气的关系,归纳总结了膏盐岩地层的录井技术经验,包括:在随钻录井过程中熟悉地质设计与邻井资料;在没有预测钻遇膏盐岩地层的情况下,通过钻井液中Cl^-的变化判定是否钻遇膏盐岩地层;预计钻遇膏盐岩地层时,使用饱和盐水钻井液;钻遇膏盐岩地层后观察盐岩是否以岩屑形式返出;同时,把握膏盐岩地层的岩性、岩性组合、层位、顶底界和厚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S1井实例分析,论述了在膏盐岩地层中钻进时,防卡、防漏是录井人员监测和预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膏盐岩为盖层的油气藏在全球大型油气藏中所占的比例极高。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地区)寒武系膏盐岩层分布广泛,但厚度不均匀,受川东地区构造变形程度高、二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地球物理技术预测膏盐岩厚度难度极大。为此,在寒武系膏盐岩沉积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正演模型建立了不同膏盐岩层岩性组合地震识别模式,并应用相控校正系数法预测了川东地区寒武系膏盐岩的厚度分布,最后结合勘探成果指出了该区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寒武系膏盐岩岩性组合可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无膏盐岩组合型、薄层膏盐岩组合型、互层膏盐岩组合型和厚层膏盐岩组合型;(2)建立了4种岩性组合类型所对应的地震正演模型,结合平面插值的方法,定量落实了各种岩性组合的平面分布特征;(3)依据不同岩性组合类型中膏盐岩厚度和地层厚度的比例关系,确定了不同岩性组类型的膏盐岩厚度校正系数,并预测了膏盐岩平面厚度分布。结论认为,(1)川东地区寒武系膏盐岩层具有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增厚的特征,其中膏盐岩中心主要发育在建深1井区和太和1井区;(2)膏盐岩盖层之下的寒武系—震旦系地层,可能是未来深层常规及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中、下寒武统高精度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埋深大、钻井少的问题,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巴楚隆起中下寒武统膏盐岩、碳酸盐岩、红褐色泥岩互层发育的特殊岩性组合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该沉积体系中GR泥质含量高低不能反映相对海平面升降,精细沉积相划分是识别基准面旋回升降变化的关键。以此为依据,将寒武系划分为3个超层序,7个三级层序,其中中、下寒武统发育4个三级层序,上寒武统发育3个三级层序,并分析了各层序发育特征,建立寒武系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巴楚隆起中、下寒武统属蒸发台地-局限台地沉积体系,可识别出2种相、5种亚相、19种微相,其中下寒武统以发育局限台地相灰坪、灰云坪、膏云坪、云坪沉积为主,东西沉积存在差异,西部以膏云坪沉积为主,东部主要为云坪沉积,而中寒武统以发育蒸发台地相潮间坪和盐湖沉积为主,巴3井-巴1井一线以西为潮上坪沉积,以东主要为潮间坪和盐湖沉积。 相似文献
19.
全球膏盐岩盖层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封盖了大多数已发现油气储量,并且是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主要盖层,对油气聚集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与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的密切关系也表明,膏盐岩分布特征研究是认识、评价中国南方天然气保存条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膏盐岩主要形成于盆地发展演化的中、后期。在中国南方,膏盐岩盖层主要发育于中-下寒武统、石炭系、中-下三叠统及白垩系-古近系,但分布不均,其封盖作用的重要性差异很大。受沉积、构造环境及后期破坏作用的影响,中-下寒武统膏盐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东、南部及黔西北地区;石炭系膏盐岩盖层主要分布在湘中区;白垩系-古近系膏盐岩盖层主要发育于江汉盆地。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厚度最大、分布最广,对区内天然气的封盖作用最为重要,对四川盆地、黔北区、楚雄盆地及中、下扬子部分地区的天然气都起到重要的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川中地区中下寒武统风暴岩特征及沉积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上部、龙王庙组和中寒武统高台组下部发育风暴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菊花状构造、风暴撕扯构造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序列发育均不完整,以A+B+C、A+B、A+C和A+D为主,厚5~12 cm;风暴期次共发育5大期,且风暴岩与碎屑石英伴生,风暴期碎屑石英含量普遍高于风暴平息期;风暴岩横向连续性较好,自下而上风暴活动中心呈现出从MX202井区→GS10井区→MX21井区→MX202井区-NCH1井区的迁移特征,平面上形成了NE-SW向展布的3个厚度中心:MX202井-MX12井-MX17井区、GS10井-GS23井-GS26井区和NCH1井区。川中地区中下寒武统风暴岩的发现,指示着该时期研究区为风暴混积潮坪,在NE向的风暴潮流作用下,形成风暴潮汐砂脊,而后在砂脊障壁下形成潟湖;同时指示着沉积古地貌以磨溪地区为高地,分别向SW和NE缓斜,说明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北段在沧浪铺组沉积晚期至龙王庙组沉积期已经关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