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未再结晶区的不同压下率对含Nb-Vi的HQ60低合金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未再结晶区的累计压下率由40%提高到70%时,HQ60钢的晶粒由4.85μm细化到2.77μm,强度和韧性都有较大提高,使得这种由铁素体、贝氏体和珠光体等复相组织组成的钢的强韧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对钢的性能更多更新的要求,必须了解微量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这些由工艺决定留在钢中的微量元素在极低含量时就已损害钢的作用性能。以优质结构钢为例,当C0.4%,Si0.3%,Mn1.6%时,硼会影响其转变性能,当硼含量低至40×10-6时,会推迟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的转变,使很低的冷却速度就能获得马氏体组织。例如耐热调质钢21GrMoV57在相同强度时,Av(T)曲线的转变温度会随着贝氏体组分或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增加朝高温方向移动。除了组织成分外,晶粒度也会影响优质结构钢的性能。以表…  相似文献   

3.
张萍琴 《冶金译丛》1995,(1):77-85,56
本文对含0.065% ̄0.22%C、0.002 ̄0.021%S、0.6 ̄1.5%Mn、0.02 ̄0.4%Si(重量百分数)系列钢(普通C-Mn、C-Mn-Al、C-Mn-Nb-Al钢)进行了研究,大多数此类钢经常化处理,以800 ̄400℃的平均冷却速率在40 ̄0.8Kmin^-1变化。这相当于12 ̄500mm厚板在空气中冷却的速率。一些高温奥氏体化处理随后炉冷的钢产生粗铁素体晶粒和粗晶界碳化物。得  相似文献   

4.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Mn-B系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得到了实验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本实验用钢热变形奥氏体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为1.5 ℃/s;冷却速度在1.5~7 ℃/s范围内可全部得到贝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7 ℃/s时,不再生成贝氏体,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5.
40SiMnV非调质钢强韧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占波  安运铮 《钢铁》1994,29(2):57-61,45
本文研究了热加工工艺对40SiMnV非调质钢的金相组织,常规力学性能,断裂韧性,疲劳特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本钢具有与40Cr调质态相近的强度、缺口疲劳极限及小能量多冲抗力,但韧性指标较低。非调质钢的强韧性取决于金相组织中珠光体与先共析铁素体的相对含量,先共析铁素体的晶粒大小及沉淀硬化能力。先共析铁素体的组织参数受原奥氏体晶粒直径,冷却速度及热加工方式(轧制,锻造,正火)的控制。通过回归分  相似文献   

6.
用Hollomon方法研究了非调质钢35MnVN的加工硬化指数的阶段性,有n1,n2,n33个硬化指数。常淀相降低了钢的n值。分析了n1,n2,n3与显微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稀土》2015,(5)
利用管式气氛炉、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高温条件下镧对高铌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及室温组织的影响。将含镧和不含镧的实验钢加热到1250℃保温20 h后进行冰盐水淬火和随炉缓冷。结果表明,镧显著抑制高铌钢奥氏体晶粒长大,使原始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由146.5μm减小到70.2μm;镧的加入能够改善高铌钢随炉冷却后的室温组织,晶粒大小更加均匀,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由27.3μm减小到17.4μm。实验结果能够为镧在高铌钢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能抗热裂的新型耐热铸钢日本研制的这种铸钢所含的主要元素有,%:C>0.2和≤0.35,Crl8~25,Ni20~30,Nb0.3~0.6,Zr>0.7和≤1,9,Si0.5~2,Mn≤2。锆与铌以弥散的ZrC和NbC形式存在,并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进...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铌对高强抗震钢筋生产过程中组织转变的影响,通过热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无铌碳素钢筋及铌微合金化钢筋(铌质量分数为0.03%)形变奥氏体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组织和相变规律,获得动态CCT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03%铌使试验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有明显变化。从连续冷却曲线(CCT)可看出,添加铌后,发生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相变的冷却速度范围减小,铁素体、珠光体转变温度降低;贝氏体相变的冷却速度区间整体右移。添加铌能细化组织,各冷却速度下含铌钢的硬度均大于无铌钢。利用TEM对不同冷却速度下含铌钢中析出相进行观察,发现Nb(C,N)弥散分布于钢中,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析出的Nb(C,N)逐渐减少,析出相尺寸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2 ℃/s冷却速度冷却得到的析出相尺寸细小且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微量Nb对MnV基的非调质微合金钢的冶金力学特性的影响。铌的加入进一步细化晶粒,促进析出作用。铌不单本身析出,而且促进钒的析出。配合以钢的其他成分调整,如降碳、增锰、调硅及钢的热加工工艺控制,细化了铁素体晶粒和珠光体团,稀释了珠光体,改变了珠光体一渗碳体形貌和尺寸。钢的强度和韧性得到提高和改善,研究一种新型铌钒微合金非调质钢。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65MnV钢在淬火和回火条件下的微观结构以及其力学性能随回火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65MnV钢经840℃淬火、180 ̄220℃回火可获得高的强韧性;并且钢中含有0.1%、直径为10 ̄50nm弥散分布的VC颗粒,奥氏体晶粒平均直径为7.0μm,钢的淬火组织为位错型板条马工体和分布其间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低于220℃回火时,钢中只板出2 ̄15nm粗细、长度为30 ̄140nm均匀分布的须状ε碳化物  相似文献   

