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培道 《山西水利》2004,20(3):32-33
总结了夹马口灌区在工程选项、工程管理和工程建设方面的建设管理经验,阐述了工程建设管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姚生勤  王菁 《人民黄河》2002,24(4):37-38
夹马口灌区节水灌溉管理系统由灌区概况、泵站管理、干渠管理、计量量测管理、综合管理等12个模块构成。该系统主要以提高管理效益、降低成本、扩大灌溉面积为目标,给灌区管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率。该软件开发应用为灌区实现水利科学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夹马口灌区工程运行四十年来,共上水22.3亿m^3,同时也将400万m^3泥沙输送到灌区的各级渠道及沿线。泥沙时水泵、单机出水量、泵站装置效率和干支渠道以及灌区的农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采取避沙、拦沙、建浮体泵台、喷涂水泵受磨部件、改造干支渠道等综合对策,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泥沙处理,从而解决因泥沙而对灌区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中新 《山西水利》2011,27(8):19-20
针对目前夹马口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末级渠系建设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其取得的主要成效,并提出了加大末级渠系改造力度,建立末级渠系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奖励措施等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夹马口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工程为例,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三个角度,叙述了监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山西省夹马口扩建工程拟建的泉杜泵站机电部分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夹马口灌区的土壤类型的分布及特征分析,对土壤肥力的特征分析,得出该灌区土壤没有盐渍化,不属于土壤盐渍化地区;并对灌溉水水质进行调查,该灌溉水除泥沙含量高以外,其他水质均可以达到灌溉标准。通过灌区建设对土壤的影响以及灌溉水对土壤的影响两方面分析可知,工程建设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壤的机械物理性质;灌溉水可以补充现状土壤的有机质、总磷、总氮的含量,灌溉水的泥沙通过输水渠道落淤沉沙,到灌区时对土壤基本没有影响,总体来看,灌溉水对土壤有利。  相似文献   

8.
武强 《山西水利》2009,25(4):79-80
介绍了夹马口灌区北扩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实践证明,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切实达到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王培道  朱瑾 《山西水利》2002,(Z2):62-63
介绍了夹马口灌区节水改造实践及由此带来的效益,推广了灌区节水改造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弧底梯形断面渠道在夹马口灌区续改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梯形断面上进行渠道改造,其断面形式应首选弧底梯形断面。弧底梯形断面具有:流速分布均匀,接近最佳水流断面,水力条件好,挟沙能力强;弧形底有一定反拱作用,可有效控制基土冻胀,且投资较小,施工进度快,质量能保证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以山西省运城市夹马口灌区为对象,分析了应如何搞好灌区的节水灌溉。该灌区的经验表明,采取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推进节水灌溉事业,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泵站出水管在渠道和泵站之间起着连接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选取非常关键,介绍了夹马口引黄灌区扩建二级泵站出水管的选取方法,包括管径的计算和管材的选择等,经过实际运行,工程选用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和钢筒混凝土管安全可靠,且对输送水质没有产生污染,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夹马口引黄管理局于1998年对灌区进行了改革、改造,形成了水源供给、泵站提水、渠系灌溉"一条龙"农业灌溉服务体系,灌区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论述了其改革措施,总结了改革以后的收获以及取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夹马口引黄管理局于1998年对灌区进行了改革、改造,形成了水源供给、泵站提水、渠系灌溉"一条龙"农业灌溉服务体系,灌区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论述了其改革措施,总结了改革以后的收获以及取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夹马口灌区北扩工程是在现夹马口引黄灌溉工程的基础上,通过灌区中部(泉杜村)二次提水,将黄河水提到峨嵋岭台垣,解决临猗、万荣两县40.6万亩(2.7万hm^2)耕地的灌溉用水问题,受益范围包括10个乡镇83个村20万人。工程建成运行后,每年可提黄河水0.8亿~1亿m^3,增加农业产值7亿~8亿元,并有效促使区域内地下水止降回升。  相似文献   

16.
孙建国 《山西水利》2009,25(1):20-21
叙述了夹马口灌区建设过程中推行的“基建加农建”有效建设模式,并对一些监督管理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对今后可能取得的效益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加强供水管理,夹马口灌区增设了“千方·公里输水损失”考核,阐述了考核的具体办法及实施考核的意义,考核实施以来,灌区上下游均衡受益,且大量减少了输水损失,建议将“千方·公里输水损失”作为渠道水资源单耗指标在灌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夹马口引黄工程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境内,是黄河上第一座大型高扬程电力提黄灌溉工程。1958年建设,1960年受益。泵站共有三级9站。灌区由夹马口灌区、小樊灌区和泉杜灌区三部分组成。工程集"水源供给、泵站提水、渠系灌溉"于一体,设计灌溉面积6.1万hm2,受益范围涵盖临猗、永济、万荣3县(市)19个乡镇45万人口。自主创建吴王浮体水源站,安装  相似文献   

19.
文中论述了夹马口灌区年度灌溉引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灌溉计划的制定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首先,根据夹马口灌区年度作物种植面积,灌溉定额,灌区试验站降雨资料,渠道水利用系数制定年度引水计划;再依据各支渠、各干渠管理段五年的实际引水量占全局总引水的百分比作为当年配水比例。  相似文献   

20.
陈建智 《山西水利》2010,26(5):46-47
湿陷性黄土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工程地质问题。以夹马口北扩工程为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对工程运行状况进行了论述,以期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