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后门上铰链安装板进行冲压工艺性分析,采用多工位级进模冲压生产。介绍了制件排样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及模具 关键零件设计。模具采用自动送料机构作粗定位、导正销精定位,保证了送料精度;凸、凹模镶块均采用镶拼式结构,便于维修; 材料选用DC53,提高了模具寿命和减少加工工序。目前,模具运行情况良好,产品质量稳定,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左后拖钩固定板的成形特点,采用精密级进模冲压生产。介绍了制件排样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及模具关键零/部件设计。模具采用自动送料机构作粗定位、导正销精定位及2种浮料装置,保证了送料精度。采用阶梯冲裁,降低了冲载力。凸、凹模镶块材料选用DC53,提高模具寿命和减少加工工序。模具已投入批量生产,实践表明,模具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满足了零件批量大、高效、优质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窗帘支架扣件的冲压工艺,进行了排样图设计和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设计,重点论述了工位设计、排样图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模具零部件加工要求以及冲压工作过程的关键技术要点。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确保送料的稳定性,在制件之间的废料处设置有切舌工艺,代替边缘的侧刃工艺;最后一个工位切断与弯曲成形的复合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实践表明,窗帘支架扣件采用的多工位级进模具与单工序模具相比,不仅提高了制件的质量,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配合自动送料机构进行冲压生产,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前组合灯下安装支架的冲压工艺性及冲压工艺方案的分析,与单工序冲压模进行比较,确定了采用12工位级进模来进行制件成形的冲压工艺方案。随着工艺方案的实现,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了自动卸料、出料冲裁,模具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完成自动送料、冲孔、成形、翻边、分离等工序。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2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满足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图1所示是某产品龟甲网的零件示意图,每片龟甲网由42件组成,数量大,精度要求高。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多工位级进模,采用自动送料(送料部分略去),在一套模具上冲压成形。  相似文献   

