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沙湾水电站一期围堰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应力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平面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沙湾水电站一期围堰双高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特性.采用邓肯·张E-B模型模拟土体和塑性混凝土的本构关系,采用Goodman模型模拟墙体与周围土体的相互接触作用,采用改进的Mana方法模拟围堰基坑的逐级开挖过程,采用逐级增量法模拟围堰填筑、防渗墙修建、基坑开挖抽水等整个施工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墙体的应力变形具有良好的规律性;推测原墙的破坏主要由于过程控制等因素引起;并对新墙设计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某大型水电站围堰工程为例,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深厚覆盖层地基高土石围堰在完建期和蓄水期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下,堰体垂直位移的方向均竖直向下,最大值发生在堰体底部;完建期堰体及堰基的水平位移呈现两种趋势,上游部分水平位移指向上游,下游部分水平位移指向下游,蓄水期堰体及堰基的水平位移均指向下游;堰体的大、小主应力分布基本均为压应力,并从堰面向堰内逐渐增大,最大值发生在堰体底部的防渗墙附近,在防渗墙周边应力较为集中、梯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桑河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400MW,目前为柬埔寨在建的最大水电站。高喷防渗墙的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基坑抽排水完成后,上下游围堰基本处于滴水不漏,确保了基坑开挖和砼浇筑顺利进展,为桑河二级水电站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
吴海英  刘育民 《电力学报》2015,(1):71-75,87
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北侧边坡出现裂缝,导致北侧基坑出现失稳。利用理正超级土钉软件,对本工程基坑北侧土钉墙支护进行验算,基坑实际开挖过程进行校核、验算;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基坑北侧开挖有限元模型,计算基坑开挖过程中失稳的临界状态及基坑顶部的变形趋势。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施工单位在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未达到设计强度70%的情况下即开挖下层土方,且开挖深度、长度均不符合原设计要求,是造成基坑北侧边坡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地下变电站基坑由于周边环境复杂,开挖深度大,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的决定因素是变形控制。菜市口220 k V变电站深基坑工程深度超过30 m,是北京地区较深的基坑之一。本文通过该工程案例,阐述以变形控制为原则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法。同时运用FLAC3D的数值模拟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应用上述两种方法预测支护结构变形和周围土体位移场,进行详细的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同时施工过程中采取变形控制措施。理论计算的支护结构变形、周边土体的位移与实际监测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基坑工程中地层的应力状态和应力路径随着开挖的进行而不断变化。采用有限元手段分析基坑侧壁发生指向坑内或坑外水平位移的原因,指出基坑的变形实际上就是卸荷作用下向外、隆起和土材料模量降低引起的向内、沉降两种相反的作用相互消长的结果。针对某基坑工程水平位移的应急计算,对采用有限元法如何较好地用于基坑位移预测进行探讨。如果有前期一定开挖深度时的实测资料对参数和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是能够实现准确预测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龙滩水电站尾水出口工程枯期围堰的设计参数及计算过程,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得出土石子围堰的闭气方法和浆砌石主围堰堰体防渗的应注意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盈江县勐戛河电站原设计方案为分期导流,即一期通过在河床中间填筑纵向围堰,形成一期基坑,在“一枯”期间完成冲砂闸以右坝段石方开挖及混凝土浇筑;“二枯”期间填筑横向围堰利用冲砂底孔导流形成二期基坑,“二枯”完成冲砂闸以左坝段剩余石方开挖及混凝土浇筑。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优化,提出明渠导流方案,即在一个枯水期完成明渠及施工导截流,从而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深基坑支护桩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几何尺寸及变形参数下的某深基坑支护桩受力及变形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深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支护桩几何参数对该工程开挖变形的影响程度和灵敏性。最终确定了影响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过程支护桩的主要设计参数,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相似基坑工程支护桩设计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滩坑水电站工程采用全段围堰和隧洞泄流的导流方式.上下游围堰均采用土石过水围堰型式.通过初步模型试验,调整了堰体和坝体过流保护措施.为进一步改善上游过水围堰的水力条件,降低过堰最大流速,确保围堰和坝体度汛安全,进行了堰型修改模型试验.本文试验中,进一步研究了降低上游围堰高程、抬高上游围堰下游侧平台高程、抬高大坝过流坝面高程和下游围堰坝顶高程的各种组合工况的技术合理性.这些成果为工程导截流设计与施工组织及坝体度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不同电源对环境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风力发电、天然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几种电源型式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编目分析,计算了其污染物排放量,并且都与燃煤发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DSP嵌入式系统某些特殊应用场合升级不方便、维护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串口通信向片内Flash在线烧写程序的方法.描述了该在线烧写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步骤,并结合工程实际需要,优化了接收升级指令的时机,并在片内Flash设置应用程序备份区,进一步提高了烧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强了系统的容错性和自愈恢复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方便可靠,相比于传统基于JTAG烧写,可摆脱仿真器进行程序升级,提高了嵌入式系统的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一种开放式全数字舵机控制器。控制器采用了全数字三闭环控制,实现了舵机位置伺服控制功能,其中位置环采用PID参数模糊自整定的算法,电流环、速度环作为内环采用PI调节的算法,并对采用PID参数模糊自整定的算法和传统PID算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动、静态性能,可达到位置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将办公室天然采光与光生物效应相结合,通过分析在不同光气候、季节时段、采光口朝向、亮度水平的天然采光条件下,人眼瞳孔大小、主观感受等变化规律,研究在光生物效应作用下,天然光的光色(光谱分布)、光照强度(亮度)与人的视觉心理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整理在不同光色下瞳孔变化与亮度水平函数关系式,以期能提出符合节能要求、有利于办公人员身心健康及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空间采光环境方案,完善办公空间天然采光的健康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照明和健康照明。  相似文献   

