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振华 《冶金管理》2022,(21):6-7+17
<正>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通过工资总额进行预算管理,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具运营活力。开展预算管理时,通常会根据制度进行,但在设定工资标准时会受到限制。为提升国有资产的实际监管水平与监管能力,需注重控制总额,科学编制、核定方法,使工资总额和财务预算、利润总额及决算之间高度一致,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一)工资总额构成首先,计件工资。结合工作数量对工资进行计算,一件工作完成后,便会获得相应的报酬,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有资产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针对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方法已经提出并得到了实施。在有效提高了企业工资水平与工资总额管理合理性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文章通过对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工作的分析与探讨,就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保持企业人才结构稳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最近,国家计委采取措施调整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一、加强对工资总额增长管理。对现行的弹性工资总额计划,用同企业工效挂钩的办法加以改革,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二、整顿各种工资外收入。把在工资、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中增加的收入纳入工资总额范围;清理整顿福利性、实物性收入,对合理又不宜纳人工资总额的工  相似文献   

4.
彭敏 《福建冶金》2023,(1):68-70
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受到限制,对员工激励存在一定程度影响;尤其是市场竞争型大型国有企业,如何激发企业内部组织活力,有效的工资总额预算与管控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以福建三钢为研究对象,以工效联动为导向,探索适合本集团工资总额的预算方案,形成以业绩预算的薪酬管控模式,推动内部分配管理提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在同行企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高校工资分配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学校与所属院、系工资分配关系的新模式,是高等院校在当前实行国家工资与校内辅助性工资相结合的双轨制工资制度的运行中孕育而生的。  相似文献   

6.
建筑企业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初探任琪新我国建筑企业的工资制度,对应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984以前是由国家核定工资总额,企业内实行八级工资制;1984年改革为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即国家根据企业完成产值的多少,按一定的比例提取工资总额...  相似文献   

7.
1988年10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复省冶金工业厅,同意撤销河北省冶金工业厅,在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河北冶金企业集团公司,并成立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 河北冶金企业集团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省政府同意冶金集团公司对省政府实行“三包一挂”,即包上交利润、包上交指令性计划产品、包发展目标,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并在省计划中实行单列。已确定的具体指标是:从1988年到1991年,冶金集团公司对省财政每年上交利润1.16亿元,一定四年不变;冶金集团公司工资总额与实现利税总挂钩,上浮比例为1:0.8,即实现利税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8%,同时进行工资奖金“三不”的试点,即工资(奖金)总额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不征工资调节税。  相似文献   

8.
改革以来,我们沿着两权分离的思路,在分配体制、金融体制、财税体制、工资体制等方面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搞活企业,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活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改革都没有触及企业的产权问题,是在产权模糊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活力问题。即使在实施《条例》一年多的今天,国有企业仍然没有真正地活起来,国有企业效益不高,亏损严重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扭转。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9.
投入工资,必须产出相应的效益。工资的效益性是企业工资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在产出的效益中提取合理的部分作为工资增值再投入,促使产出更大的效益。这种“工资—效益”良性循环的形成,是企业健康发展的表征,标志着企业在发展中具备了自我约束机制。从宏观看,强调工资的效益性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在价格尚未理顺的条件下,在工资管理体制中,作为反映企业效益标准除了利税之外,引入劳动生产率,有着积极的意义。既然工资在企业的投入产出中是一个积极而活跃的因素,毫无疑问,工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武钢1984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实行工资总额同上缴利税挂钩,比例为1:0.75。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行“三包一挂”承包,即包上交利润,包改扩建和改造、包完成指令性计划,实行工资总额与实现利税挂钩,比例为1:0.8。六年来,公司推行内部经济责任制、改革完善工资制度,形成了具有武钢特色的“稳定、激励、自我约束”的分配路子,初步实现了增产降耗、创优、减人、工资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今后,国有企业人员的工资将向其它所有制企业工资待遇看齐。希望对目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状况有所改变。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国资委已专门安排下设的企业分配局进行调研,将择期推出国有企业工资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当前非股份制国有企业劳动工资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的用工和工资分配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杜慧 《山东冶金》2011,(5):49-49
近日,济钢销售价格前移信息系统投入运行。该信息系统将销售结算价格由财务开票环节前移到了销售订单环节,结算价格全由信息系统自动出具,提高了结算速度,为订单效益测算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益分配问题是经济工作的根本问题。改革不合理的企业分配关系,有效地推动国营企业搞活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一直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伊始,国家就把对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先后颁布实施了多项改革措施,待别是明确了企业享有的工资、奖金分配权,并逐步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新的企业分配制度,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承包制,它的主要特点是:由国家控制企业工资总额,或对企业包死工资基数,总额与经济效益浮动挂钩。现在,绝大多数国营企业仍采用这种分配制度,应该说,它对促进国营企业搞活经营、发展生产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三项制度改革,是新时期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效益和发展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必由之路。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用工总量偏大、人工成本较高、效率效益偏低、体制机制缺乏活力等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国有企业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中要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种意识,并提出了加快推进改革的工作思路与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存在的弊端,阐述了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工资分配制度和辅之以职工参股的分配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工程结算审核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目的在于控制工程造价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特别是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9.
工程变更结算,是承发包双方确定投资增减的一项关键工作,它直接影响投资的控制目标。只有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采用科学的方法,本着合同优先,公平、合理,兼顾工程综合效益的原则,才能做好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工程变更结算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日前在太原指出,国有企业表现出的这些问题是新旧体制转换中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暴露和反映。陈清泰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近期原因和根本性原因。他指出,造成国有企业效益滑坡的近期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