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人类聚居环境概念,提出聚居社区的拓扑元素。通过实例调查,元素量化、,揭示聚居社区的演变规律及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2.
以调查研究为依据,围绕乡村传统聚落的聚居空间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其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民居建筑、文物古迹、街巷空间、村落形态和田园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建设和谐美好的聚落环境。  相似文献   

3.
人类聚居环境剖析--聚居社区元素演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人类聚居环境概念,提出聚居社区的拓扑元素。通过实例调查、元素量化,揭示聚居社区的演变规律及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4.
村镇聚居空间撤并建构了新的城乡空间秩序,对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以苏锡常城镇密集地区为例,阐明2000年以来该地区村镇撤并的阶段特征,分析在城市化力与自上而下的行政外力交替主导下村镇空间撤并的模式及问题,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揭示村镇撤并核心价值观向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转变的需求,提出村镇聚居空间撤并工作的适宜性发展趋势及其组织流程、内容和方法,促进村镇聚居空间撤并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客家传统聚居形态的基本类型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得出不同类型的空间布局特征,并据此针对实例,剖析客家传统民居的精神溯源,探究并阐述了客家传统聚居形态物化表象下蕴含的丰富思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传统聚落的类型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 《南方建筑》2005,(1):14-16
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传统聚落进行了原型的分析,说明可以通过运用类型转换的方式,使传统聚落的精神在现代聚居模式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李晖 《华中建筑》2005,23(B07):47-49
结合具体案例,通过对民族地区传统聚居模式的分析研究,将其成果直接应用在旅游区规划设计中的价值和具体方法。反映了生态旅游价值中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的共生关系,同时,也创造了生态旅游中的生态美价值,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磁器口传统街区为例 ,分析了山地传统聚居环境的特色 ,探讨了当前迅速城市化进程中 ,传统聚居环境所面临的危机 ;研究了磁器口传统聚居环境的保护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9.
客家聚居建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它体现了实用性与精神性的完美结合。客家聚居建筑在构造和形制上的防御性与合族聚居方式的宗族伦理性有机结合,实现了汉民族"累世同居"的居住理想;客家聚居建筑多建于山区,注重风水择址,并通过一系列营建手法,营造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生存环境,体现生态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客家聚居建筑"家祠一体",生活起居空间与祭祀礼制空间有机结合,并通过多种细节,构筑功能性与神圣性结合的住宅,令客家世代人才辈出。  相似文献   

10.
张敏  石爱华  孙明洁  易晓峰 《城市规划》2002,26(5):63-65,96
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 ,通过实地考察和典型小区调查 ,对我国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外围地区城镇流动人口聚居特征进行研究。指出流动人口呈现三种典型聚居形态 :(1)前店后室型 ,(2 )邻厂租住型 ,(3)前厂后宿型。认为流动人口的从业分异是导致其聚居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对不同聚居形态的流动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发现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 ,而且与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张敏  石爱华等 《城市规划》2002,26(5):63-65,96
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 ,通过实地考察和典型小区调查 ,对我国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外围地区城镇流动人口聚居特征进行研究。指出流动人口呈现三种典型聚居形态 :(1)前店后室型 ,(2 )邻厂租住型 ,(3)前厂后宿型。认为流动人口的从业分异是导致其聚居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对不同聚居形态的流动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发现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 ,而且与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人类聚居方式的出现,便产生了集镇、继而发展成城市,也就有了城市的公共空间,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和,这种空间关系依不同的规模和层次,几何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马珂  曹娓  毛志远 《云南建筑》2013,(1):130-135
在社会学与建筑学的交叉视野下,对两学科中乡土聚居研究进行了历史的理论诠释,并分析乡土聚居在两学科内的研究背景和相互联系,以及社会学与建筑学研究乡土聚居的理论基础框架,从而由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等因素把握乡土聚居发展变迁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14.
边缘视域:探索人居环境研究的新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聚居环境问题一直是建筑学的学者们所关注的焦点,而有关的理论研究局限于方法论所铸成的封闭性壁垒之中,脱离了现实与对象的本质。本文主张“以批判性的洞识和表达”将研究的视域从“中心”推向“边缘”,关注人类聚居环境中的一些“被人遗忘的”、“弃置的”、“偶发的”、“混乱的”片断空间现象,从中寻找出“边缘性失落空间”所蕴含的本真的价值和意义。旨在探索人居环境研究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许多城郊地区普遍面临着环境恶化、管理发展混乱、景观衰退等问题,作为城市人类聚居环境背景与核心相互交接的过渡过带,这些地区担负着诸如城市绿色隔离空间、城市的门户、城市未来发展用地等功能,其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文章以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为指导,以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生态整治规划为例,探讨了城市郊区景观生态整治的方法及其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贫困聚居”现象分析及其对策探讨——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高攀 《城市规划》2006,30(1):40-46,54
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对城市贫困聚居的定义、现状类型、形成原因、空间分布、形态模式、社会影响以及发展趋势的归纳分析,指出城市贫困聚居是在我国城市经济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综合导致的部分贫困人口聚居现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城市规划界应该深刻理解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涵义,广泛结合社会体制、机制以及政策层面的措施,以探讨更加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室内设计》2002,(1):13-18
一、从传统社区建筑走向社区聚居环境 人类追求生存空间的活动包括居住和聚集两种。居住与建筑对应,聚集则与环境场所相关。 对于“居”,大家都能理解,对于“聚”,我们则可以形象化的把它理解为当人们走出自己的住房外,走出带有屋顶的建筑之外,在开敞的空间环境里的活动聚集。经历数千年的建筑活动,人类不仅解决了造房筑屋、遮风避雨的基本需求而且从结构材料到体量形态,已是无所不能。“居”,对于  相似文献   

18.
从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的视角观察传统村落的康养价值.通过人类聚居学核心理论与浙江传统村落的营建智慧对比,发现:浙江传统村落的构成要素与人类聚居学五要素对应;浙江传统村落的营建机制与人类聚居病理学吻合.对比过程与结果以人类聚居学的表述方式表明浙江传统村落形成了较为理想的康养环境,展现了组成传统村落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建筑、...  相似文献   

19.
适应性循环是广泛存在于乡村聚落发展历程中的基本演替表征,是特定乡村景观时空格局与过程交互适应规律的直接投射。以社会-生态韧性视角下的适应性循环架构展开的乡村聚居形态研究,不仅利于定向寻求景观风貌历史荣衰而呈现出的独特演化规律,更有利于深层次把握地域乡村景观特色的影响驱动内涵。聚焦于新疆乡村聚居实体形态景观(本体、中心地标、循环系统、特殊区),通过适应循环系统的兴起、繁盛、衰退、重构阶段发展特征解析,梳理乡村聚居景观演变的时间脉络和空间拓展过程,初步探析出聚居景观形态演变的3种主要驱动影响机制:地理环境与乡村聚居景观空间情势的互适融合,产业经济对于聚居景观存续发展的引擎带动,以及宗教民俗之于乡村聚居景观文脉表征的统领浸淫。  相似文献   

20.
张谷英村聚居规律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晴永知之 《华中建筑》1999,17(1):138-139
作者通过研究湖南省张谷英村当大门,西头岸居住群的建筑规律,而写成的考察研究报告,在这些居住群的聚居建筑中存在有轴线,文章就针对这一点设定了主轴,支轴,次支轴,并考察其主,支,次支轴之间的建筑规律。其中,主轴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条轴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