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竹莲 《建筑创作》2002,(10):78-85
2002年柏林世界建筑大会以“建筑与资源”为主题,强调“建筑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作者通过对伊斯坦布尔城市环境和建筑艺术个性的分析,阐述对传统城市的保护、整合和再利用,不仅保持了文化的延续性,也保护了资源。  相似文献   

2.
绿色建筑遵循“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筑模式。文章重点介绍“上海生态住宅示范楼”的“零(低)建筑能耗、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智能高品质居住环境”等先进技术集成体系,为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绿色住宅、推广“四节一环保”等关键技术提供示范借鉴。  相似文献   

3.
走向未来的厦门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90年代厦门有数百栋大型、高层建筑在新建,有来自中外百余家设计单位的建筑师在认真研究厦门近代建筑“骑楼街”、“嘉庚楼”、“鼓浪屿欧式建筑群”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探索走向未来的厦门建筑之路。同时,以厦门重点建筑的设计竞标实例说明,在进一步挖掘厦门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具有“海上花园之城”特征的环境与建筑和建筑与环境;在进一步研究厦门近代建筑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厦门历史文脉的现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10月1日是世界建筑日暨国际住房日,今年世界建筑日的主题是“资源建筑”。中国建筑学会作为国际建协的成员机构,为纪念世界建筑日,于9月26日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在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以“资源建筑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围绕“环境”与“资源”,联系国内的建设实践,交流了建筑师们为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水平,保护地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取得的经验,并探讨今后的方向。首先,国内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绍学教授结合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的设计经验,做了“办公建…  相似文献   

5.
<正> 第四届亚洲建筑国际交流会9月17日—19日在中国重庆圆满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工程师、经济师和建筑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近300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资源建筑与现代技术”。会议从“建筑经济与建筑发展”、“地域文化与建筑文脉”、  相似文献   

6.
杨晋凯 《华中建筑》2003,21(2):18-18,20
从物质和文化两个层面上,进行了建筑活动相对于客观资源,以及建筑本身作为一种资源的情况下的相关探讨,以及在这两方面国内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专业内外的努力目标是整合“建筑”与“资源”,最终实现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7.
邢台成为我国首个“太阳能建筑城” 2008年10月25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将“太阳能建筑城”牌匾授予邢台市,该市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太阳能建筑城”。  相似文献   

8.
迈向21世纪的建筑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导读 1.1 环境问题与建筑。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水资源危机、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有毒化学品污染、垃圾成灾等等现象表明,人类所直接依赖的自然资源(能量资源和物质资源)状况呈指数级恶化的趋向。目前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environment),也就是称之为“问题”、急需“整治”和“保护”的“环境”,主要指的就是这种人类所直接依赖的自然资源状况。以这种“环境”概念为基准,“建筑”可以理解为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程度以及由此构成的形态。“建筑与自然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9.
绿色建筑     
薛执义  翟耀 《建筑工人》2006,(10):54-54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建筑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健康、舒适、安全居住的同时,做到高效地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和材料,是全球建筑学家和整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求都不断增加。“绿色建筑”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提倡。2004年8月,国家建设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  相似文献   

10.
张晓春 《时代建筑》2006,(1):136-139
文章介绍了首届Holcim可持续建筑大奖的概况和部分获奖作品的情况,着重阐释了这次建筑大赛坚持的更广泛的“可持续性”建筑的理念,并指出不断拓展“可持续性”的理念,不懈追求“现在与未来、资源与消耗、需求与机遇之间和谐平衡”是人类共同的永恒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