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初析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资源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准噶尔盆地天然气的主要勘探成果、盆地模拟、赋存特征、勘探前景及有利的勘探区等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应不断加强对天然气的研究,注重天然气的勘探。尤其要加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研究、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以煤型气为主,含有部分油型气和少量生物气。中国主要油型盆地具有油多气少的特点,与鄂尔多斯等以产气为主的盆地相比,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也远远不足。全球天然气以油型气为主,且大型油型盆地表现出油气资源俱丰的特征,这与中国天然气类型与勘探现状有明显差异。通过国内外油气勘探成果与认识的调研,在总结油型气勘探领域认识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含油气盆地的成藏条件,对中国油型盆地油型气的生气潜力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油型盆地具有巨大的油型气勘探潜力,发展前景广阔,是中国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然气勘探快速发展的十年》一书已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发行。作者赵贤正等人本着“尊重历史 ,总结过去 ,以史为鉴 ,展望未来”的原则 ,以近十年中国天然气勘探实践为主线 ,系统地分析、总结了近十年中国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成果和勘探经验与教训 ,归纳了天然气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的新进展 ,同时对未来中国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进行了展望 ,并提出中国天然气工业持续发展的建议《中国天然气勘探快速发展的十年》出版发行@卢林松  相似文献   

4.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雏议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非构造控藏是包括煤层气、页岩气、根缘气、水溶气、水合物等类型在内的几乎所有非常规机理天然气聚集的共同特征,特殊的赋存状态和富集特点使它们在盆地空间内构成了依次渐变的分布序列。其中,根缘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价值较高,也是目前非常规天然气勘探中的主要类型。致密储层中的根缘气是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类型,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发育地质条件,砂岩底部含气是其识别和勘探的主要特点。煤层气是吸附状态天然气富集的代表类型,对于大中小型盆地的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页岩气具有煤层气和根缘气在成藏意义上的双重特征,吸附机理的存在提高了页岩气资源量并延伸了勘探领域,页岩气可能是中国南方地区油气进一步勘探的重要突破口。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加强理论、技术研究及交流,将能够更好地促进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树林 《天然气工业》2008,28(1):154-158
天然气水合物是中国未来最具潜力的新型替代能源。中国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自中国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工作的17年来,中国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方面取得了7个方面的进展,特别是2007年5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神狐海域钻获近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沉积样品,这是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研究还存在5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预测过大;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成藏体系研究不够,尤其是对烃源研究不够;中国在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岩石物理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对地震剖面上的BSR、振幅空白带与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关系仍然不是十分清楚;中国目前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指出了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2年以前,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增长缓慢.1983年初开始的天然气科技攻关,形成了符合中国地质特征的天然气地质理论,确立了中国发展天然气工业以找寻大中型气田为主的勘探战略,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指导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松辽等盆地发现了一批储量大于500×108m3的大型气田和储量大干1 000×108m3的特大型气田,使中国进入了天然气储产量快速增长阶段,表明了天然气科技攻关是中国天然气储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勘探现状也表明,中国还有80%~85%的天然气资源有待探明,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等众多含气领域尚未攻克,松辽盆地深部等许多领域的勘探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7.
世界天然气资源及勘探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研究了世界天然气储量、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天然气产量等问题。结果表明:截至目前,世界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75.2×1012 m3,且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伊朗、卡塔尔3个国家,其拥有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天然气储量;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探明储量呈上升趋势,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柴达木等盆地。探讨了天然气生成理论、天然气运移聚集理论、天然气勘探方法,认为多学科综合勘探是天然气勘探的发展方向。还对世界天然气资源勘探形势进行了展望:中东地区和北非地区仍是未来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地区,天然气勘探将继续高速发展;欧洲地区由于天然气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因而其天然气勘探也将快速发展;亚太地区天然气勘探进一步发展,将成为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的地区,年增长率为2.7%~3.1%,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中国;而其他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工作也有望提速。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早期阶段,研究天然气的成因及来源非常重要,可以为油气勘探潜力评价和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欧加登盆地勘探程度低,迄今发现了3个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来源一直缺乏系统研究和认识,为此对欧加登盆地气田的天然气组分、同位素特征、轻烃组分及烃源岩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欧加登盆地天然气组分含量以...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深层沙河街组天然气生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东营凹陷北部的民丰、胜坨和利津等地区深部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发现的天然气可能来源于沙河街组沙四段高成熟烃源岩在渐新世形成的"古油藏".根据各深洼和"古油藏"埋藏史特征,利用烃源岩和原油生气模拟实验得到的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给出了天然气生成量与地质年代的数量关系,明确了民丰洼陷天然气藏的形成过程.