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滨谊 《风景园林》2022,29(9):12-17
基于笔者40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回顾了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在风景园林学科专业中的重要影响及其60年来引领风景园林美学走向科学理性的积极作用。以生命体的视角,提出应从时空、能量、信息三维度重新审视风景园林,进而依据人类2 000年来走过的风景园林景观-感知“五阶段”,重新认识、定义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的关键作用;重温景观感知领域研究的缘起、初心及早期的科学研究观与创新成就,借以分析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成因:重复性的应用研究有余而开创性的理论探索不足,分析、分解思维方法有余而综合、整合体系的思维方法缺失。论证了以“交叉、综合、体系”理念发展景观感知理论的必要性,提出了景观感应理论的基本思想,阐述了涵盖全景观感应五方面的5个“元素体”及其组成的“三元耦合”ד二元互动”ד主客合一”的哲学主张,由此构建起了一个全面、综合、一体的景观感应体系化框架,旨在推进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研究与应用走向体系化,让景观感应在风景园林学科及其美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引领理论研究与指导规划设计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推—拉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景观感知理论、景观美学、环境心理学、文化生态学的综合观点,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民意测验法的评价分析方法,构建了乡村旅游景观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与保护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客观景物和主观感知角度对景观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六种主要评价模式的理论假设、心理学背景、具体方法、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李旭  孙秀锋  贺禹文  李超 《园林》2024,(3):95-10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社会主要矛盾转型背景下,乡村景观文化服务(LCS)成为乡村景观演化的重要动因,目前乡村景观空间分异研究与乡村景观功能多样化发展之间存在缝隙。以重庆市典型山地乡村为例,应用乡村游憩数字足迹等多源数据,提出了基于乡村景观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S)、潜在需求(D)及感知偏好(P)相结合的乡村景观分异及类型识别方法,将研究区分为了5种乡村景观识别区,并应用MaxEnt模型解析了不同乡村景观类型中的景观感知偏好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山地乡村LCS供给、需求及偏好的冷热空间分布差别显著,乡村LCS的S-D-P关系具有显著的集合性和地域性,5种识别区的景观管理需要集体尺度上的价值观、规则和行动;同时发现公众的景观偏好多集中在旱地景观中,而林地景观中的偏好度差异度最大,同时影响水田、旱地及林地景观中感知偏好的环境因素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快速演化分异的乡村景观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从景观视觉特征的多义性入手,指出景观视觉感知的内隐特征与研究难点。参考“旅游凝视”理论将旅行照片作为视觉表征媒介,研究观察者对于旅游地景观视觉感知的偏向性如何构建。大数据时代数字足迹的普及,使旅行者上传到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评论信息及地理信息标记照片成为研究景观视觉感知的重要数据来源。基于此,从3个方面展开研究。1)将2种类型数字足迹纳入传统景观评价框架,并从物像、视像与心像之间的转化过程及其关联机制等方面对景观视觉感知评价方法进行创新。以南京历史城区范围内的秦淮河风光带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分析工具NVivo对数字足迹文本内容中蕴藏的景观感知要素进行编码识别,使用定性分析软件RQDA对旅行照片进行编码处理。2)融合专家与公众视角,从自然景观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3个维度构建秦淮河风光带景观视觉感知评价体系。3)从景观资源分级界定与分类管控的视角,对该评价体系的应用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基于专家与公众视角融合的景观视觉特征分析及基于景观视觉感知评价的设计思考,对于旅游地景观研究与形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构建“传统文化感知”的概念,提出关于传统文化感知背景下的“居住区景观营建”设计方法论,从传统文化意象的汲取出发,结合实践案例——常州市金坛区中景华府居住区景观,建立具有传统文化感知特征的设计主题思想,构建彰显传统文化的空间形式,营造景观空间意境与精神感知,并贯穿运用于设计始终,创造出具备传统文化感知景观特征的居住区环境。为后期如何进一步建设人居景观环境,使居民能够真切地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提供相应的思考方式和更有积极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景观感知的自然教育环境设计策略与要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观感知作为自然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受到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未对自然教育环境设计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从景观感知角度,综合环境教育学、环境心理学及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基于景观感知的自然教育环境的营建提出了针对性原则及策略,并着重探讨影响景观感知的设计要素。首次从景观感知角度对自然教育环境设计进行探讨,对自然教育环境的营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背景下,人机交互不断革新人们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方式,让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感知景观。为了系统性厘清人机交互如何作用于景观感知,首先,分析了人机交互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体验需求的影响。其次,基于人机交互的作用媒介和机制,从多源数据拓展空间信息范围(感知维度)、多通道交互增强感官体验(感知方式)、实时计算强化动态响应过程(感知过程),以及情感计算触发情感反馈(感知效果)4个层面,提出人机交互对景观感知的影响。最后,探讨未来在新信息技术、新交互方式、新智能反馈、新情感触发的背景下,人机交互可为景观感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为风景园林研究方向拓展和设计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景观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从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阐述了景观都市主义在描述与解读城市化过程、构建城市结构方面的优势所在,提出一个新的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城市发展模式:景观城市,以适应当今乃至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胡一可  张天霖  王磊  何捷 《风景园林》2022,29(10):45-52
城市街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与游憩的重要空间环境,不仅提供物质产品,还可在精神感知层面提供景观服务,是提升人类福祉的关键。既往研究依赖于有限的数据源,难以对大规模城市街区景观的居民感知展开量化分析,不利于景观服务评价体系的完善。以街景数据为基础,提取绿视率、天空视率、建筑视率3种城市室外环境视觉景观要素;对城市街区居民安全、活力、美丽、富裕、压抑和无聊6项感知指标开展测度;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视觉景观要素与居民精神感知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城市中绿色空间、蓝色空间、灰色空间随城市功能特征均呈现聚集分布的规律:整体绿色视觉要素较匮乏;积极感知与消极感知具有明显空间分异;绿视率对于居民综合感知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大范围测度城市街区景观的感知情况为景观服务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指导未来的景观提升和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11.
QIN Yousuo 《世界建筑》2009,(5):118-119
今天,现代“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范围大大扩展,“风景”一词含义已容纳不下学科的发展,“Landscape”(An expanse of natural scenery seen by eye inoneview——Webster's Dictionary)还是译为“景观”一词为好,“景”是物,是对象(An expanse of natural scenery),而“观”是人,是人在“观”(Seen by eye in one view),“景”作为物,作为对象,容易扩展,从传统的自然风景(Natural scenery)扩展到更广的范围:“观”也可以从“用眼睛看”的i接含义,扩展到思想积体验(观点.观察),“Landscape Architecture”译或“景观建筑学”为宜。  相似文献   

