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河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调查,并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方法 2013年从河北省11个设区市餐饮环节和流通环节采集8类4 251份食品样品。按照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8类4 251份食品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7株,检出率为1.81%,除婴幼儿食品外均有检出,检出率在0%~3.37%之间;不同包装类型和不同类型采样地点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河北省8类食品中的速冻米面食品、流动早餐和烧烤食品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较重,街头食品、零售加工店和学校周边小商铺是重点关注治理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结果,以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标准,对某市2021年1—12月定期采样的10类常用食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分析其阳性检出率.结果:897份10类常用食品中,检出...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因此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效地开展食品质量检验,能够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所以,相关人员应充分重视食品质量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一、食品质量检验的影响因素1.食品采样设备和样品采样。在食品质量检验中,其结果会受到食品样品采集标准和原则的直接影响。工作人员在对食品样品进行选择时不可以随机或者随意选择,所选择的食品应具有  相似文献   

4.
<正>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增加,所以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食品检验能通过科学手段,确定食品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以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威胁。确保食品安全是食品检验工作者的职责,本文对食品采样工作的方法及制备做出分析,确保抽取的食品采样样品具有代表性,同时也能更好的完成检验任务。在食品检验过程中,采样是对食品进行检验的第一步,就是从要检验  相似文献   

5.
<正>食品检验的相关内容食品检验一般由样品的采集、样品的保存、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前处理和食品检测技术的方法选择等五个方面操作基础组成。采样中的一个化学检验的基础步骤是从某原料或产品的总体(通常指一个货批)中抽取样品,这个过程称之为采样。给予对食品的采样也要求比较严格,其采样过程也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严格采样:(1)不能"大众采样",样品要具代表性;(2)采样方法要严谨规范,不得随意、  相似文献   

