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灯谜制作经常运用修辞格,比如别解、比喻、用典、借代等等。制谜者之所以偏爱运用修辞格入谜,灯谜之所以受大众的喜爱,是因为灯谜中修辞格所建构的心理机制,这些心理机制使得灯谜本身妙趣横生、发人体味,又使猜谜者在猜谜过程中能获得审美情趣以及破解灯谜后的快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层面的融合,即是立足中国现实,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满足实践需要,推动实践的发展。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里的文化论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两个方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容、筛选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和糟粕,概括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核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继而重点从实践层面论述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期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文化强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互融合,最后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成分,又要去其糟粕,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保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指出和谐文化的构建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转型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奠定了基础。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对传统上将儒学为中心的我国传统文化系统内的道德空想主义、均平主义与专制主义展开深入揭露与批驳。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在实践理性、社会理想以及价值目标等存在精神的契合性,才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化和儒家文化是对我们影响最大最深的两种文化,有必要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儒家文化本质化,剔除儒家文化的糟粕,使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和儒家文化;接着分析二者之间的共同点;重点放在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点,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阐述:第一,社会理想层面;第二,思维方式层面;第三,人格模式层面。马克思主义文化建筑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前提之上,在对西方传统哲学文化的历史反叛和现实扬弃之中,开启了重新理解文化精神的“实践”、“现实”、“人的解放”等新维度,进而具体展现出马克思文化的多重性的阐释框架;而儒家文化讲求“孝顺,忠诚,信仰,礼貌,正义,诚实,羞耻”基本核心是“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发展普遍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指导理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认同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基于重庆市10所高校1 5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认知度、接受度、评价现状、学习与拒绝的原因等四个方面的认同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自觉、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人民群众的实践自觉的三者和谐互动与有机统一,创造与发展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的特殊形态,二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两个主要面相,在此进程中,生成了两种主要形态,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以革命遗迹为"底板"的红色文化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再造的产物,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展望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讨论也逐步深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如简单化倾向、急于求成等,要克服和避免这些问题,重要的方面是应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入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文化哲学范式下加以把握,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现代西方先进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任务定位在西方先进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进而创造出新的中国文化上。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理想追求和客观世界认知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是二者能够融合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墨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发挥了指导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刍议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的外来社会思潮,能够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仅仅是因为其满足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的现实需要,更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精神上是相融相通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辩证关系的梳理,试图找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契合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前进,,是一种过去与未来的发展性指向,其中蕴涵着如何对待中国文化的过去,即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在建构先进文化的视阈中,对传统文化应当持以“弘扬与超越“的态度,坚持文化要素与文化结构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西递、宏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村落,楹联文化显示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楹联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现时代,如何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实现德育思想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方式,担负着国际间信息与语言文化交流传播的使命.译者要尽可能多的储存文化背景知识并充分激活内化在大脑中的文化图式,来加深对源语的解读.将文化图式理论运用于新闻翻译实践之中,从文化图式相符、文化图式相异和文化图式缺省三个角度来分析英汉新闻文化图式的异同,并结合大量实例来探讨文化图式视域下新闻翻译的策略,达到高效准确传递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和主干,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新兴文化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内容,对文化的种类、形式、格局等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原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优势需要新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业态融合发展,有利于突出中原文化的优势和亮点,提升社会文明水平,促进国家和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河南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基于对中原传统文化以及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河南做好中原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进一步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之源,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需要从顶层设计、校园文化、社团发展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应对、化解这些矛盾,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了一个文化认同空间,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不仅有助于社会合力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国际形象塑造。只不过,在现实的媒介呈现与传播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也恰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瑰宝的毛泽东辩证法理论的形成,既是对中国传统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理论继承和超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不仅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方法,而且影响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推动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形态和精神食粮,同时也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更为深厚的思想价值观念。吉林化工学院在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发挥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功能。以此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的信仰和价值观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内涵去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