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注入水与储层不配伍时会导致储层伤害。注入水引起储层伤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水质不合格的问题,也有储层敏感性方面的问题。对这二个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机理上对各因素引起的储层伤害进行了剖析,设计出了区分各因素所引起的储层伤害的室内试验方法。同时针对室内岩心试验与实际储层注水状况的差别,设计出了评价注入水性能以及注水状况的综合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江汉新沟嘴组油藏注入水水质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沟嘴组油藏注入水与地层及其流体不配伍、造成储层伤害严重的问题,文章根据新沟嘴组储层的基本特征,总结出了造成储层伤害的潜在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注入水配伍性及其对储层伤害的研究,建立了新沟嘴组注水水质指标体系,并配套了水处理药剂,明显改善注入水水质。  相似文献   

3.
江汉油田老新油田老二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油井低液低产、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地层能量严重不足,水驱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从注入水的配伍性、储层敏感性、注水水质等方面分析了老二区储层伤害的潜在因素,认为老二区储层伤害的主因素为储层水敏、结垢及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并针对伤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沙市构造新沟咀组砂岩储层为主要对象,研究了中低渗、细喉砂岩储层注水损害的潜在因素,并结合储层特征,储层结构类型,提出了不同类型储层对注入水水质的要求。通过大量的室内注水评价试验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中低渗砂岩储层注入水损害地层的机理及储层损害类型的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沙27、陵76井区注水损害以水敏损害和机械杂质为主,速敏、酸敏次之。为了防止注水损害,进行了矿化度梯度注水试验,该方法能有效抑制注水损害程度。同时建立了注入水水质保证体系,为沙市构造新沟咀组储层注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渤中25-1/S油田储层敏感性、注入水质及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结垢等伤害因素分析、评价,查找出注入水水质超标、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结垢、储层敏感性、悬浮固相及油污、注水管线腐蚀等是引起渤中25-1/S油田注水井堵塞的主要原因,对于更好地解决其注水堵塞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低渗油田注水过程中储层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渗油田注水过程中储层保护的关键是保护孔喉.以张天渠低渗油田为例,对储层敏感性和注入水水质进行评价,对储层伤害的内部潜在因素和外部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诊断出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有水敏、速敏,注入水中固相颗粒堵塞及结垢堵塞,同时存在细菌堵塞、腐蚀物堵塞的可能.根据储层堵塞伤害原因,选择综合保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河141区块注入水水质对储层的伤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河141区块属于低孔低渗油藏,因地层能量低,须采用注水方式开发。该文研究了不同注入水水质对该块沙一段储层的损害规律及损害程度,并确定了适合其储层注入水水质推荐指标,提出了水质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王庙油田马36井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油井低液低产、地层能量严重不足,水驱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从储层敏感性、注水水质、注入水的配伍性等方面分析了马36井区储层伤害的潜在因素,认为马36井区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为储层水敏、酸敏、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及注入水与储层流体的不配伍,这为马王庙油田马36井区的开发调整、措施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203断块沙三中储层伤害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对文203块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填隙物成分及地层流体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开发过程中引起储层伤害的潜在因素,认为矿物低的结构成熟度、水敏和应力敏感性、有机垢、注入水水质为储层伤害的内在因素;长期大生产压差条件下,强注强采是导致储层伤害的外在因素。内外因相结合导致储层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10.
注水开发是渤中28-2南油田的开采方式,本文通过储层敏感性分析、注入水水质分析、注入水与储层流体配伍性分析、注入水结垢伤害预测,确定注入水水质超标,注入水及污水与地层水不配伍产生碳酸盐垢,注入水悬浮物含量、粒径、盐敏、速敏是引起渤中28-2南油田储层伤害的关键因素。因此,应采取防垢措施,改善注入水水质,保证油田注采平衡。  相似文献   