15.
基于Linux的SCADA系统后台服务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针对自由软件Linux应用到电力SCADA系统后台服务器中这一课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与传统的Unix工作站后台服务器相比较,提出了基于PC/Linux的SCADA后台服务器。  相似文献   

16.
CCD图像传感器广泛用于图像采集,受其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的影响,采集到的图像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硬件改进提高图像质量面临经济与技术两方面的难题。为此本文利用多幅微位移图像间的冗余信息重建出高分辨率图像,既低成本又易实现。针对CCD与目标物间有相对微位移来获取序列低分辨率图像的情况,采用一种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对采集到的4幅微位移图像进行重建,并对这种算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图可清晰地看到重建图像可分辨更多线对,高频信息量增加,算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状态估计是基于单相纯正弦模型的,但实际电力系统的三相并不是完全对称,这就导致了传统的状态估计存在着固有的误差.随着基于GPS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文提出了一种以PMU为基础的三相状态估计和谐波状态估计算法以消除这种固有误差.利用PMU的电压幅值测量值和相角测量值与SCADA原有的测量值构成的混和量测系统一起用于状态估计,从而提高网络的可观测性及状态估计的精度,来弥补传统状态估计的不足.所以这种算法可根本解决系统三相不平衡和状态向量非纯正弦带来的误差问题.最后讨论了对该算法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布式光伏的大规模推进,需要研究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后对电压、 电流和继电保护带来的影响.首先,根据分布式光伏和配电网的典型结构,基于RTDS建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仿真模型.其次,仿真分析在不同的光伏渗透率、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下分布式光伏对配电网电压和电流的影响.然后,研究电网故障状态下分布式光伏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后使电压增大、系统提供的电流减小,分布式光伏渗透率较大时可能使过流保护拒动以及重合闸失败,因此需要重新整定保护定值.  相似文献   

19.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逆变系统设计的是重要方法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SVPWM方法,探究了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6747生成SVPWM波的方法和实现过程。对SVPWM实现的软件和硬件均进行了设计,并在此基础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该逆变系统的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OPC(过程控制中的对象链接与嵌入技术)是工业控制和生产自动化领域中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标准,近年来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它是一种基于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的技术。由于DCOM的平台相关性,不利于OPC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而代表分布对象技术主流的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技术具有跨平台、语言无关等突出优点,本文尝试采用CORBA技术实现OPC技术。探讨了基于CORBA实现OPC技术的解决方案,通过具体的实现过程展示了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测试用例和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基于CORBA实现OPC技术,将大大提高OPC技术跨平台、跨语言应用的能力,使其成为一种更广泛适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