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研究热回收新风机组工作原理及风量控制技术,通过实验反映风量与噪声、热负荷、新风-空调系统功率的关系,并验证在热回收新风机组与空调器配合使用情况下,风量自适应控制的可行性与优越性,为热回收新风装置风量控制的优化提供实证。  相似文献   

2.
当前不基于外部传感器的恒风量控制技术的控制性能有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动态恒风量控制技术.构建降阶龙贝格负载转矩观测器,实现风机负载转矩及风道参数的实时观测,并进一步计算风压与风量.将实时计算的风量作闭环PI控制,形成风量-转速-电流三环控制.实测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风量控制精度高,且无需外部传感器,可有效兼顾实现低成本与高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3.
当前不基于外部传感器的恒风量控制技术的控制性能有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动态恒风量控制技术.构建降阶龙贝格负载转矩观测器,实现风机负载转矩及风道参数的实时观测,并进一步计算风压与风量.将实时计算的风量作闭环PI控制,形成风量-转速-电流三环控制.实测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风量控制精度高,且无需外部传感器,可有效兼顾实现低成本与高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
当前不基于外部传感器的恒风量控制技术的控制性能有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动态恒风量控制技术.构建降阶龙贝格负载转矩观测器,实现风机负载转矩及风道参数的实时观测,并进一步计算风压与风量.将实时计算的风量作闭环PI控制,形成风量-转速-电流三环控制.实测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风量控制精度高,且无需外部传感器,可有效兼顾实现低成本与高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当前不基于外部传感器的恒风量控制技术的控制性能有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动态恒风量控制技术.构建降阶龙贝格负载转矩观测器,实现风机负载转矩及风道参数的实时观测,并进一步计算风压与风量.将实时计算的风量作闭环PI控制,形成风量-转速-电流三环控制.实测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风量控制精度高,且无需外部传感器,可有效兼顾实现低成本与高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6.
当前不基于外部传感器的恒风量控制技术的控制性能有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动态恒风量控制技术.构建降阶龙贝格负载转矩观测器,实现风机负载转矩及风道参数的实时观测,并进一步计算风压与风量.将实时计算的风量作闭环PI控制,形成风量-转速-电流三环控制.实测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风量控制精度高,且无需外部传感器,可有效兼顾实现低成本与高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7.
电站锅炉风量测量装置准确度差、标定复杂。提出一种锅炉总风量软测量方法,通过分析煤燃烧产生热量与消耗空气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利用热量-氧量计算风量的基本公式。从理论上可以消除未完全燃烧损失影响,因此热量计算过程相对简单。进一步经过煤质和空气湿度修正后,可以采用干烟气氧量或湿烟气氧量计算风量并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最后引入给煤量信号进行动态补偿,可保证软测量风量的动态响应速度同实际风量相一致。在一600 MW机组上,通过实验对比不同负荷工况下软测量风量与实际测量风量,结果表明软测量准确度好、动态响应速度快、受煤质变化影响小,能够满足现场需要。  相似文献   

8.
电站锅炉风量测量装置准确度差、标定复杂。提出一种锅炉总风量软测量方法,通过分析煤燃烧产生热量与消耗空气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利用热量-氧量计算风量的基本公式。从理论上可以消除未完全燃烧损失影响,因此热量计算过程相对简单。进一步经过煤质和空气湿度修正后,可以采用干烟气氧量或湿烟气氧量计算风量并具有更高的准确度。最后引入给煤量信号进行动态补偿,可保证软测量风量的动态响应速度同实际风量相一致。在一600 MW机组上,通过实验对比不同负荷工况下软测量风量与实际测量风量,结果表明软测量准确度好、动态响应速度快、受煤质变化影响小,能够满足现场需要。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电厂1000 MW机组出现磨煤机一次风量测量不准的问题,结合风量测量原理,得出速度分布不均是风量测流不准的原因。然后对磨煤机入口前一次风道,运用Fluent进行数值模拟,并建立标准k-ε湍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测量点的数据是可代表整个测量截面的,并不会出现数据不准确的问题。风量测量厂家现场供货的正、负压侧测量管未能一一对应,仅有3个负压侧,与测量截面速度平均值误差较大,导致风量测量不准确;重新供货后,现场风量测量准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换气扇风量测量装置及检测方法的研究,分析了影响风量测试结果与不确定度评定的各种因素,解决了风量测试装置设计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