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糖讯》1975年6卷10期报导:研究甜菜与甘蔗间种,向甜菜施氮、磷、钾而不施于甘蔗时,甜菜影响甘蔗产量下降,但如果施肥于甘蔗而不施于甜菜则不影响甜菜产量。如果两者都施肥,则甘蔗会减产。但间种不会影响糖汁品质。  相似文献   

2.
前言由于耕地有限,间种方式在台湾已普遍地被采用,由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玉米饲料;以及由于抗霜霉病玉米新品种“台湾Ⅱ号”的培育成功和新的间种方式的试验成功,使同属禾本科作物本来不宜在同一块地里间种的玉米和甘蔗,现在已在嘉  相似文献   

3.
1984至1986年,在田阳县田州镇、百育乡,百色市百色镇,田东县林蓬乡等地蔗区调查,发现秋植蔗苗受一种蝇的为害。为害多形成枯心,也有造成死苗的。幼虫啮食植株内一、二叶片的叶鞘,造成一或二片心叶枯死而形成枯心。叶鞘的下部组织幼嫩,往往全部被啮食,或潜入表皮间啮食叶肉。也有作螺环状或带状啮食的,其啮食道有的穿透外一层叶鞘。叶鞘的上部纤维化程度高,幼虫啮食叶肉,留下许多叶脉,干枯后呈明  相似文献   

4.
在江西赣南蔗区,因受冬季霜冻影响,秋植蔗产量和糖分很不稳定。冬季温度偏高的年份,秋植蔗地上部不致冻死,因而能获到高产高糖;而温度偏低的年份,则地上部全部冻死,不但不能高产,而且常致失收或欠收,损失很大。近年来,赣州市采用甘蔗晚秋育苗,春季移栽的栽培方法,使甘蔗幼苗期在苗床中度过,霜冻来临前拱架覆盖地膜保温,不但秋植蔗高产高糖,而且节约了成本,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秋植蔗在滇西南蔗区种植的必要性,通过对科研成果和生产栽培实践的组装配套,经多年试验示范,形成规范化栽培技术,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6.
广东番禺县黄阁镇种植黄瓜已有悠久的历史,产品驰名穗、港、澳,远销省内、外。过去以整种为主,连片种植,由于占用过多的稻田面积,因此,黄瓜未能扩种发展。80年代初试行把黄瓜套种在甘蔗田,实践证明:瓜、蔗都获丰收,大大提高了蔗田的经济效益和稳定了植蔗的面积,因而逐年推广扩大,1986年已发展到650多亩。其中以莲溪、大井村种得较多较好,一般甘蔗亩产超7吨,间种的黄瓜亩产3000~5000斤,  相似文献   

7.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适宜甘蔗生长。但是冬、春(12月~翌年3月)季节雨量偏少,月降雨量仅19.6~91.5毫米,气温常低于15℃(月平均温度13.4~17.7℃),而宿根、冬植及早春植蔗萌芽期正值此时期,因而发株少。成苗率低,蔗苗素质差,断垄缺株多,生长缓慢,严重影响单产,是历年来这三个植期甘蔗面积少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提早种植,延长生长期是甘蔗获  相似文献   

8.
甘蔗中水抗旱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蔗区绝大多数分布在旱地,而且水利条件极差。主产甘蔗的广东雷海蔗区和广西钦州地区锋面雨来迟,加上受印度焚风的影响,因而冬、春季常出现严重旱害。亦因在此期间内,还没有台风雨在雷州半岛南部和海南岛出现,所以旱害便成为我国主产蔗区最大的自然灾害。旱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大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9.
甘蔗糖厂除铁技术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蔗糖厂除铁技术及其新发展周振鸿(广西柳州南方磁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州545005)分类号TS243,TM5741997-06-17收稿。1概述甘蔗在收割、运输和加工过程中,难免会混入砍刀及其他杂铁,危及榨机安全,这就产生了蔗层的除铁问题。蔗汁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深入开展,我区甘蔗生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面积扩大,耕作制度改革,栽培技术提高,总产增加,粮蔗双丰收典型不断涌现,这对我区进一步发展蔗糖生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应看到当前甘蔗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我区蔗糖生产的发展。因此,我们要  相似文献   

