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万寿 《人民黄河》2004,26(8):13-14
黄河源头的泥沙不仅是黄河源头的水文要素之一,而且也是反映黄河源头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在统计黄河沿站实测输沙量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源头泥沙的来源和分布,认为:黄河沿站泥沙主要来源于鄂陵湖出口—黄河沿站区间;年平均进入扎陵湖、鄂陵湖的泥沙量为13万t左右,其中大部分淤积在扎陵湖内。依据黄河源头年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呈自东向西随海拔增高而递减的分布规律,认为鄂陵湖以上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一般为510t/(km2·a),鄂陵湖出口以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2040t/(km2·a)。  相似文献   

2.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输沙模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输沙模数是淤地坝拦沙库容规模设计最重要的参数。受人类活动影响,1970—2007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明显偏小,必须对其还原修正后方可应用于工程设计。采用长短系列对比分析法分析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各水文站长系列(1954—2007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较短系列(1954—1969年)变化情况,并对长系列输沙模数进行还原,得出还原后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和年输沙模数分别为3.19亿t、1.7万t/(km2.a),介于短系列和长系列实测值之间,多年平均年还原量为0.64亿t。  相似文献   

3.
中国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全国222个水文站实测的多年平均输沙量资料,在GIS软件ARC/INFO及数据库软件VISUAL FOX-PRO的支持下,得到了全国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等值线图,分析了全国泥沙输移及淤积的宏观分布规律。并分类统计了不同输沙强度的总面积。  相似文献   

4.
2017年第1号洪水期间,无定河白家川站洪量1.53亿m~3、输沙量1.02亿t,支流大理河绥德站洪量1.08亿m~3、输沙量0.90亿t,子洲、绥德县城泥沙落淤量约为1 000万m~3。干流龙门水文站洪量为5.69亿m~3、输沙量为0.60亿t,黄河北干流吴堡至龙门河段发生淤积,淤积量为0.69亿t。通过分析洪水的雨洪泥沙特性,并与历史情况进行对比认为:对于中小强度降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具有较好的减水减沙作用,但对高强度暴雨洪水,其减水减沙作用降低,若今后再次遭遇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黄河仍会出现大沙年份。近年来北干流河段采沙剧烈,对黄河河道输沙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多沙粗沙区综合治理规划与减沙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3,(10):124-126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通过分析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环境条件,揭示了该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治理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多沙粗沙区综合治理规划:近期(2020年以前)实施综合治理面积3.92万km2,建设淤地坝1.53万座,其中骨干坝0.42万座。分析了其减沙作用:采用多沙粗沙区1956—2000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1.02万t/km2分析计算,到2020年拦沙工程年平均拦沙能力新增1.56亿t,在该地区建设大中型拦沙坝、开展综合治理措施是减少黄河泥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HEC-RAS软件建立梧桐山河一维水力学及泥沙输移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该模型分析河道沿程水面线变化情况及泥沙输移特征。模型泥沙淤积计算表明河道淤积部位主要位于河道转折处及下游出口处,假定无降雨情况下输沙量近似为零,通过模拟计算场次暴雨流域出口断面泥沙输沙量,估算出流域年输沙总量为190.50t。该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流域内泥沙输移情况,研究成果对于预测梧桐山河流域泥沙淤积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河流泥沙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萍 《东北水利水电》2015,33(2):29-30,71
通过吉林省内42处泥沙站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主要包括含沙量、输沙量、输沙模数,经分析计算,绘制输沙模数分区图来探讨省内各流域输沙模数的分布规律,以及与流域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输沙模数与集水面积有一定的关系,得出同一流域随着集水面积的增加输沙模数减小。一般河流上游输沙模数小,中下游大。年输沙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和时程分配。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年份,年输沙量就大,降水量小且分散的年份,年输沙量相对偏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0—2010年黄河下游11月至次年5月时期实测水沙资料,系统地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水沙运动和河床冲淤规律。分析了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等4站输沙率与各自上站的流量、含沙量和输沙率的关系,黄河下游河道冲淤量与小浪底站来水量、来沙量、含沙量和来沙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道的下站输沙率与上站输沙率有很好相关关系,该时期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量小于1.82亿t、或平均含沙量小于12.6kg/m3、或来沙系数小于0.014 kg·s/m6时,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反之则以淤积为主;采用本文建立的下站输沙率与上站输沙率关系式计算的黄河下游各河段冲淤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本文建立的关系式可以方便地预测未来黄河下游河道该时期不同河段冲淤量,对快速判断黄河上中游水利工程建设对下游河道冲淤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据马莲河流域实测水文资料、气候和NDVI数据,分析流域泥沙演变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泥沙分布地区差异较大,总体从上游向下游递减,最大产沙区域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达8 148 t/km2,支流合水川泥沙最少,年输沙模数为1 663 t/km2;人类活动和降水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93.0%、7.0%,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是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流域内降水以及下垫面的变化,使产流产沙机制发生显著变化,分析流域泥沙演变规律及其成因,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利枢纽设计中采用的悬移质输沙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水库的淤积年限、泥沙淤积分布及水库的有效库容和水库的淹没范围,因此,它是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数据.一般在水库坝址附近无水文站实测资料或其实测资料代表性不好时,常采用输沙模数法或水沙资料相关法来推求坝址输沙量.  相似文献   

