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洁  乔杰  洪亮平 《城市规划》2023,(5):106-120
县城是我国重要的城乡人居形态,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是实施我国双碳战略的重要领域。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影响,山地县城建设面临建设用地局促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双重约束,高度形态管控是处理好就地城镇化空间容量和山水生态安全格局之间矛盾的关键技术支撑。传统高度形态管控路径偏向引导经济“增量”空间集聚,缺乏对地方山水格局传承和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的技术回应。研究以浙南山区永嘉县上塘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梳理绿色低碳建设与山地县城高度形态管控的空间逻辑,提出以山水融入为基础建立空间秩序框架,以主客互馈为原则满足空间价值需求,以山城眺望为支撑建构空间管控途径。借助山城视觉互馈的技术方法,提出山水融入目标下的高度形态管控指标体系,构建“主客互馈”的整体管控数字模型并建立“空间高度+控制强度”双维管控机制。最后,在山地县城总体城市设计中,从整体空间结构重塑、视廊景观层次丰富、城市魅力界面优化三方面实现高度形态的绿色低碳管控及其空间技术传导。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旨在寻求大而专的城市建设中忽略了的城市人本尺度,找出造成了一系列的"城市病"的诱因。并且通过深刻理会张永和在《小城市》一文中对于城市问题的诊断,明确"开放街区"在我国推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认知转变,找回离人们越来越远的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4.
自然山体的保护与显现具有多重价值.山体相临地段的城市开发受不同目标的多元约束.本文以南京浦口求雨山地段高度管制研究为例,从视域范围、高度取值、评估与修正等方面讨论了基于自然山体景观显现的多维度立体化视觉分析与高度控制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空间是建筑与聚落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对巴拉河流域山地聚落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建立一种科学的、理性的山地聚落空间量化分析的方法。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综合运用建筑学、规划学、GIs与地理学、景观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手段,构建起一个对巴拉河流域山地聚落进行空间形态量化分析的方法体系,并将这种方法体系运用于对山地聚落群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浙江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特征及发展动力,对这27个试点镇根据各自的特征划分为七个主要的类型,并分析了每种类型的小城镇的要素优势及从“镇”到“市”的发展路径.进而结合“第三意大利”案例研究的经验总结提出了专业化的产业集群如何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公共干预及规划的引领,包括完善的空间规划机制,实现小城镇产业集群与小城镇的良性互动发展,进而实现这些小城镇从“镇”到“市”的转换,更好地发挥小城市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是我国山海城市经自然与人工长期互动形成的多尺度、多维度视觉关系集合。文章针对当下山海城市景观文脉断裂问题,从我国城市景观营建传统方式着手,总结了“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在格局、脉络和肌理方面的特征,并以厦门为例,借助舆图、八景、诗词等资料研究以及“山海城图”的六步绘制,探讨了“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的解析与重构路径。在规划设计中传承“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有利于山海城市景观特色的深挖与彰显,对根植于我国本土文化的城市景观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岩   《中国园林》2020,36(2):59-64
通过对比利时运河小城达默的历史演进、形态演化及背后作用力的分析,研究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式。发现除了少数情况下发生典型的"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城市发展方式外,大多数情况存在由地方政府执行,但反映实际使用者意志的"弱自下而上"途径,并延伸了"自下而上"城市设计途径的内涵:包含有使用者所构成的社区意志属性的城市发展途径。同时发现,在时间进程中,"自下而上"的城市设计途径存在演变现象:从单纯的基于个体生活的"强自下而上"的建设方式,逐渐转变为由自然、经济、生活、文化等多重因素引导,并由社区管理者和市民共同实施的"弱自下而上"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现“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出新战略、新使命和新要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建设“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目标,纳入碳排放相关指标,在“两个维度、三个层次、四种类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聚焦规划管控体系,围绕“双碳”战略下“管什么”“如何管”的问题,对目前上海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情况进行再审视,分析其中管控要素覆盖、各级规划传导,以及政策和技术支持等问题,借鉴国外面向碳中和规划经验,提出管控体系构建思路,针对规划管控内容、技术要点和实施保障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建筑理论与设计创作之中,"平滑"思想研究正日益成为重要的美学思想,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认识思维。林恩受德勒兹"平滑"思想的直接影响,早期提出"平滑空间"理论。"平滑"形容自由、开放、不受理性束缚的思想。"平滑"思想为当代设计师的作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实践启发意义。"平滑空间"意味着无中心化的组织机构,无边界,无限制,人们在空间之中自由的游动。文章全面的考察当代"平滑空间"的探索,总结其嬗变带来的影响,以更深刻地认识在设计观念多元化的今天,运用在建筑设计、空间设计的空间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生成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彝馨 《城市规划》2015,39(7):107-111
