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波长转换技术及其对光网络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 WDM光网络节点的组成结构 ,光联网是通过可重构的选路节点建立端到端的“虚波长”通道来实现源和目的之间端到端的光路连接的 ,而波长变换器又是实现虚波长通道的根本途径。在介绍了几种波长转换器结构的基础上 ,着重对比研究了波长转换技术对光网络组网的灵活性、节点操作的复杂性方面的影响。可见使用波长转换技术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波长资源 ,提高波长重用效率 ,降低网络的阻塞率  相似文献   

2.
徐杰 《通信学报》2003,24(7):125-131
对光波长交换网络中,存在连接源和目的节点的波长通道的概率,做了定量研究。文章首先计算单条路径、无波长交换节点的连通概率,接着计算无波长交换节点的小型网络的连通概率,然后计算掺入波长交换节点的光网络连通概率,最后对波长交换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DM/WDM混合型无源光网络结构,实现了波长共享,并通过增加备用波长,解决了突发业务的ONU需要大量占用带宽或者是业务不能得到及时发送的问题。对改进的混合无源光网络结构的动态波长带宽分配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给出了增加备用波长后系统的波长分配算法。  相似文献   

4.
用波分复用技术设计和实现的双波长光纤环网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设计和实现了具有PCI总线峰值带宽传输能力的光互连网络接口卡。采用可编程门阵列实现硬件路由和同步流水线传输以减小数据包在网络中的通信延迟。为扩展网络规模,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实现了双波长环网。通过无源光学器件实现双波长信号和合波和分束,通过探测器选择接收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以实现波长路由。该网络结构扩展为多波长环网。  相似文献   

5.
应用背景随着近几年来无源光网络技术(PON)的发展和成熟,FTTx技术开始在全球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目前较为成熟的EPON是一种基于时分复用的无源光网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带宽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一种新型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被提出。WDM-PON充分利用了光纤的波长带宽资源,极大地拓展了无源光网络的总带宽,成为未来无源光网络系统构架的一个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器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今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仅源、汇节点需要进行光电转换,中间节点位置也可进行光传输,以这种方式实现通信的网络称之为光传输网,波分复用技术是光传输网中的重要技术,其可以将光纤带宽分为多个信道,并且不同信道利用不同波长可以实现信息的同时传输,强化了网络带宽。基于波分复用光传输网强大的功能性,文章对波分复用传输网中的波长路由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波长分配是多波长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为此研究了在多波长无源光接入网(WDM-PON)中的波长分配问题。分析了波长分配研究的指导原则,以及和带宽分配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WDM-PON环境的波长分配算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这种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延迟小,带宽利用率高,负载均匀的较好算法。  相似文献   

8.
WDM光网络中波长转换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长转换是WDM 光网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在大型光网络中,它通过波长重用,可以降低网络中因波长竞争而导致的阻塞,提高网络管理、控制和维护的灵活性。文中系统地论述了波长转换技术,首先介绍了WDM 光网络中波长转换的必要性,随后分析各种不同的波长转换技术原理,讨论其主要性能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通信世界》2008,(35):2-2
本刊讯 9月8-12日,中兴通讯在上海成功承办FSAN标准联盟和ITU-TSG15 Q2会议。在会上,中兴展出了其推出的全球首台“基于全光波长转换器(AOWC)的波分时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原理样机。该技术攻克了光纤接入网一直存在的长距离光传输、大带宽需求以及用户端光网络单元(ONU)“无色”等难题,大大降低了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并能平滑兼容当前部署的PON系统,为下一代无源光网络(NG-PON)技术的发展与演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波分复用光网中的一种新型波长分配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网络承载业务的趋势是以IP为中心的数据业务,从而促进了以WDM光网络向高速和宽带多波长的应用和普及,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的性能并提高资源利用率,出现了光网络控制面技术.路由选择与波长分配问题是WDM光传输网络控制面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波长分配算法是First-Fir(FF)算法.本文基于FF算法,研究动态业务下波分复用光网络在固定选路下的波长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波长分配启发式算法——Joint First Fit.计算机仿真试验表明,与常用的FF算法相比,该算法显著的降低了网络呼叫阻塞率,有利于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一种融合EPON和GPON的接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眭青  李广成  田广礼 《光通信研究》2006,32(5):35-37,40
无源光网络(PON)突破了传统的点到点解决方法的局限,一直被认为是光接入网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由于光接入网应用环境复杂多样,PON应用技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和千兆无源光网络(GPON)是其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接入技术.文章根据光纤到户实际工程的需要,论述了一种融合EPON和GPON技术的接入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集团客户专线业务的大力发展,传统接入技术已很难满足新业务的需求。本文在对比传统接入技术和PON技术的基础上,提出PON网络是解决集团客户专线的最佳实践,并给出不同业务需求下的PON接入方式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简要阐述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发展历史、网络结构及其功能,详细阐述PON系统所用到的一些关键技术与PON网络的设计方法,以及EPON技术在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Union-PON的网络结构、共存波分复用器、承载无线BBU-RRU间业务的WDM-PON模块等3个方面介绍了Union-PON的关键技术,并通过测试结果说明了Union-PON系统中的TDM-PON和WDM-PON在共存情况下互无干扰。  相似文献   

15.
三网融合下的接入网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三网融合是近期较热的话题,电信和广电因为接入媒质的不同,网络架构也有所不同,但是层次上是类似的。接入网技术主要以PON和EOC为主,二者都在不断地演进并各自融合,就三网融合的接入网架构、接入网技术的演进和融合以及长光科技所能提供的产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GMPLS在PON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勇  范戈 《光通信技术》2004,28(10):14-17
首先对无源宽带光接入网(PON)技术和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GMPLS)进行回顾,然后根据现有PON技术的缺陷和目前全光智能网的研究趋势提出一种全新的PON模式,即基于GMPLS协议的无源宽带光接入网技术(GMPLSPON)。介绍了GMPLSPON的技术概念,对GMPLSPON的关键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徐荣 《电信科学》2006,22(10):37-41
光接入是宽带接入的发展方向,无源光网络(PON)是实现光纤到户(FTTH)的首选方案.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域网概念的引入对接入网发展的影响和PON接入网的原理特点,指出PON拓扑结构完全符合城域网边缘的业务汇聚和接入模式,符合城域网概念引入后的用户业务引入段和接入层的结构特点,最后给出了PON技术与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结合构建多业务城域网的策略和PON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定位.  相似文献   

18.
宽带PON系统测试、设备进展和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玉 《电信科学》2006,22(10):24-27
宽带正成为国内外运营商战略和业务转型的基础.在国内,宽带已成为拉动固网运营商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推动宽带业务发展的宽带接入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演进,特别是近两年新推出的宽带PON(无源光网络)技术由于带宽高、扩展性好、运维成本低等优点,正成为电信领域的热点.本文就主流宽带PON技术、系统测试、芯片和设备进展进行简要介绍,最后对其应用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9.
Th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 technology has been drastically improved in recent years. In spite of using the optical technology, the utilization of the entire bandwidth is a very challenging task. The main categories of PON are the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PON) and 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PON). These two networks use the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DBA) algorithm to attain the maximum usage of bandwidth, which is provided in the network dynamically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the customers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 clear review about the DBA algorithm of both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the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视频采集”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分析了将PON接入技术引入“视频采集”系统传送网的优势.重点分析了“视频采集”工程中传送网的PON解决方案实施细节和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