鉴于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的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大,因而该文对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是辽河油田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区,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亟待从整体格局上对天然气成因、成藏与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下一步勘探方向与勘探潜力。为此,依据该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含氮特征、干燥系数、碳同位素特征、甲烷氢同位素特征、轻烃特征等),对其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天然气具有较明显的混源特征,既表现为不同热演化程度天然气的混合,也表现为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混合;不同层系、不同地区天然气混合比例有着较大区别,总体上以生物-油型混合气和油型-煤型混合气为主;按照成熟阶段来划分则以热解气为主,裂解气和过渡带气各占3%和6%。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章对1990-2000年间中国21个含油气盆地储产量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我国天然气储产量变化趋势。10年间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中部区和西部区,分别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的43.58%和36.29%;其次为海域区和东部区,分别占13.08%和7.04%。截止2000年底,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中部区和西部区,分别占38%和36%,其次为海域区和东部区,分别占17%和9%。就单个盆地而言,天然气储量在90年代增长最多的前10位盆地依次为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莺歌海,柴达木,渤海湾,东海陆架,松辽,准噶尔和吐哈盆地。天然气无论在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还是在剩余可采储量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由于受到下游市场和天然气管道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的产量增长相对缓慢,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中国目前油气工业的发展现状可概括为: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天然气管网和下游市场有待全力发展。90年代中国发现的天然气具有如下特点:(1)大型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构成90年代我国新增油气地质储量的主体;(2)地层岩性型圈闭类型明显增加;(3)海域和前陆盆地获油气重大突破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分析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与开发的现状 ,表明火山岩油气藏是东部诸盆地中的一个新的油气藏类型 ,是我国东部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 ,火山岩油气藏的探明地质储量现已超过 2 .5× 1 0 8t。文章还指出了火山岩油气藏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勘探技术上也有难点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东部油气富集盆地勘探可持续性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我国东部油气富集盆地(如渤海湾和松辽盆地)已进入高难度,高投入和高风险勘探阶段。根据对其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现状的分析,认为油气越富集的地区或构造带中未探明的油气资源量越多的区域,越需要深入研究和勘探,中新生代盆地与下伏沉积具有叠加作用,目前的勘探层位以及下伏层位存在天然气(特别是煤成气)生成和聚集条件,勘探前景好,基础地质和成藏作用研究是当今油气勘探成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成气潜在区   总被引:21,自引:18,他引:3  
煤成气在中国天然气工业中有重大作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中煤成气占三分之二,大气田总储量中煤成气占五分之四,各大气区以产煤成气为主。中亚煤成气聚集域东部(中国境内)盆地和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部(中国属辖)大陆架盆地是煤成气主要分布区。根据煤系和其上覆盖层沉积时的构造环境(活动)特征,中国煤成气田发育区有以下4种类型:①双稳定型;②稳定-活动型;③断陷-稳定型;④坳陷型。尽管目前中国的煤成气勘探取得重大成果,但仍有煤成气远景好的地区未作重点研究和勘探,如:四川盆地中部、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黄骅坳陷南皮凹陷和歧口凹陷、亚洲东缘煤成气聚集域中带和松辽盆地深层等煤成气潜在区。表1参21  相似文献   

15.
战略重组以来,中国石化上游资源战略稳步推进,构建了由东部到西部、由石油到油气、由常规到非常规及新能源的发展格局,形成了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新能源有序推进、海外油气业务持续优化、工程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2016年以来,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显著,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储量、产量实现大规模增长,东部成熟探区精细勘探开发实现效益增储建产,中西部盆地碎屑岩勘探开发实现效益建产,四川盆地深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海外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展望未来,中国石化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优化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结构、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效益开发,实现规模增储上产,确保“七年行动计划”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近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未来主要勘探对象与潜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分析了中国石油近期在油气勘探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和新进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精细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冲断带油气勘探不断有重大发现;低渗透探区不断发现整装规模效益储量;天然气勘探进入储量的快速发现阶段;大盆地内新区带、新层系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新盆地、新凹陷的勘探有重要进展。并系统总结了中国石油在五个方面行之有效的勘探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未来油气勘探的领域和主要对象及其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气源岩分布面积广,煤系地层多,可形成丰富和多种类型的天然气及其气藏,已发现的气藏可划分为4大类12亚类。但是,目前我国天然气探明程度仅有百分之几,已发现的气田以探明储量小于100亿m^3的为主,且 在平欠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2%,发展我国天然气勘探的是:继续发展对四川、陕甘宁、塔里木、吐-哈、柴达木、琼东南-莺歌海、东海等7个已形成或初步形成的气区的勘探;积极开辟和探索准噶尔盆地腹部,西北侏罗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2,自引:16,他引:16  
我国中西部中、新生界前陆盆地,具有优越的天然气地质条件,天然气资源量约占全国天然气资源量的四分之一。近年来,在这些盆地中天然气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发现了克拉2、依南2、白马庙、呼图壁、南八仙等多个大、中型气田,充分证实中西部前陆盆地是当前我国陆上天然气最有利的勘探领域,其中库车、川西、准噶尔南缘、柴达木北缘是今后勘探的重点。为使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取得更大的突破,必须加强山地地震勘探、复杂储集层的识别与预测,以及钻井完井工艺等技术的攻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然气储层的岩石、古地理类型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据统计,我国大、中型气田数量只占20.8%,储量却占83.44%,特别是大型气田只占总数的4.3%,储量却占50.35%.大、中型气田又以砂岩气田和碳酸盐岩气田占绝对优势,总储量占99.65%,与世界趋势一致,这就决定了我国天然气的勘查始终应以大、中型砂岩气田与碳酸盐岩气田为追寻目标。储层的构造古地理分布对勘探具指导意义,可分为四区:中部克拉通盆地区;西部复合盆地区;东南陆缘断坳盆地区;东部裂谷盆地区。并分别对应于气区、含油气区、富气油区、含气油区。据此,今后的勘探战略应是加强中部、发展西部,重视海域、加深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