广东省高要地区有多个"八卦"形态的聚落,长期以来,官方宣传与部分学者认为这些聚落的营造理念来源于太极八卦思想,认为它们是模拟太极八卦。通过空间观测技术,本文初步定义了"八卦"形态聚落的概念,统计出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的数量与方位,描绘出其分布范围与总平面图。通过田野调研和图解分析,发现"八卦"形态聚落的道路、建筑、数理、方位等与八卦图式皆有大量不符之处,模仿八卦图式的传说有穿凿附会之嫌。"八卦"形态聚落有明显的防灾和适应社会形态的优势。其生成有防止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内因,在发展过程中适应了社会形态,并受太极八卦与风水观念等影响,形成了当前的这种特殊形态。营造最优生存环境是"八卦"形态聚落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建筑高度的适度提升不仅有利于土地和资源的集约利用,而且为人类生活活动空地的预留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具有保护环境和生态、促进社会公平、体现城市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西安曲江新区尝试通过建筑高度的"生长力"评价对不同地段建筑高度的发展潜力进行判断,在城市立体空间生长综合效益的量化平衡基础上,以节约土地、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益为目标,构建城市建筑高度"生长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紧凑城市"理念下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现代书籍设计之于多元化的互联信息时代,亟待解决的是最优化的架起作者——书籍——读者之间心灵的桥梁,守住这片属于书籍的物质文化园地。毋庸置疑,书籍形态设计的"人性化"成为这无垠沙漠里的一片绿洲,如同雪中送炭一般。本文以如何进行"人性化"的书籍形态设计为着眼点,从"人性化"的角度对现代书籍形态设计进行二元分析,以期能充分的理解和认识现代书籍、乃至现代书籍形态设计的状况,进而有效的完成现代书籍形态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7,(12)
景观节点的开发和保护,对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品位意义重大,尤其对于有世界知名品牌的香格里拉。本文以"3S"为技术依托,进行三维地形模拟,重点模拟香格里拉县城有标志性的6处景观节点,并对它们进行视线分析和视阈走廊分析;通过景观节点周围建筑高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进而确定各个景观节点周围合适的建筑高度及开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扩张与人口增长,当代城市环境中的固废处理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冲突亦日益增长;同时,前固废设施场地又具备较高潜质转变为城市开放空间。鉴于此背景,提出“城市固废景观”概念,将特定城市范围中主要固废处理设施集群的时空演变与再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棕地再生的“压力—动力”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当代固废处理设施体系的演变及其再生的案例研究,阐释其“城市固废景观”的再生机制。归纳其固废处理设施的三阶段演变历程与由聚集转向分散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合固废设施演变进程中垃圾填埋场集群向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转型的特征、政府管理导向与政策计划解析,阐述推动其“城市固废景观”可持续演变的区域性机制。从城市角度认知与研究固废处理设施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土地再生的新视角,旨在为当下中国城市塑造更加“生态-社会”双维度可持续的“城市固废景观”体系提供研究路径与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东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特殊空间形态与特殊的移民社会结构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其同构现象,指出八卦形态聚落具有移民社会伦理关系适应性:适应了移民社会的保守策略、移民社会的伦理结构,同时适应了移民社会的阶级分层形态。  相似文献   

17.
江浩波  宋孟坤  肖扬 《风景园林》2022,29(10):122-129
城市滨水区品质提升对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意义重大。既有滨水区品质评价研究主要基于人与自然环境的主动互动视角,而基于视觉感知的人与自然环境被动互动视角的研究尚未系统展开。基于街景分析技术,构建滨水空间视觉景观舒适度评价体系,对上海“一江一河”滨水空间进行视觉景观舒适度评价。研究发现,上海 “一江一河”滨水空间视觉景观舒适度的空间分异现象显著,线性滨水空间的连续性有待提升。由此以期为城市高品质发展和精细化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近20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有一部分城镇在由农村不断纳入城镇建设范围的过程中,仅仅只是完成由农村向建制镇的转变,城镇化水平不高,许多村庄还保留在城镇的中心区,从城镇景观到居民生活方式,城镇与农村区别不大,成为看上去与之协调的“城中村”,城镇也成为城乡高度混合型的城镇。但随着城镇进一步发展,“城中村”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势必成为此类城镇建设的障碍。本文以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为例,分析“城中村”分布、人口结构、用地结构的特征,提出城乡高度混合型城镇“城中村”的改造建议。一、夏津县城区“城中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置换的视角,论述该政策对村庄迁并整合带来的契机。构建了耕作半径约束下的村庄耕地获得潜力与空间迁移成本的定量分析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中基层村选择的方法,并以高密市阚家镇为例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