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曾报导适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相差显微镜观察整装培养细胞内质网的高锰酸钾固定技术以及应用茧光染料对培养细胞的内质网进行的定位研究~[1 2.3.],由于高锰酸钾固定技术能去除细胞内的蛋白质结构而保留膜中的脂类成份,因而细胞内的内质网系统可清晰地显示出来。萤光染料DiOC_6(3)为亲脂性,应用此染料处理培养细胞时,也可清楚地观察到细胞的内质网系统。采用上述技术,可以观察到当微管被药物解聚后,内质网系统改变了其在细胞内的分布状态。说明微管与内质网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将覆以Formvar膜的镍网放入培养皿内,把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CV—1)接种于镍网上,并以含  相似文献   

2.
高锰酸钾固定的培养细胞的膜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曾报道应用我们研究成功的高锰酸钾固定技术,对整装培养细胞的膜性结构,特别是对内质网膜系统进行的定位研究。本文将介绍应用该固定技术处理的培养细胞,经超薄切片后,观察到的膜性结构。把CV1(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接种于培养皿内,并以含有5%小牛血清的Bulco改良Eagle培养液喂养细胞,培养皿放入湿度为100%,CO_2为5%的37℃培养箱内。培养细胞经高锰酸钾固定后,以上  相似文献   

3.
整装培养细胞的内质网膜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质网膜系统是细胞的内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蛋白质合成,糖类代谢,脂类合成和分解,解毒作用以及物质运输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证明,细胞内的许多膜性细胞器,也都来源于内质网膜系统,因而它在细胞的内膜系统中占有中心地位。内质网膜系统的研究对了解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病理改变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应用我们研究成功的高锰酸钾固定技术和喹啉兰染色技术,在普通透射电镜,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等仪器下,能单独地显示出整装培养细胞内的内质网膜系统,并对内质网膜系统的结构与分布进行了全貌性的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细胞骨架在细胞的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活细胞的支撑物质,维持细胞及核的形态,决定各细胞器及某些大分子的空间位置,並参与其位移活动;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细胞的收缩及伪足的运动,与细胞分裂活动有密切关系。自60年代发现细胞骨架结构汇来,国内外对其研究十分活跃,本文介绍一种微量培养整装提取观察细胞骨架的方法,其特点在于节省细胞用量、血清、培养液及某些昂贵试剂,同时使细胞便于在覆膜镍网上生长。用此法制备样品效果满意。制备Formvar膜,置镍网于膜上,再于网上放一小片中央有孔(φ2.5mm)的100目不锈钢网,用载片将此漂浮物整体捞出,晾干备用。形用器具均需灭菌处理。取φ6~8 mm口径的小玻管套住载网。基部外  相似文献   

5.
细胞核凋亡过程中核基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非细胞体系中以细胞色素C作为诱导剂,诱导小鼠有细胞核发生凋亡,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凋亡的一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整装电镜的结果显示,在凋亡过程中核基质结构被破坏,但核基质结构仍然存在,并最终形成凋亡小体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6.
细胞的内质网呈网状遍布于细胞质内,所以也可称之为内质网膜系统。内质网是细胞的内膜系统的重要成分,在蛋白质合成,脂类合成和糖原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证明细胞内的许多膜性结构均来源于内质网,因而它在细胞的内膜系统中占有中心地位。内质网的微细结构的观察与研究对了解细胞的正常生理和病理改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培训的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CV-1),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活检的人体胃粘膜细胞和胃癌细胞以及手术切除的人体结肠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等数种细胞的内质网,应用电镜技术和光镜技术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了番茄斑萎病毒( TSWV)和番茄环纹斑点病毒( TZSV)感病植物叶片的细胞超微结构,发现两种病毒在病变细胞内的形态及细胞病理变化特征相似,但病毒含量及细胞受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与TSWV相比,TZSV侵染细胞的病变程度更为严重,叶绿体产生大的囊泡,片层结构被破坏,线粒体也发生囊泡化,而TSWV侵染的细胞内线粒体保存相对完好。高压冷冻-冷冻置换制备的样品细胞病理结构与常规化学固定的相似,但对膜结构的保存更加良好。该结果从细胞病理学上证明了TZSV在田间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适用于病毒检测的光镜-电镜联用技术。方法:使用Lab-Tek腔室玻片培养细胞并接种不同类型病毒,通过光学显微镜选取目标病变细胞或通过荧光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免疫荧光标记、量子点标记确定目标细胞并在腔室玻片上标记其部位。随后将腔室玻片改造为包埋模具,最后钻取目标细胞及其包埋树脂,并对目标细胞进行靶向性超薄切片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光镜下选取的目标细胞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顺利定位并进行观察。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腔室玻片包埋模具的可用于病毒检测的光镜-电镜联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60Coγ射线辐照对姬松茸菌丝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的姬松茸菌丝体的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引起了姬松茸菌丝体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出现了细胞质壁分离、细胞膜破损、细胞质外流、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异、内质网数量减少等现象。研究发现,当0.5kGY〈辐照剂量〈0.75kGY时,细胞壁膜断裂,内含物散布在细胞质中,内质网数目明显减少且不发达,线粒体嵴模糊;而辐照剂量为0.75kGY时,多数细胞中内质网数目增加且发达,线粒体形态发生变化,数量也显著增加,但有的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断裂,内含物外流,细胞变成空泡。上述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对姬松茸菌丝体细胞超微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但适当的辐照可增加内质网和线粒体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细胞内质网合成的某些分子伴侣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内质网合成的某些分子伴侣的生物学特性宋今丹陈誉华陈澄赵迎辉王秋雨吴一迪邴楠王芸庆(卫生部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科大学电镜中心实验室,沈阳110001)*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内质网是所有真核细胞内的重要膜性细胞器,在细胞的内膜系统中占有中...  相似文献   

