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摩登禅性建筑师姚仁喜有两个标签最为人熟知:其一是他在设计中坚决而彻底的"摩登"风格,其二是他对于佛学的深湛造诣。熟读佛经的姚仁喜想必了解"摩登"一词的渊源。这个最早见于《楞严经》中"摩登伽女"之名的词汇,在上世纪20年代因其与modern谐音而被赋予了"现代"的含义。随着从"摩登伽女"到"摩登女郎"的演绎转换,及至1930年代,"摩登"一词逐渐与"时髦"同义。时至今日,"摩登时代"早已远去,而"摩登"一词也逐渐沉没于社会集体记忆的深处。然而,在笔者看来,"摩登"概念的退隐殊为可惜,因为它有着"现代"一词所不易传达的微妙精义。自严复译介《天演论》之后,百多年来中国主流文化所默认缺省的"进化论语境",令"现代"成为"进步"的目标描述。这个被文化预置的价值高位,让"现代"一词在中文语境中更多凸显出面向未来的理想、美好而永恒的乌托邦语义,同时也因此遮蔽了"现代"概念原义所涵括的  相似文献   

2.
正姚仁喜是台湾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在两岸建筑界扎根已久的他是目前中国深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实践者。他说他的设计中没有太多理论的东西,他创作最大的动力就是追随自己的内心和个性,"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爱好电影的姚仁喜尤其关注空间的戏剧性,他认为建筑的艺术内涵并不仅限于营造美观的形式,而更关乎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他没有用夸张的造型或奇诡的材料去突破传统,相反,他讲究建筑比例,追求材料和工艺细节,这使得他创造的每一处空间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此,我们特意筹划了这期专辑,通过人物专访、学者解读以及作品展示向大家展现建筑师姚仁喜对建筑执着追求背后的那份情感倾诉与表达。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建筑学者麦耶(Ulf Meyer),2012年发表了英文世界首部介绍台湾建筑的专著《Architectural Guide Taiwan》(中文版书名为《台湾最有意思的建筑》)。书中将王大闳、李祖原、姚仁喜同列为台湾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而麦耶形容姚仁喜如"闪电般崛起",作品已然超越上一代。王大闳、李祖原、姚仁喜可视为台湾现代建筑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年代,努力突破政治、环境的限制,企图将中国文化融入现代建筑,与现代生活对话。生于北京,20世纪50年代来台定居的王大闳,以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与工法,在建筑中简化中式图样,却保存留白、神秘等中国文化氛围。代表作台北中山纪念馆,在传统中国"宫殿式屋顶"中融入现代建筑飞扬的线条,被誉为台湾第一栋现代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4.
动态     
<正>时间的盐:姚仁喜的建筑三十年2015.6.28北京2015年6月28日,姚仁喜先生"建筑三十年"专题讲座在CBC中华圣公会教堂成功举办。此次讲座为姚仁喜大元建筑工场成立30周年之际,《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CBC(China Building Centre)联合大元建筑工场共同主办的30x30——姚仁喜大元建筑工场展览暨系列专题讲座之一。本  相似文献   

5.
<正>主设计师简介姚仁喜,"姚仁喜/大元建筑工场"创始人,1975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1978年获得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建筑硕士学位。2009年取得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并于2014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AIA)授证为荣誉院士。自出道以来佳作迭出,荣誉不断。2005年,荣获柏克莱加州大学环境设计学院颁发的"杰出校友奖";2007年成为台湾最高文化艺术奖项之建筑类第十一届得  相似文献   