11.
江水引起的热泵换热器结垢不仅会增大机组进出口阻力,还会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下降。江水水质对换热器污染起决定作用。江水源热泵污垢形成的关键水质因素及相关性分析是热泵用水体评价和水处理决策的基础。通过对重庆地区长江和嘉陵江水质测试分析,并与现行允许水质指标的对比,表明含沙量和浊度是江水源热泵的重点解决问题。对江水源热泵换热器污垢的成份分析则表明,污垢是以小粒径泥沙的颗粒污垢为主。从而确定关键水质因素是含沙量和浊度。根据与实际江水泥沙配置保持一致的自配水样分析,得到了含沙量与浊度的关系方程,误差分析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能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粘性泥沙的冲刷规律,本文引入床沙相对干密度以反映冲刷源项与床沙干密度的关系,提出分别适用于弱固结和强固结河床的冲刷源项公式.采用室内粘性泥沙的冲刷试验资料确定公式中各系数,然后采用天然沙及细颗粒石英沙的冲刷试验资料验证强固结河床的冲刷源项公式.计算得到的冲刷源项与实测值符合较好,结果表明这两个公式能够用来计算水沙数学模型中粘性泥沙的输移过程.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上游流域的水沙特性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体现出水沙异源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多沙区和一个少沙清水区,即金沙江下游多沙区和嘉陵江多沙区,其余地区构成少沙清水区。以有关水文站的年系列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上游不同来源区产沙量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泥沙淤积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与嘉陵江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有很好的同步关系。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与金沙江下游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有较好的同步关系,此后则不具有同步关系。这意味着,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嘉陵江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的变化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金沙江下游江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变化的控制作用较小。这一事实表明,对金沙江下游的治理亟待加强。以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Sdep,Y-H作为因变量,北碚站的年输量Qs,北碚、屏山站的年输沙量Qs,屏山、宜昌站年最大流量Qmax,宜昌以及3口分沙比Rw,div为影响变量,运用1955-1997年间的资料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影响变量的变化对河段冲淤量的变化的贡献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Qs,屏山、Qs,北碚、Qmax,宜昌以及Rw,div的贡献率分别为18.75%,42.06%,36.53%,2.64%。由此可见,嘉陵江重点产沙区产沙量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变化的贡献率要大于金沙江下游重点产沙区。研究还得到,使宜昌-汉口^#河段不淤的两个重点产沙区的年产沙量之和的临界值为2.1亿t/a。  相似文献   

14.
从一、二、三维起始有限分布源和瞬时平面源、线源、点源相应维度扩散浓度分布的解析解出发,通过对污染物浓度分布随扩散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与比较,提出了以起始有限分布源与相应维度瞬时源扩散的最大浓度相对误差5.0%作为分类临界点;定义了Wu’s数Wu_x、Wu_y和Wu_z,分别给出了一、二、三维起始有限分布源与瞬时平面源、线源、点源分类的临界Wu’s数Wu_(k1)=0.77、Wu_(k2)=0.55、Wu_(k3)=0.44;给出了起始有限分布源简化为瞬时平面源、线源、点源扩散的判别条件Wu_(max)≤Wu_(ki)。其结果为水质模型的分类应用和水环境风险影响预测与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16.
松华坝水库水源区面源污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昆明市北郊的松华坝水库,1991年起水质受到污染,原因有水土流失、农田化肥和农药、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治理面源污染的措施有:①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水保工程;②生态修复;③推广沼气池;等。  相似文献   

17.
黄河泥沙来源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给出泥沙来源的涵义及确定泥沙来源的一些方法的基础上,对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及粗泥沙来源区的研究作了重点评述,简述了有关黄河泥沙来源区侵蚀产沙部位的研究成果及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及其分布状况。同时,指出了目前黄河泥沙来源研究的一些不足和以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防城港市的水源现状和对该市未来用水量进行预测,经过水量供需平衡计算,认为现有的水源远不能满足其用水需求,提出了充分挖掘本地区供水潜力和从临近流域调水,解决防城港市远期供水水源的多个水源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用EOF方法分析海口湾东部浅滩区的泥沙来源与泥沙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海口湾东部表层沉积物的粒径用EOF方法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海口湾东部浅滩区的泥沙来源与控制泥沙运动的主要动力因素 ,为对海口湾东部浅滩区的科学整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又以农业非点源贡献最大。为探究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程度,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1999-2009年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对COD、TN、TP和氨氮的污染负荷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9-2009年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COD,TN,TP,NH3-N平均入河总量分别为35 899.67,10 402.40,1 258.56,4 306.22t/a。从不同污染物看,TN是辽河源头区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比重的47.21%。从不同污染源分析,畜禽养殖的污染负荷比为70.56%,远远超过另外三种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总和,畜禽养殖污染是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生活源的污染负荷比为19.33%,高于种植业及水产养殖业。从流域不同地区看,梨树、公主岭、东辽、双辽4市县对流域污染贡献较大,是辽河源头区流域的主要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