11.
蚕豆萎蔫病毒2号VP37蛋白在BY-2细胞内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连接于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VP37蛋白的N-端,构建融合基因GFP-VP37,用农杆菌法在BY-2悬浮细胞内进行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的分布。结果显示:GFP-VP37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的周围呈网络状,并在细胞边缘形成点状结构;ER-tracker标记显示VP37在细胞内与内质网共定位;电镜免疫金标记显示VP37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用BFA处理转染细胞后,VP37在细胞质及细胞边缘的定位受到抑制。推测内质网参与VP37的细胞内转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2.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6例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2例慢性结肠炎和2例正常对象结肠粘膜超微结构.结果显示,IBS患者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膜完整,细胞形态无异常,细胞间隙紧密,细胞微绒毛分布不规整,密度低而不均,长短方向不一,但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无规律性和明显的变化.而IBS患者粘膜上皮中杯状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内均可查见大量的分泌颗粒、空泡和粗面内质网等,呈现功能活跃和分泌旺盛状态.提示:IBS结肠粘膜内肥大细胞、浆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和杯状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可能与IBS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子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探讨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在草虾(Penaeus mon-odon F.)体内分布的位置,同时观察辐射照射对草虾肌肉、肝胰脏和表皮细胞内酚氧化酶分布的影响。草虾酚氧化酶经抽取纯化后,注入小鸡体内以得到此酵素之抗体,抗体与胶合金(colloidalgold)结合成复合体作为草虾组织切片的免疫金染色之用。草虾在冰浴状态下,经5 KGy加马线照射后,以传统化学法或冷冻取代法固定。切片以抗体胶合金标示,经uranyl acetate和lead cit-rate染色后,再以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酚氧化酶分布在肌肉的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Fig.1)、肝胰脏细胞的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脂肪油滴(1ipid droplet)、细胞质(cytoplasm)、毛状突起物缘(microvillar border)(Fig.2)和表皮细胞的内质网、脂肪油滴及色素胞(pigment)(Fig.3)中。5 KGy照射处理的草虾体内酚氧化酶分布情形与未照射者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桃种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以及ABP1在种皮中的亚细胞水平分布特点,本试验以“大久保”桃种皮为实验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种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对内源ABP1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种皮细胞结构具有明显的发育时期特异性。 ABP1信号主要出现在细胞核、内质网、质膜、细胞壁、线粒体和液泡上,而较强的信号分布于内质网和质膜上。本试验结果为ABP1在桃种皮细胞中的具体分布及其变化提供直观的形态学证据,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器官培养的方法,观察长管状软骨的分化,成熟和化骨过程。软骨的生长在第14天长径生长最迅速,此后渐趋停止。电镜观察,培养2—4天的软骨细胞核与胞浆的比值大,细胞内可见多数小泡体。培养6天时原始骨化中心开始出现,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细胞开始分泌基质,基质内有具单位膜的基质小泡形成。说明化骨准备工作已经完善。第14天时肥大层软骨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更加丰富,内质网扩张呈池状,其内含有合成的点状或丝状物。本文因此提出利用软骨器官培养方法,在培养8—10天时,施加实验因素最宜。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用广州地区临床确诊的SARS病人的咽拭子标本感染Vero E6细胞,将感染3天即严重病变的Vero E6细胞进行3%戊二醛和l%锇酸双固定,经乙醇脱水后用Spurt包埋剂包埋。样品进行超薄切片和用醋酸氧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后即可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正常的Vero E6细胞也同上操  相似文献   

17.
以前,我们曾发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可诱导大量对松胞素B不敏感的微丝,而且病毒的释放与微丝结构有某种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用整装电镜技术对细胞骨架与成熟病毒的关系做了进一步地探讨。将牛肾次代细胞培养在敷有方华膜和鼠尾胶膜的金网或镍网上,接种病毒24小时后,在室温下用戊二醛和锇酸固定细胞,并用醋酸双氧铀染色1小时,再经脱水和临界点干燥后,于日本JEM—200CX电镜下观察,加速电压200KV,同一视野以8度之差,拍摄二张照片,用于立体视镜观察。正常牛肾细胞的边缘,细胞质膜完整,骨架系统层次分明,线粒体等细胞固定在细胞骨架网络上。在IBRV感染的细胞中,细胞骨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层次减少,微丝束增多,分布似乎更有方向性。许多区域细胞质  相似文献   

18.
高锰酸钾技术的扫描电镜下的内质网三维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锰酸钾技术的扫描电镜下的内质网三维结构宋今丹(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电镜中心实验室,沈阳110001)细胞的内质网膜系统在蛋白质和脂类合成以及物质运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内质网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了解细胞的正常活动和病理改变均有重要...  相似文献   

19.
应用常规透射电镜及草酸盐-焦亚锑酸盐技术原位固定细胞内钙,对豚鼠脊髓前角细胞内的钙分布进行超微定位,探讨钙稳衡改变在免疫介导运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模型组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见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等.神经元周围胶质细胞增生.在运动神经元扩张的粗面内质网池和线粒体内室可见数量不等颗粒状电子致密的钙沉积物.线粒体内室内钙沉积颗粒与线粒体肿胀的程度相关.星形胶质细胞内肿胀的线粒体内室及扩张的粗面内质网池内也可见电子致密钙沉积颗粒.因此认为,钙稳衡失调参与了免疫介导的运动神经元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20.
病毒样品取自2003年湖北感染SARS患者。Vero E6细胞由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郑从义教授提供。病毒感染培养细胞3h、12h、24h、48h后进行固定包埋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日立H8100透射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