6.
对于"清境原舍"民宿来说,"他者"一词是对于项目与当地关系的定位前提,体现出项目与当地之间各种富有张力的关系,而"物性"则是理解建筑师设计意图的关键所在,关联着建筑中颇多富于匠心的策略和细节。文章叙述了建筑作为项目外在条件和建筑师内在坚持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他者"和"物性"二词相互缠绕并最终交汇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8)
女汉子"一词一经出现就受到热捧。在高校中,有一部分女大学生以"女汉子"自居,"女汉子"作为高校的一类群体,她们的心理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文章对高校"女汉子"的心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社会各界对该群体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减灾"一词出自浙江一般认为,"减灾"一词来自于国外,是舶来品。在"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年)活动后开始流行并广为人知。实际上其被提出时间更早,我们在"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初期发现,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使用过"减灾"一词,其以短文形式发表在《中国地震报》上。如1954年6月,中央气象局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气象工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民工潮"成为描述中国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流动的专用名词,然而,近几年来,"民工潮"慢慢演变成"民工荒"。特别是2007年以来,"民工荒"一词在网络、电视等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随之"民工荒"现象也随之进入大家的关注当中。本文试图分析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中"历史(History)"一词拆开看是his-story--"他-故事",直接的解释就是历史是在时间的历程中男人们的故事;同样,"人类"一词以前的用法是"mankind",也是"男人-类".难道历史和人类只有男人吗? 只有男人会有历史和人类吗?为什么不能是her-story?人类不能是womankind?女性主义者们从开始就对这两个词提出了疑问.History已经是固定的用法不好造出一个新词来代替了,而"人类"这个概念,现在更多地使用humanity这个具有中性元素的词语来表达了,这恐怕不能不说是女性主义运动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4,(11):104-105
在设计界,台湾著名建筑师姚仁喜虽然在设计上并没有走风格化、符号化的路径,但他的可识别性仍然很高,因为他不仅仅翻译出版了不少佛教书籍,而且还设计了非常多的现代宗教建筑。在设计上,他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倡导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融合,在张扬地方性文化上也着力很多,这些都值得当下大陆设计界借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1)
文章认为"形素"、"词素"、"语素"这三个术语同出一源,都来自西方语言学中的"moypheme",但所指不同,"词素"、"语素"并不是在语言单位的同一层面上,"语素"是和"词"平行的一个语法单位。"词素"是词的构成成分,是由词切分出来的下位单位。不能因为汉语词的确定存在诸多问题,而"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语素"的确定先于词,就用"语素"取代"词素"。  相似文献   

13.
正"衍生的秩序"是2008年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的伊东作品展标题。这一词源于量子学家波姆(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哲学性的观念—"暗示性的秩序与明示性的秩序"。)波姆讲过,"在自然与宇宙里的自由变化,最终也是由衍生的秩序所形成"。这或许说明了为何多年以来,伊东都在他东京涩谷区办公室最显眼处摆放了一尊小儿色彩鲜艳的昆斯雕刻作品:这是气球,这是水滴,也是无以名状的样子。—专栏主持:赵春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德国重要的建筑师和理论家,被称为“德国有机建筑之父”的胡果&#183;赫林提出:有机的本质是观察自然发现的。他认为设计中应排除人为几何及数学的规则,观察事物运行的机制与类型,分析其组织法则和秩序的关联,而建筑是这些功能组织的反映。他的有机建筑观集中体现在其作品伽考农庄中,并影响了汉斯&#183;夏隆等人的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
作为诗歌,《诗经》中的作品在吟诵时是带有节奏感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在阅读时,都是两字一拍的二拍子节奏,节奏稳定,明快,音乐性强。"关关雎鸠"中,"关关"是叠音词,"雎鸠"是专有名词,这两个词各算一部分,意义上的节奏与阅读的节奏一致,但是"在河之洲"与前一句相比,"在"是一部分,"河之洲"是另一部分,这种情况下,意义上的节奏与阅读的节奏不一致,因此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以期可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姚仁喜大元建筑及设计事务所的创办者及主持建筑师,事务所于1985年在台北成立,曾被伦敦发行的World Architecture杂志称为"台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执业表现",其本人也成为建筑界颇受推崇的建筑师和建筑创新的要角。在设计界,姚仁喜虽然在设计上并没有走风格化、符号化的  相似文献   

17.
篇首语     
<正>"建造"概念对现代主义建筑师来说如此重要,以至于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纷繁的现代建筑理念无不以建筑与工业之间的必要关联为基础。然而当建筑师专注于建筑与工业之间的对话时,用于描述这种关联的语汇却不再是"建造",而是"制造"了。与现代主义由盛而衰相应,"建造"一词渐渐淡出建筑评论的视野,这反映出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4)
苏轼以他的创造精神和杰出才干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水·龙·吟     
正李白的《宫中行乐词》中有"笛奏龙吟水,萧鸣凤下空"这样的句子:玉笛声声,龙吟细细,洞箫清彻,凤舞九天,可谓人间奇景,"水龙吟"的词牌名因此而生。但凡好诗好词,其名也颇为讲究,"水龙吟"正是其中的典型。将三字拆开一一品读,亦是含英咀华:水,老子有"上善若水"之说,最高境界的品性如同水的品性一般,利万物而不争。思而广之,世界上美的事物也如同水一般,静谧美好,隽水流长;龙,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句便道出了"龙"的无限妙处——俊美矫健、飘逸灵动;吟,吟咏、吟哦、吟诵……但凡有"吟"的词语,必然令人联想起诗人的俊逸出尘与诗歌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7)
二三十年代《申报》上的香烟广告被赋予了大量的女性意义,通过各种画面来展现不同的女性形象——权力、财富、身份等等信息被表征出来,"国货"与"洋货"的广告竞争中,吸烟的功效被夸张地渲染。经过香烟广告对女子吸烟行为的过度宣传,女子吸烟除了具有追求享乐、体验幸福的功能,更被赋予了摩登、时髦的意味,这种行为既符合交际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女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