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对转炉钢脱氧过程的分析,这项工作涉及了碳的脱氧技术,包括低碳和超低碳钢脱氧工艺,并提出相应的工艺优化方案。与之前和之后工艺合金的消耗相比可以发现,使用廉价的焦炭、脱氧剂等,降低铝合金的消耗和铝的损失,并降低上渣包的氧化性,从而降低脱氧费用和提高连续铸造毛坯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韶钢超低碳钢炉外精炼工艺进行优化,从路径选择、钢水氧含量、LF渣系渣量、RH脱碳脱氧工艺、顶渣改质技术、可浇性等方面研究改进,制定了合理的控制要求,并实际应用到超低碳钢生产中.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后钢液化学成分、温度及时间节点控制均满足生产要求;同时,钢水可浇性、铸坯表面质量均大大提高,目前超低碳钢连浇炉数已达到5炉以上,钢水收得率由75%提高到92%.  相似文献   

3.
《宽厚板》2018,(6)
分析研究转炉终点钢水氧含量影响因素,对转炉终点控制和出钢脱氧工艺进行优化改进,主要通过终点枪位、氧压、底吹模型、终渣稠化工艺控制,实现了熔池内碳氧反应平衡和各反应阶段炉渣Fe O平衡,有效地降低了转炉终点钢水氧含量,使合金收得率和钢水均质化程度得到提高,同时加速了脱氧产物的排除。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转炉炼钢脱氧工艺进行有效地分析,笔者主要针对转炉炼钢脱氧工艺的优化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究.同时进行了优化前后工艺对于资源的消耗情况的比较,从而了解到,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廉价的碳化硅和钙系脱氧剂进行脱氧,可以降低产渣量从而对脱氧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还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从转炉溅渣护炉机理角度,对炉衬损坏、终渣调整、溅渣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改进冶炼低碳钢时的操作工艺,优化溅渣护炉工艺,提高了溅渣层的抗侵蚀能力,延长了炉衬寿命。  相似文献   

