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现阶段ATM技术与传统局域网技术(如Ethernet)和传统互连网技术(如IP)的有效结合是ATM成功应用和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传统网络技术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此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ITU-T对ATM与传统网络技术结合的模型做出了定义,即集成模型和重叠模型。前者包括IP交换、Tag交换、MPLS;后者包括LANE、CIPOA、MPOA。本文分析了上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区别。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网"移动网络增强定制业务逻辑(CAMEL)"和"无线智能网(WIN )"技术实现综合移动号码携带(NP)的解决方案.给出了方案的基本设计思想.详细设计了分别应用于不同网络侧的独立接口协议、信令流程.对该方案与传统移动号码携带技术进行了比较讨论,证明该方案可避免传统技术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规模改造,并可灵活应用于不同制式移动通信网间的号码携带.  相似文献   

3.
基于局域网络的自主招生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传统的考试模式带来了新的变革,计算机网络考试与传统纸质考试模式相比具有更高的实用、安全和经济性,利用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针对高校自主招生进行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本文从高校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教学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和现状:开展网络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将对教学带来的深远影响:网络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的变化以及网络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5.
未来网络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和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网络架构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未来网络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成了工业互联网的出现,也推动当今互联网逐渐由"消费型"领域扩展到"生产型"领域,给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从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对网络的新需求,阐述未来网络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技术,并对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及其对工业互联网的支持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RSS技术在图书馆网络信息采集与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RSS的技术特点和基本功能及其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详细论述了RSS技术在图书馆网络信息采集和网络信息服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与传统服务方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飞速地发展,它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是重大的,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必将导致教育界一场空前的革命,文章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的分析,给出了计算机网络教育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传统网络系统监控中数据采集技术及移动代理的分析,以主机监控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将移动代理应用于网络主机监控中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节省网络负载,适应网络的复杂环境,提高网络主机监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讨论了如何采用移动代理平台软件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传统网络系统监控中数据采集技术及移动代理的分析,以主机监控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将移动代理应用于网络主机监控中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节省网络负载,适应网络的复杂环境,提高网络主机监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讨论了如何采用移动代理平台软件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全光通信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全光网WDM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其具有的大容量、可升级性好的优越性;阐述了网络节点、管理方案以及网络自愈等方面的技术。全光网络对传统网络的升级主要体现为网络节点从电交换技术到光交换技术的升级,由此引发了网络管理及其相关技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的多阶段规划思想,提出了主动配电网多阶段扩展规划的二阶锥规划模型.模型以规划期内配电网社会总成本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中除了考虑传统的设备建设安装约束、网络运行安全约束、主动管理约束外,还增加了阶段与阶段之间建设方案的约束.通过Portugal 54节点系统的算例分析和计算结果,验证了长期乃至远景电网发展规划宜采用多阶段规划.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各阶段规划方案满足负荷增长需求,而且可以大幅降低系统中的规划费用,提高规划方案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方案。提供建设规范和方案选型,作为Internet/Intranet网络系统应用到系统集成的经验和成果。包括方案论证、系统实施、网络选型、安全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GIS技术在公路网规划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据处理是公路网规划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传统数据处理方法的不足之处,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公路网规划中的应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公路网规划中网络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存储、查询及相互转换的功能,增强了数据处理过程的可视化、一体化及可操作化,体现了规划数据的完全图上作业,大大节省了规划人员的时间,提高了公路网规划的工作效率,其设计思想已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Arcinfo8.0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电网生命线工程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城市电网生命线工程的安全性,是电网规划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描述电网生命线工程的概念,针对目前中国城市电网规划中用地紧张、电力走廊紧缺的情况,着眼于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安全供电的要求,提出基于城市电网生命线工程的规划方案.并以江阴市电网为例,分析电网生命线工程规划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电子报批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城市规划报批与电子报批的概念以及传统报批模式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电子报批系统中规划方案审查模块的设计和开发;并对电子报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移动机器人传统路径规划算法效率不高,寻优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大量的并行和分布计算,发挥PSO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提高了路径规划的计算效率和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路径规划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编制要点探讨--以常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州为例,探讨了平原水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要点,提出了从内涝风险评估、规划标准制定、防涝工程体系完善等方面加强规划研究,着重从河网水系梳理、排涝设施建设、市政雨水通道安排、易淹易涝片区整治、低影响开发等方面构建城市防涝工程体系,保障城市排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条件下的河流生态流量依靠经验和人工进行管理,根据经验和抽样得出数据,缺乏准确的数据依据及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以云南大盈江水系为例,提出基于WSN和GPRS融合的河流生态流量数字监测系统研究,根据河流实际情况给出河流生态流量模型,确定水量监测设备模型,实现WSN与GPRS融合网络设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话务模型、网络规划进行研究,分析了GSM系统网络内部各组成部分间和外部公用通信系统间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关系。依据话务量、呼损率、信道数、语音呼叫流程、信令处理流程等,并结合爱尔兰公式和工程经验推导出了GSM网络内部各局向和外部各局向的数字中继线路数、信令链路数的理论计算公式,为GSM系统的网络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其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设计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 schemes and routing strategies in relay enhanced cellular network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reuse partitioning-based frequency planning framework, the intra-cell resource partitioning between the base station and relay nodes was addressed firstly by introducing a metric of effective reuse factor. Then, coverage-oriented and capacity-oriented rantings, as well as two link bandwidth assignment schemes" equal-bandwidth per link" and "equal-bandwidth per mobile station" were developed. These key issues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system performance we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and supported by simul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ll capacity and edge user throughput of the proposed network are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non-relay network when an appropriate effective reuse factor is adop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