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谢氏丙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发酵产维生素B12(VB12)和维生素B2(VB2)的工艺条件。在培养时间、糖蜜浓度、温度、接种量、装液量、发酵初始pH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对混菌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糖蜜浓度20%(v/v),装液量100mL/300mL三角瓶,混菌接种量18%(v/v,单菌接种量1∶1),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h,初始pH7.0,在此条件下VB12与VB2的产量分别为262.54mg/L和10.14g/L,产量较单菌培养时的最高产量分别提高了13.16%和12.42%。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B12的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维生素B12 的生理特性、产生菌、生物合成途径 ,以及发酵生产和测定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并对目前维生素B12 发酵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前景作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5.
维生素B12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贫血、神经系统疾病、出生缺陷、评价指标、营养强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维生素B12结构复杂,且含量很低,提升其检测手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文对国内外维生素B12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法,微生物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测定法,电化学传感器方法,表面离子共振检测,荧光分子探针方法等,涉及光谱学、电化学、免疫学、色谱和微生物等学科。重点对维生素B12检测方法从技术原理、操作特点、分析效果以及应用范围作简单述评,最后对维生素B12检测技术手段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发酵食品中维生素B12的含量及分布,利用微生物法对大豆发酵食品(3种类型腐乳、韩国大酱、纳豆、豆汁)及奶酪中维生素B12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3种腐乳中,臭腐乳维生素B12含量最高,达到(3.57±1.08) μg/100 g,红腐乳和白腐乳分别为(0.48±0.21) μg/100 g和(0.41±0.16) μg/100 g;除腐乳外,纳豆(0.50 μg/100 g、0.20 μg/100 g)、韩国大酱(0.97 μg/100 g、0.10 μg/100 g)、豆汁(熟)(0.52 μg/100 g)的维生素B12含量均低于臭腐乳。虽然个别奶酪样品中维生素B12含量最高可达1.54 μg/100 g,但其总体维生素B12的分布及含量也均低于臭腐乳。 相似文献
7.
8.
9.
该文主要研究菌悬液放置时间与培养菌液对菌落总数的影响,并将含维生素B_(12)的培养菌液用于测定4种腐乳(红腐乳、白腐乳、青腐乳和玫瑰腐乳)中维生素B_(12)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佳的菌悬液放置时间为1 h,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类型的腐乳维生素B_(12)含量存在显著差异。4种腐乳中,青腐乳发酵的最为彻底,并具有最高含量的维生素B_(12),其含量是红腐乳和白腐乳的10倍多,高达7.01μg/100 g。其次是玫瑰腐乳,玫瑰成分经过发酵后会产生较多的营养成分,维生素B_(12)的含量也较多,达3.84μg/100 g。红腐乳和白腐乳中维生素B_(12)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63μg/100 g和0.49μg/100 g。 相似文献
10.
西藏灵菇发酵奶发酵过程中部分维生素和乙醛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标准检测要求,对西藏灵菇发酵奶发酵过程中部分维生素和风味物质转化过程进行了检测.在标准条件下对维生素C,维生素E,核黄素和风味物质乙醛转化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发酵终点时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1.58 mg/100g.维生素E质量分数为0.184mg/100g,核黄素质量分数为0.180mg/100g.各项指标均高于酸奶对照组和国家标准.而风味物质乙醛的质量分数为18.74mg/kg.在国家标准要求范围内.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其营养特性、保健功能和生产转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3.
目的建立微生物法测定肠内营养粉剂中微量维生素B_(12)的含量。方法以莱士曼氏乳酸杆菌为实验菌,在测定用培养基中供给除维生素B_(12)以外的所有营养成分,(36±1)℃培养19~20 h,采用比浊法测定。结果维生素B_(12)在0.001~0.01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肠内营养粉剂中维生素B_(12)的含量为2.9μg/100 g。结论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肠内营养粉剂中微量维生素B_(12)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用微孔板检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维生素B12的方法。方法 基于微生物原理的检测方法, 缩小样品的培养体积。样品经提取后, 分装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 在培养基中加入0.05%的菌悬液, 混匀后分配到含有样品和标准品的微孔中, 培养后直接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结果 本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0.9987, 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2.7%~98.7%之间, 重复性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在1.03%~1.73%之间, 6种不同含量的样品同时用GB 5413.14-2010方法和本方法检测维生素B12, 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快速, 操作简单, 稳定性高, 检测成本低, 可大批量样品同时检测, 适合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维生素B12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婴幼儿食品和乳制品中维生素B12测定方法(GB5413.14-2010),分析国标的实验关键点.虽然微生物测定方法不易掌握,但通过实验经验归纳总结和实验关键点控制,GB5413.14-2010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都可以得到理想结果.本研究对于质量分数甚微的维生素B12测定、低于仪器最低检出限的维生素测定、具有生物活性的维生素的测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法测定B族维生素片中9种维生素B成分的含量。方法:样品中的叶酸经0.3%氨溶液超声提取,样品中的生物素、维生素B12和泛酸经水超声提取,样品中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和烟酰胺经0.1%盐酸超声提取,经C18柱分离,以甲醇-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泛酸和生物素在205 nm波长处进行检测,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烟酰胺在256 nm波长处进行检测,维生素B6和叶酸在287 nm波长处进行检测,维生素B12在361 nm波长处进行检测。结果:9种成分能实现较好地分离,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为91.8%~106.9%,RSD为0.2%~4.8%,方法的检出限在0.05~4.7 mg/kg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快速简便、精密度和重复性好,能快速完成保健食品B族维生素片中9种维生素B成分的测定,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氰钴胺、动物蛋白因子、抗恶性贫血维生素,是一种由含钴的卟啉类化合物组成的B族维生素,也是唯一含矿物质的维生素,因其含钻而呈红色,又称红色维生素,是少数有色的维生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空纤维膜发酵罐生产维生素B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四川食品工业科技》1997,16(2):30-34
为提高维生素B12的微生物产量,我们用一个中空纤维模来培养生产维生素产生者的微生物。与间歇培养相比较,经过除去生长抑制物,可以获得很高浓度的菌体和维生素B12。通过这种培养,我们用Propincmibacterium.shermanic制得227g/l的平回脆和52mg/l的维生素B12;用Butyribacterinm。Mcthylofrophicam制得33.4g/l的干细胞和92.5m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