12.
英国景观特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特征的概念和景观特征评估的过程在广泛的景观和环境规划、管理活动中得到重视。本文将回顾英格兰(略及苏格兰)景观评估和绘制途径,并检验它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从最初的景观评价、景观评估探索到目前对于景观特征的思考的演变,并检验了特征评估方法在很多实际情况中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英国景观教育体系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位  申诚 《世界建筑》2006,(7):78-81
本文介绍了英国14所高校中,受英国景观学会认证的景观课程。景观建筑学作为景观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教授景观设计、景观管理和景观技术等3方面知识。景观规划、景观管理等专业则教授学生大尺度规划和景观的长期维护管理的技能。  相似文献   

14.
英国景观学会和谢菲尔德大学景观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妍 《世界建筑》2000,(5):67-70
概括介绍英国景观学会的宗旨及主要任务并介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系的特点及教学内容,以供业内人士借鉴,企盼国内同仁对景观建筑学这一边缘学科在我国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15.
英国景观大师杰弗里.杰利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妍 《世界建筑》2001,(4):71-73
杰弗里.杰利科(1900-1996)是英国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及实践的代表人物,他对英国乃至世界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至今景观界的同行们仍对他满怀崇敬,他的设计理论及作品被视为景观专业学生必须研习的重点内容,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人类的景观》,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肯尼迪纪念碑”和“水之园”,从他的设计理论和实践中,可以间接了解英国现代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以及英国现代景观设计领域的理论重心。  相似文献   

16.
景观建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是我们生活的地区的基本结构,成熟的景观是文明社会发展最完善、最复杂的人工艺术,涵盖了相当数量的知识、经济和物质资源,它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的期望,即使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受益。对于一个成功的景观工程而言,统筹安排如何将道路、排水系统、资源和自然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社会空间以及建筑位置等进行控制协调是至关重要的。按照欧林事务所的经验,景观建筑师更容易具有整合各要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浅析景观建筑学之专业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刘强  邱建 《世界建筑》2008,(1):98-100
我国景观界目前面临如何为中国的Landsape Architecturei简称LA)命名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本领域的学生和从业人员,虽然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英国景观协会和国际景观建筑学联盟等机构均为LA做了定义,但是从中也可发现不同之处,因而在翻译之前正确理解LA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追溯了LA一词的起源。发展和成型过程的基础上,分析TLA学科领域的从业人员的构成,通过比较借鉴国际上权威机构对LA的定义,提出了景观建筑学的专业内涵.  相似文献   

18.
By review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book Illustrated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this article re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etical study, teaching, and practice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It first explores how to apply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sciences (and other relevant disciplines) into related research,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multi-level research system that integrates fundamental theories, application bases,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bridge ecological principles with planning and design practice. In addition, based on this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system, the authors developed a T-P-C Approach, a universal operating procedure that links up Theories, Patterns o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Cases and centers in spatial principles. Through a reader sampling survey, the research system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is refined and improved based on audience’s comments.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自2003年起开始启动旧楼区改造工程,其中园林景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天津红桥区旧楼区改造中景观工程的设计思考,在旧城区景观改造中引入小尺度景观空间的概念,共同探讨旧城区改造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如果仅仅具有创作性知识,而没有对历经数百年的伟大艺术的鉴赏能力,是很难把景观设计得完美的。将艺术带进景观中有很多方法,最直接的是将一件艺术品摆放在景观中,也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受艺术品的启发;还有将景观作为艺术已经创作。欧林事务所力图赋予景观以艺术品质。文章针对不同景观工程中艺术的追求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