11.
由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厅和广东省华侨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共同承担的地膜覆盖甘蔗栽培技术研究,在广东省科委组织主持下,于1983年12月25—27日在台山县通过鉴定。鉴定认为,经多年在全省主产蔗区进行多点试验、表证示范和大面积应用研究,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近年来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作为常见的经济作物之一,甘蔗在我国南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在制糖、酿酒等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甘蔗的产量和品质对其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就需要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来促进甘蔗的生长。本文从甘蔗的栽培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围绕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要点探究,以期促进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廉江县横山公社曲塘大队地处雷州半岛西北部属亚热带区。土壤为浅海沉积母质的砖红性,黄色沙壤土。土层较深厚,含细沙,通透性颇强。气候温暖,终年无霜,四季如春,年平均温度23℃—24℃,低温期短暂,多出现在1—2月份,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甘蔗。但雨量分  相似文献   

14.
我县甘蔗主产区大部分分布在纵贯南北的漠阳江沿岸社队。这些社队耕地较多,劳力不足,种植甘蔗,粗耕粗管,单产很低。从1972年开始推广秋植蔗以来,蔗区干部群众通过实践,认识到秋植蔗具有生长期长,植株高大,  相似文献   

15.
在秋植蔗中间套种别的作物,已在印度一些地区适应下来,尤其是当一些田块赶不及春季下种时更是必要,这种耕作制度提供的收入较一般收获了一造冬作后的正常春植(2~3月)或晚春植(4~5月)为高。冬作物如山黎豆、芥子及马铃薯在土壤适宜和排灌方便的地区用作间套种。最近采用矮杆小麦品种作间作物,对甘蔗不良影响极少(因杆短)且产量  相似文献   

16.
我区栽培秋植蔗有较长的历史,早在解放前东江上游的惠阳县卢州公社青塘布大队等沿江两岸坝地就有栽培秋植蔗的习惯,产量较高。解放后,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蔗区干群不断总结种秋植蔗的好处,逐步有发展,到1963年全区发展到1,000多亩,1972年8,000多亩,1974年38,000亩,1975年和1976年两年种下秋植蔗的面积都突破了14万亩,1977年  相似文献   

17.
稻后秋植蔗     
提早甘蔗植期,延长甘蔗生长期,仍是现阶段促进甘蔗高产、稳产、早熟、高糖的一条重要途径。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秋植甘蔗一般比冬春植蔗增产20~40%,糖份提高0.5~2.66%。一个甘蔗生产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一定比例的秋植蔗(一般30~50%),对于提高蔗糖总产,提前糖厂开榨都有其重要作用。一、开展甘蔗“改制”研究的设想在五十年代初期,曾以早稻—秋植蔗两年两熟制发展3万多亩秋植蔗,单产比春植蔗成倍增长。但这种栽培制度挤掉了一造晚稻,与  相似文献   

18.
一个高产又高糖的优良甘蔗品种,应该具备什么优良种性?怎样才能够科学地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实现甘蔗良种多样化?什么叫做甘蔗品种的适应性?良种对适应性要求怎样才算合理?什么叫做“蔗相学”?良种的主要蔗相(即良种的最大种性)是什么?什么原因做成良种不良?怎样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来研究、认识甘蔗品种种性?上述这些问题不但是一个甘蔗选育种的技术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甘蔗品种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甘蔗是个提供糖料的高产作物甘蔗、甜菜、糖用高梁、糖槭树(又名糖枫树)、糖棕榈等都叫糖料作物.后两种糖料作物虽不与粮食争地,但短期种植不能出糖,植后6—8年方可出糖。糖槭树只限于较寒冷  相似文献   

20.
贵县地处桂东南,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年平均降雨量1462毫米,年平均太阳总辐射106.9千卡/厘米~2,无霜期短,水、光、热(温)条件适宜发展甘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