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9,(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贯彻落实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法受到教师广泛的应用,通过利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无聊乏味的现象,能够将生活内容与数学知识点结合,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为学生打开学习的新道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利用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进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32)
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动力,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逐渐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需要。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出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将数学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大胆提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7)
随着教育的改革,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数学的教学核心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问题开发智力,拓展思维,从而使学生数学水平提高,并为今后的身心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5)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曾经有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学生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学生的问题越少。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1)
现在社会中,教师过分强调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如果出现问题,很难被教师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教师过度受到课本内容的限制,让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一个有效的课堂应该包括几个环节:教师授课、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等。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差,慢慢对学习产生倦怠。而要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精神。探究了教师如何在数学授课中让低年级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5)
估算是日常计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一般来讲采用估算只需要得出大致的结果。同时由于部分问题很难计算得出准确的结果,因此需要采用估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2)
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
问题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者产生疑惑的实际问题以及理论问题,从而产生的一种疑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思维状态能驱使个体积极地思考并提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思维,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小学数学的魅力,同时也有助于问题思维习惯的养成,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2)
一切知识的进步都是源于人类的探索,而数学也是在对问题的不断思考中进步的。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探究性也是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基础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此方面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以教学主体的形式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主要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5)
学生思维活跃、兴趣高涨、问题不断,便会将课堂推至高潮,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培养学生"问"的习惯,培养他们大胆质疑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4)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与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要想教好这一门学科就必须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驱动学生思考的主要动力就是学生脑海中的问题,求知欲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小学生正处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段,一旦脑海中有了问题,他们的求知欲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0)
<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意识习惯。在数学教学中,似乎总是老师提问的多,学生提问的少。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施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2)
在当今时代,问题解决成了数学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新时期我国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是优化和提升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同时也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探讨的重要课改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成绩的提升,而且关系到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落实。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然后详细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2)
<正>小学生在学校通过教育获取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发展的限制,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多种思维能力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启发学生进行适合于他们心理特征的思维训练,从多方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培养思维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4)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只有学会数学思维,才能真正地走进数学的殿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巧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有效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