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内罩式防气装置在尕斯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抽油机井在伴生气影响,泵筒不能充满,泵效低下,影响油井产量,造成油井系统效率低下,为此利用机械式工具进行防气,达到提高油井产量,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凝油井因原油凝固、井筒结蜡等原因导致油井不能正常生产,利用高凝油在凝固点附近的剪切稀释效应改善高凝油的流动性,分别设计适用于螺杆泵抽油井的旋转剪切实验和适用于往复式抽油井的孔板剪切实验,研究剪切作用对高凝油凝固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剪切作用可以使高凝油的凝固温度降低5~6℃,凝固时间延长8~17 min.随着剪切速率增大,变化趋势先陡后缓,逐步达到稳定状态.旋转剪切对高凝油的降凝效果略优于孔板剪切.  相似文献   

3.
为了变抽油机井为自喷井,中原油田引进了压缩机进行增压气举采油。由于抽油机井不能实测流压,这就给气举设计和产量预测带来困难,而油井的流压和静压又是进行气举设计和参数优选的依据。为此,笔者已把微型计算机PC-1500用来计算抽油井的流压。  相似文献   

4.
低液量低含水油井不间断掺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口油田属于典型的多油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储层非均质严重,结构复杂,断块破碎,注水难度大,经过近20多年的开采,目前一部分油井具有产液量低、含水低等特点.在冬季生产时,因外界气温低,油井回压普遍较高,经常发生管线堵塞现象,严重时必须停井.为了不影响生产,每天都需要热洗车扫线来降低油井回压,有时遇到油井间出,一天需扫线两到三次,频繁的扫线占产时间长,投入资金大,甚至因井场道路及热洗车和罐车配套使用组织不当,所用车辆不能及时到位等客观因素影响,必须长时间停井,严重影响了油井的开井时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设计了向低液量低含水油井输油管线内进行不间断的掺水系统,来达到降低油井回压的目的,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前,油田大多数老区块和部分新开发区块的地层能量低,压井作业后压井液污染油层,油井恢复周期长,恢复后的油井产能大幅度降低,直接影响油井产量。为解决常规机械分层采油生产管柱不能保护油层的问题,设计了新型的油层保护器,配套安全接头,自验封封隔器,并对新研制的保护油层分层采油管柱优化配套。现场应用数据分析表明:管柱能够有效降低油井检泵作业后产能恢复的时间,同时能够在油井生产时关闭或开启任一油层,实现油井不动管柱换层开采。  相似文献   

6.
高油气比油井由于泡沫段的影响,使得录取的资料数据误差大而不能准确地计算出油井的真实液面,为此对井中油套环空流体流动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理论计算泡沫液面的计算公式,即去掉拟泡沫段的拟真液面,使动液面资料真实、可靠,为油井采取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油气比油井由于泡沫段的影响,使得录取的资料数据误差大而不能准确地计算出油井的真实液面,为此对井中油套环空流体流动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理论计算泡沫液面的计算公式,即去掉拟泡沫段的拟真液面,使动液面资料真实、可靠,为油井采取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低产油井智能抽空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低产油井有抽空现象而常规措施不能监测到油井真实情况的问题,开发了低产油井智能抽空控制技术。该技术采用流量信号来反映油井的生产状态,根据流量信号的差异来判断油井供液是否正常。2口井的现场试验表明,安装智能抽空控制器后,抽油系统效率和日产液都有所提高,单井日耗电分别下降79.71%和59.98%。该技术解决了供液不足的油井不能智能间开的问题,减少了抽油系统的机械磨损,延长了油井的免修期。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自行设计的一种实现油井恒压排气的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装置组成、设计原理。油井恒压排气自控装置可用于控制合理的泵吸入口沉没压力,既能达到消除气体影响,提高泵效的目的,又能使放出的气体不污染空气。在油井关井压力恢复测试过程中,油井恒压排气自控装置可用于加速压力的恢复过程,减少井筒储存影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抽油杆井口探伤检测装置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有杆泵采油井,抽油杆缺损是影响抽油井免修期最主要因素之一,抽油杆缺陷井口探伤检测装置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设计研制的,解决了油井作业过程中对抽油井作业过程中对抽油杆缺陷的探伤检测问题,从而淘汰缺陷超值杆。215口抽油井的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装置保证了下井抽油杆的质量,解决了人工挑选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延长了抽油井的免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