6.
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人们对食品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通常包括食品采样、食品制备、样品管理等关键环节。食品采样要保证所采样品具有代表性、时效性、完整性;食品制备要保证制备工具清洁、干燥,不与所制样品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样品管理要保证样品存放环境符合相应标准,不同样品按不同储存环境进行存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检验结果。因此,保证食品采样、食品制备、样品管理符合食品检验检测的要求将对后续检验结果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结果,以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严格按照《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标准,对济宁市2019年1—12月定期采样的8类常用食品(生鲜猪肉、生鲜牛肉、生鲜羊肉、生鲜鸡肉、冻虾、冻带鱼、凉拌菜与冰激凌)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分析其阳性检出率。结果:567份8类常用食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7份,阳性检出率为4.76%,其中包括生鲜猪肉6份(5.94%)、生鲜羊肉5份(6.02%)、生鲜鸡肉5份(5.10%)、冻虾4份(7.69%)、冻带鱼2份(3.28%)以及凉拌菜5份(11.63%),生鲜牛肉与冰激凌均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的风险,其中以凉拌菜的污染风险最高,应加强该方面的防控,以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在食品检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采样、仪器设备检测校准、操作流程控制等各个基础环节,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体现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本文从分析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入手,探讨和研究影响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各类因素,进而从过程控制的角度结合每一道流程,提出提高食品检验检测准确性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肉类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分析其分布特点,评估其暴露风险,方法:采集广东省各地销售的肉类食品,对其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并针对其样品包装、采样地点类型、食品类别、采样时间、采样地点等情况分别讨论,最后计算人群食用肉类摄入亚硝酸盐的日均摄入量并以此作为暴露风险评估标准。结果:2012~2016年,从广东省共采集的3844份肉类食品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均值为0.00262g/kg,超标率为0.94%。结论:广东省主要肉制品的亚硝酸盐残留情况尚算乐观,且含量和超标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广东省居民肉类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暴露情况对于各年龄段人群来说总体处于安全水平。存在亚硝酸盐残留量过多的样品主要是散装的、流动摊贩销售的肉类食品,其中火腿和火腿肠等食品情况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郑水根 《食品科学》1989,10(1):58-59
在对散装酱油、酒类等液态食品作卫生检测时,通常采用“提子”、“漏斗”将样品接入采样瓶的“开放式”采样方法,样品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本文介绍的“液态食品封闭式无菌采样器”,保证了样品在采集过程中免受微生物污染,从而提高了对产品卫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随着我国食品卫生法规的深入贯彻,食品生产企业相继建立了卫生检验室。但笔者发现,检验人员在对散装酱油,酒类等液态食品抽样作微生物指标检测时,常因使用了不洁净的采样器具,导致检测结果发生误差。为此,笔者试制成“液态食品封闭无菌采样器”,保证了样品在采集过程中免受微生物污染。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广佛地区销售食品的动物源性成分和氯霉素残留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根据现行标准分析市场中60份牛肉、猪肉、鸡肉及其制品中牛、猪、鸡、鸭源性成分和氯霉素残留。 结果 共检出14份掺假样品,总掺假率为23.33% 。掺假情况主要 集中在牛肉和肉糜制品中。有一份样品检出氯霉素,残留量为0.556 μg/kg。按采样场所来看,产品质量和购买场所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动物源性食品掺假现象在广佛地区较为严重,氯霉素残留也存在一定程度非法添加。进一步开展动物源性食品源性成分和兽药残留检验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281份食品样品展开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研究。结果:在281份食品样品中,一共检测出25份致病菌阳性样本,阳性菌株29株。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弯曲菌(9.09%),最低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42%)。结论:本次研究中的281份食品样品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以蜡样芽孢杆菌以及沙门氏菌为主。加大对食品安全性的检测,对餐饮食品加大监察力度,加强对肉制品、水果等致病菌的检测尤为重要,值得引起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升食品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同时结合本次能力验证实验,总结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控制要素,寻找操作中的问题,讨论控制措施。方法:依据我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下发的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要求的检验方法对编号为CODE0477、CODE0884、CODE0861的3份巧克力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增菌、分离、生化、血清学鉴定。结果:CODE0477、CODE0884未检出沙门氏菌,CODE0861结果为检出沙门氏菌,3份检测样品的检测结果评价均为满意。结论:通过能力验证实验可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同时也为处理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广东省流通食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GB 478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对2016年检验的6类食品进行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16份样品中共检出不合格样品39份,总体合格率为98.79%。不同微生物项目的检验结果中,菌落总数的合格率相对最低,为99.19%。检验的6类食品中速冻食品、方便食品和水产制品检出不合格样品,方便食品的合格率(97.2%)相对最低。结论 广东省食品微生物污染整体状况较好,建议对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方便食品、水产制品进行重点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云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 并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 为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6年从云南省16个地州市农贸市场、超市及酒店餐馆采样并监测14大类食品, 共计23723份。检测方法按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进行。结果 23723份样品中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75株, 总检出率为2.85%; 7年的检出率从0.92%~11.13%, 2010年检出率最高, 2016年最低, 总体呈下降趋势; 全省16个地州市, 检出率在0.99%~6.91%, 其中昆明市、普洱市、丽江市检出率较高; 14类食品中有11类检出, 检出率在0.23%~6.68%, 其中肉与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餐饮食品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 4种不同的采样环节检出率在0%~5.83%, 其中生产加工环节检出率最高; 不同季节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预包装和散装样品的检出率分别为0.96%和3.94%, 散装食品检出率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结论 云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严重, 需从食品的原料、加工、运输、储藏以及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控制, 从而有效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6.
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验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卫生检验工作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形势,根据进出口工作的实践,提出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食品保质期与检验周期存在一定的冲突;抽样方法不尽完善;标准不适应工作的需要;检验方法和手段落后;检验成本核算过低。建议对保质期短的食品的生产企业实行HACCP管理;修订我国的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采样方法;统一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根据需要增加新标准,增减原标准中的项目;采用先进的检验仪器、试剂、方法;按成本重新核定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以及微生物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疾控中心27例明确诊断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其食用过的食品、呕吐物、粪便进行检验,同时对8名中毒事件厨师进行手试子检验,同时对5个中毒事件食品操作间进行采样检查,调查中毒原因。结果:在27例患者的食品中检验出22株细菌、在呕吐物中检验出13株细菌、在厨具中检验出78株细菌、手试子检验出35株细菌、粪便中检验出28株细菌,共176株细菌。细菌种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所占比例最高(38.6%),其次为沙门菌,而后依次为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与金黄葡萄球菌。结论:微生物检验能够明确细菌感染具体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街头糕点食品卫生质量管理,我们于2002年5月上旬对我县城区街头糕点进行了卫生质量监督及采样检测。本次共抽检各类糕点样品6种56份,分别作细菌学、理化指标检验。采样和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19.
季建刚 《食品科学》1990,11(3):33-36
本文就《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一)肉和肉制品采样问题;(二)不同性状食品进行定量检验时样品的处理问题;(三)关于金黄色萄葡球菌的检验问题;(四)关于致病菌检验方法,以及《食品卫生标准》中各种食品的致病菌检测问题和要求增加食品中毒素检验指标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也提及了增加食品中病毒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0~2016年云南省市售熟肉制品和餐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方法 在全省16个州市县中选取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及餐饮环节等为采样点, 随机采取熟肉制品1465份和餐饮食品3674份, 按照GB 4789.3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及《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 1465份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2.18%(32/1465), 3674份餐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率为1.44%(53/3674)。在不同流通环节中, 熟肉制品和餐饮制品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便利店和超市, 分别为9.09%(5/55)和1.67%(3/180)。在不同的监测地区, 熟肉制品和餐饮制品检出率最高均为昭通地区, 分别为7.8%(11/141)和7.17%(18/251)。结论 单增李斯特菌在熟肉制品及餐饮食品中均有检出, 说明云南省的食品中存在一定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对消费者的安全有潜在风险, 相关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强监管,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