11.
《石油化工应用》2016,(8):89-92
通过对志丹油田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填隙物特征、孔隙结构以及地层流体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引起志丹油田长2储层伤害的地质因素。研究认为,酸敏是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地质因素,速敏、水敏也能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建议在开采过程中加入铁离子稳定剂,控制注入水的水质标准,以减弱或者预防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12.
注水水质对注水井吸水能力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注水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发生伤害吸水层渗透率的现象,导致注水井的吸水能力降低和油井产量下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在储层特征、部分敏感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物理实验模拟的方法,研究注入水水质对吸水能力的影响,对注入水中的悬浮物及注入速度对吸水层的伤害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出随着注入水注入倍数的增加,岩心渗透率的损害率增大;在注入体积倍数相同的条件下,中、低渗透层渗透率的损害要高于高渗透层的损害程度。结合前期研究成果,认为注入水的水质不合格,强采强注是造成吸水层损害,导致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盆地台兴油田注水水质对储层的伤害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台兴油田的储层和流体特征,分析了注水水质对储层的伤害因素和机理。水敏伤害和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产生沉淀和结垢是吸水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及时、定时、定量投加经济高效的防膨剂和防垢剂是提高水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商河油田商二区注水并储层注入能力下降问题.通过室内静态评价实验以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该油田注入水与储层的配伍性。结果表明:商二区储层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后有结垢趋势.注入水与储层原油配伍性较好,与储层岩石接触后无粘土膨胀现象;注入水水质指标中细菌含量、固体颗粒含量较大,引起渗透率下降,建议油田在注水过程中加强防垢措施,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许多油田都在开展储层伤害研究工作,这项研究对于低渗透油田尤为重要。在分析生产动态和岩心分析基础上,对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伤害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目前主要的储层伤害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渗透性下降;注入水水质差引起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储层伤害;颗粒运移主要造成地层深部伤害及细菌堵塞、地层敏感性伤害等。  相似文献   

16.
渤海L油田部分注水井投注后表现出注入压力快速升高、注入困难的情况,注水量无法满足油藏配注量。为此对L油田注水井欠注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评价储层岩石敏感性、钻完井液损害以及注入水对储层伤害,采用静态配伍性实验评价注入水与地层水之间的配伍性。结果显示储层具有强速敏损害,而部分注水井在投注初期注入量即远远超过了速敏损害临界注入量,造成了不可逆的微粒运移伤害。钻完井顺序工作液对岩心渗透率损害率可达35.5%~48.2%,单一注入水对岩心渗透率损害率达31%~35.2%,钻井液固相侵入和注水水质长期超标造成的储层损害是L油田注水井普遍注入能力较差的关键原因。建议L油田新井返排后投注或在投注初期进行酸化减弱钻井液损害,初期注入量应控制在速敏临界流量之下,逐级提高注入量避免发生微粒运移伤害,同时加强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含油量以及硫酸盐还原菌等关键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阿南油田低渗油藏储层伤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群超  夏欣等 《河南石油》2001,15(1):12-14,24
目前国内外许多油田都在开展储层伤害研究工作,这项研究对于低渗透油田尤为重要。在分析生产动态和岩心分析基础上,对阿南低渗透砂岩 藏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伤害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目前主要的储层伤害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渗透性下降;注入水水质差引起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储层伤害;颗粒运移主要造成地层深部伤害及细菌堵塞、地层敏感性伤害等。  相似文献   

18.
注入水中固相颗粒对地层的伤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高渗透油藏在注入污水过程中,常常由于固体颗粒的堵塞而造成油层污染。为选择合适的水质,通过对注入水中固体颗粒的粒度、含量分析、伤害机理评价及室内伤害试验,指出了固相颗粒对不同参数储层的伤害程度,确定了适合本区注入水的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周注入水水质的岩心驱替试验,研究了苏北油区F502井区注入水水质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程度。结果表明:①水源井水与F503井地层水的配伍性好,不会产生结垢损害储层。②经0.45μm薄膜过滤后的水源井水对岩心渗透率无伤害。③经3.0μm滤膜过滤后的水源井水对岩心渗透率损害值为9.9%;细菌含量为10^3/ml的水源井水对岩心渗透率损害较大,造成的损害恢复困难。④注入水水质主要控制指标为悬浮物〈4.2mg/L,含油≤9.0mg/L,粒径中值〈3m,细菌含量〈10^3个/ml。  相似文献   

20.
注入水水质对储层适应程度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选取与注水水质有关的4类(14个)地质因素和3类(15个)水质因素,依据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和现行水质标准(SY/T5329-94),提出并建立了储层及注入水水质综合物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提出了以储层综合物性评价结果建立注入水水质标准的基本思想,并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建立了确定注入水水质对储层适应程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法”。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确定注入水水质对储层的适应程度,可用于不同类型油藏的注入水水质对储层适应度评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