12.
控轧控冷工艺对低碳Mn-Nb-Cu-RE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碳当量的低碳Mn-Nb-Cu-RE钢板进行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试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和沉淀相微细颗粒平均直径的影响;探讨了降低终轧温度和增加冷却速度对低碳Mn-Nb-Cu-RE钢的强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控轧控冷工艺对低碳Mn—Nb—Cu—RE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传水  李文卿 《钢铁》1994,29(2):51-56,45
对不碳当量的低碳Mn-Nb-Cu-RE钢板进行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试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和沉淀相微细颗粒平均直径的影响;探讨了降低终轧温度和增加冷却速度对低碳Mn-Nb-Cu-RE钢的强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超细晶粒钢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以普碳钢成分生产的超细晶粒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工业生产的超细晶粒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铁素体的晶粒尺寸为4—5μm,组织中珠光体所占体积分数较低。珠光体中渗碳体以短棒状或颗粒状存在,细小的铁素体晶粒使晶粒内的位错塞积密度减少,有利于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含Nb低合金半镇静钢16NbCub的试验,研究结果及其应用情况,证实16NbCub钢通过控轧可使其铁素体晶粒细化到10μm以下,达到压力容器用钢对强度和韧性的要求,经制作大量的中低压石油化工压力容器,其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吴斯  李秀程  张娟  尚成嘉 《钢铁》2015,50(7):100-104
 针对碳质量分数为0.47%中碳高铁车轮钢,研究了铌微合金化对前驱体为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发生奥氏体逆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珠光体钢的逆相变是一个由碳原子扩散控制的过程,奥氏体优先在珠光体内的铁素体与渗碳体(α/Fe3C)片层界面处形核,并且沿平行于珠光体片层方向的长大速率比垂直于珠光体片层方向更快。含铌车轮钢细化的珠光体组织可以提高奥氏体的形核率,有利于细化奥氏体晶粒。随着再加热温度的提高,含铌车轮钢的奥氏体混晶温度(960 ℃)比不含铌的钢高80 ℃,因此通过铌微合金化可扩大再加热奥氏体化温度窗口。结合Thermal-Calc热力学计算和透射电镜分析,铌在中碳钢中主要以析出物的形式存在,析出钉扎作用是其细化奥氏体晶粒、推迟混晶现象出现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35Mn2RE及35Mn2抽油杆用钢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组织状态及抗N2S应力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稀土加入钢中,细化钢的奥氏体晶粒,改善钢的组织,显著延长钢的H2S应力腐蚀断裂时间。  相似文献   

18.
探讨微量元素对非调质钢性能尤其是冲击韧性的影响,得出:非调质钢的最佳组织是细珠光体+适量均匀分布其间的自由铁素体,以确保钢的较好热变形性、可切削性及强韧性的匹配。C量过高将使铁素体减少,发生解理脆断,淬秀性过高,易出现非珠光体型转变产物,特别是贝氏体将使韧性显著下降。另外,合理利用多中微量元素间的交互作用,促进晶内铁素体(IGF)形成,以获得细块状铁素体、珠光体组织。V的固溶温度较低,含V非调钢的  相似文献   

19.
傅师曾  李文卿 《钢铁》1993,(7):32-36
研究了控制轧制工艺参数对轧届铁素体晶粒尺寸和珠光体形态及沉淀相Nb(C,N)的形态和尺寸的影响,以及由变更工艺参数导致的组织变化而造成的力学性能的改善。实验结果表明,镇静铌钢的控制轧制基本规律,对半镇静铌钢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用于裂解连杆的高强度非调质钢及其生产工艺,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钢的显微组织、析出相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向钢中添加高的V和N元素,有利于增加更多的弥散析出相,提高其强度。轧后加速冷却,有利于铁素体晶粒细化、珠光体球团尺寸和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少、析出相增多,使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1 000 MPa和750 MPa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