6.
对45 t电炉终点碳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优化了冶炼工艺及用氧制度,改进了泡沫渣工艺.电炉氧化末期钢水碳的合格率得到较大提高,减少了脱氧材料加入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LF座包钢水中的氧含量.通过优化泡沫渣工艺,电炉炉盖结冷钢现象已基本杜绝,炉子水冷件漏水现象大幅度减少,缩短了热停时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180 t RH精炼工艺存在的真空度低、超低碳钢处理时间长、钢中氧含量高及脱硫效率低等问题,研究并优化了RH真空脱气、脱碳升温、脱氧、脱硫等工艺,使RH工作真空度提高到100 Pa以下,超低碳钢处理时间缩短至平均36.5 min,超低碳钢钢中氧的质量分数最低为13×10-6。优化工艺降低了钢中[H]、[N]、[C]、[O]、[S]等元素的含量,提高了钢水洁净度,缩短了RH精炼时间,提高了RH精炼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碳-氧反应机理的研究分析,对转炉冶炼低碳钢脱氧合金化工艺进行优化改进。优化后,转炉冶炼低碳铝镇静钢在出钢前期采用碳粉代替部分铝进行钢水预脱氧并且在出钢前期加入低价的高碳锰铁进行合金化,利用碳-氧反应脱除高碳锰铁中的碳。结果表明:铝块消耗平均降低了0.24 kg/t,锰铁合金成本降低了2.56元/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姜学锋  彭飞  张艳龙  薛文辉 《钢铁》2020,55(9):43-48
 为了进一步降低夹杂物缺陷并提高产品质量,基于碳脱氧进行了钢包顶渣改质的研究。冷轧产品的生产工艺为铁水预处理→转炉→RH精炼→连铸,为减少钢中夹杂物质量分数,需要进行钢包顶渣改质,同时降低钢包顶渣TFe质量分数。采用粒碳部分替代铝渣球的方法进行基于碳脱氧工艺的钢包顶渣改质,试验结果表明,顶渣改质效果良好,在顶渣TFe质量分数、中间包钢水游离氧明显降低的同时铸坯中Al2O3夹杂物得到优化;“30 kg粒渣+铝渣球”工艺降低生产成本5.16元/t(钢)。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铸坯全氧含量,提高钢水洁净度,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钢厂对现有工艺进行优化,通过采用转炉高拉碳和石灰渣洗工艺、精炼工序降低精炼渣中Si O2含量以提高炉渣碱度、引进铝制脱氧球加强炉渣脱氧、优化底吹氩气工艺、使用实芯纯钙线代替原硅钙及钙铁包芯线、优化连铸工序保护浇注工艺等措施,使铸坯中全氧含量在30×10-6以下炉次的比例由70.37%提高到91.16%,产品纯净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低碳钢RH工序碳粒脱氧工艺进行了论述。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工艺方案的设计,对RH工序碳粒脱氧工艺过程的到站温度、真空度、环流气体流量、吹氧等环节进行了有效控制。与原单纯使用铝脱氧的工艺比较,有效降低了合金成本,减少了夹杂物含量,提高了钢水纯净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低碳铝镇静钢的质量要求,莱钢根据各工艺控制的难点,通过优化转炉脱氧工艺,采用动态脱氧机制,实现脱氧前移,有效去除钢水夹杂物;自主研发了转炉顶渣快速调整技术,为精炼快速成渣打好基础;优化精炼工艺,实现高效低成本冶炼技术,有效缩短了精炼时间,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连铸过程絮流产生原因分析,结合工业试验结果,探讨了转炉操作制度、挡渣出钢、钢包扒渣、钢包顶渣改质、底吹氩搅拌、水口设计、脱氧工艺及喂线改性夹杂等解决连铸絮流关键控制要点。研究表明,控制超低碳钢转炉出钢碳质量分数0.04%~0.06%,控制下渣量3~5 kg/t,顶渣改质添加3~5 kg/t活性石灰,酸溶铝控制中下限,优化浸入式水口结构设计,增大水口内径及侧流孔,中包烘烤1 200℃以上等措施均可改善絮流。Si+Al脱氧工艺与全Al脱氧工艺相比虽未能缓解絮流,但可改变夹杂物形态,可满足薄材钢种对夹杂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梅钢低碳钢保护渣的使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在冷轧低碳钢保护渣成本较高的背景下,通过降低保护渣中Li_2O含量及扩大保护渣的货源提供,采用了低锂低碳钢保护渣。工业试验表明:低锂低碳钢保护渣能够满足正常的工艺要求,生产的板坯质量良好,没有发生漏钢预报现象,热轧钢质类缺陷降级率为0.7%,而冷轧低碳保护渣对应的降级率为0.74%,热轧钢质类缺陷降级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硅钢顶渣中w(FeO)变化的分析,得出硅钢转炉出钢不完全脱氧,导致钢中的氧向渣中传递,是转炉工序钢包顶渣改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转炉工序钢包顶渣改质、RH工序钢包顶渣改质两步顶渣改质工艺,并在RH脱碳前采取锰合金化等技术措施,可将超低碳钢RH出站钢包顶渣中的w(FeO)降低至5%以下,w(Mn O)控制在4%左右,中间包钢水w[O]T控制在20×10~(-6)以下,显著地提高了超低碳钢的洁净度。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宝钢超低碳钢用保护渣的开发情况,指出降低保护渣中游离碳含量可有效防止超低碳钢增碳。从保护渣的使用性能,连铸工艺参数和减少铸坯增碳的效果三方面评价了开发的超低碳钢用保护渣,该类保护渣对ω(C)小于20×10^-6以下的超低碳钢类产品的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RH真空室积钢渣的原因,主要为RH处理前期碳氧反应激烈,造成喷溅及铝氧升温过程颗粒物在热顶盖处积聚造成粘渣。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操作,采用RH真空度控制、优化预脱氧工艺、控制提升气体流量及降低铝氧升温比例和幅度,使真空室内积钢渣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影响某炼钢厂脱氧合金工艺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采取优化转炉终点控制、底吹元件在线快换技术、滑板出钢挡渣技术、窄成分控制、合金替代、产线协同、管理提升等措施,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改善;转炉终点C含量由0.06%提高到0.08%,终渣TFe含量降低2%,降低脱氧铝消耗0.3 kg/t、窄成分控制率达到了98%以上,合金成本降低6元/t左右,合金消耗有效挖潜,达到了降本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Q195L钢现有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改变生产工艺流程,取消LF精炼操作,调整原顶渣、转炉炉后进行钙处理等操作,改变单一铝铁脱氧操作,形成硅铁预脱氧加铝铁深脱氧的复合脱氧模式。工艺优化后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Q195L钢生产成本约11.56元/t。  相似文献   

20.
张国兴  王谦  何生平  曾建华 《钢铁》2011,46(5):38-42
针对采用弱脱氧工艺冶炼超低碳钢,利用Factsage软件计算了顶渣氧化性与钢水氧活度之间的关系,进而计算了炉渣各组元对硫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超低碳钢的生产,顶渣中w(FeO+MnO)至少应控制在15%以下,w(CaO)/w(A12O3)控制在2.5~4.0.工业试验表明,通过顶渣改性将w(FeO+MnO)控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