6.
冯杨  刘买花 《机电工程技术》2012,41(8):164-165,194
针对受力和成形的复杂性,建立了螺旋叶片的受力模型,对其进行力学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冲压模具应采用镶块式凹模结构.试验表明,镶块结构的冲压模在减少叶片的回弹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热冲压模具深孔对钻冷却系统冷却不均的现象,基于热冲压过程的多场耦合传热理论,提出热冲压模具随形冷却系统设计方法。利用Star-ccm+软件对热冲压冷却淬火过程进行热流固耦合模拟。以自主研发的彩虹电动汽车B-柱模具镶块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深孔对钻和新提出多种随形设计方案进行了冷却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比较分析了不同冷却方案的冷却效果,并提出B柱模具镶块纵向随形冷却水道的优化方案,分析了优化前、后模面温度场的变化。提出运用覆膜砂3D打印造型结合传统铸造工艺的方法,制造具有随形冷却水道的热冲压模具。通过对比五种方案发现,采用纵向随形设计的热冲压模具,与冷却最差的平行随形设计相比,模面最大温度降低47.4%,模面平均温度降低40.9%,模面温度均匀性提高1.8%。根据纵向随形水道设计流程,将水道形状和位置参数R、H、r作为优化参数,模面温度场作为优化目标,对纵向随形水道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模面最大温度下降了49.8%,模面平均温度下降了46.8%,模面温度标准偏差下降了67.5%,模面温度均匀性提高了1.9%。因此,采用随形冷却的热冲压模具,有效地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和使用寿命,改善了热冲压件的平均强度和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螺旋叶片的冲压成形工艺,针对其受力和成形的复杂性,对模具采用镶块式凹模结构,以及内导柱和定位柱等结构设计.试验表明,镶块结构的冲压模在减少叶片的回弹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四周均存在折弯成形的特殊金属制件在冲压成形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对此类特殊金属制件的冲压工艺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工艺方案及排样设计方案,并提出一种基于机械手送料的级进冲压方法。通过优化模具结构、分析送料机械手的动作原理,合理协调送料机械手、模具、冲床三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实现特殊金属制件的基于机械手送料的级进冲压成形。经试模生产验证,该工艺方法合理,产品质量稳定,可为类似金属制件的模具结构设计及其批量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模数内齿轮精密冲压工艺及多工位级进模具设计中的技术难点,包括工位设计、排样图设计、步距精度计算、模具结构设计及关键零件设计等关键技术.笔者公司采用固定凸模式精密冲裁连续模,保证了条料准确定位和送料顺畅,实现了冲裁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排样设计是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关键。排样设计确定了模具的工位数、工位内容、冲压各工序的安排、条料宽度、送料步距及导料和定位方式等。因此排样完成后,模具的总体设计思路和基本结构就已确定。本文利用Pro/E的级进模设计系统PDX5.0解析两个弯曲件的排样设计,以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热冲压件—汽车B柱为例,在对实际生产工况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传热学基本原理计算并确定热冲压模具冷却管道的工艺参数。在尽量保证冷却管道与模具型面距离一致以及各截面上冷却管道均布的前提下,采用多镶块拼接的方式分别设计出凸模、凹模的冷却管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固定圈的冲压工艺分析,设计了一种简易实用的水平冲孔模具,并介绍了下模T形镶件及其固定座的结构和顶料结构,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简单、可靠,能保证产品品质,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电子接插件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围绕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简化模具结构,制订了多工位级进模冲压成形的工艺方案,介绍了排样设计及模具总体结构,解决了条料的送料、定位、导向、卸料、优化模具结构等技术问题。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合理、可靠,生产效率高,能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PLC为控制器,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利用伺服和气动技术实现冲压过程送料精确定位控制,设计了一套钣金件冲压自动工作装置的控制系统。将其用于钣金件的冲压加工中,使企业在扩大生产中得以简化模具结构,缩小模具尺寸,并改用小型冲压机,节省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冲压送料过程的自动化,达到了企业的技改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综述型面联接和模具的快速换模基础上,将型面联接的结构设计方法应用到改进冲压模具的快速换模的结构优化设计中。首先提出冲压模具的快速换模的结构改进设计的四个要求,再研究型面联接在冲压模具的凸模冲头在凸模固定板上的快速换模的结构优化设计的两个典型应用案例,并进行结构改进方案对比。研究结果不但能提高冲压模具的快速换模的效率和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能拓展型面联接在结构设计优化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国内采用的机械自动送料冲孔模具,一般为各种类型的滚轴式自动送料结构。滚轴式自动送料结构适用于冲压孔距较大、板料宽度较窄的工件。在生产中常出现:板料剪切时留有毛刺;板料表面变形或粘有异物;冲压后出现毛刺等情况。同时,滚轴与板料只是两点接触,会导致送料步距不一,孔距大小不同,严重的会出现冲孔相互重叠现象。滚轴式送料,板料不能留出前后边缘,网板孔的排列是交错的,冲压后,前、后边缘不完整,达不到图纸要求。滚轴式自动送料模具,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噪音较大,结  相似文献   

18.
一、工作原理(见图1)在设计通用辊式送料装置时,考虑能使冲压与送料功作协调,充分利用冲床的动力,在冲床曲轴一端装一个偏心座,通过曲柄连杆机构驱动离合器把动力传给主动送料辊轴8,并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被动送料辊7同时转动。因原料为条状,故在模具前面设有一对拉料辊,经链轮传递使两对辊轴同步作间歇转动,依靠送料辊转动摩擦把料送入模腔。在被动送料  相似文献   

19.
大锥角圆锥滚子冲压模具下模往往设计为两个角度,优化产品工艺设计方法后,大锥角短圆锥滚子冲压模具下模采用1个角度,外径磨削增加过度角度螺旋轮。  相似文献   

20.
如图1所示零件,原采用落料、冲孔、翻边、挤脚、剪开和压弯等工序来完成,由于冲压工艺繁复,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生产率低,质量不稳定, 操作不安全,现改用埋入刀夹持自动送料级进模,四工步如图2,初步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模具自动送料装置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