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性等特征,但目前的商业软件尚不能对复杂的低渗透油藏进行数值模拟。本文综合考虑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性,低渗透油藏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性低渗透数学模型,通过IMPES方法进行数值求解,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生产特征,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采用达西渗流已经无法准确描述油藏中流体的流动,为此提出了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数学表征方法,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模型以及相应的数学数值模型,在现有数值模拟软件的基础上编制了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插件,并将其应用到油田模型中,计算表明,初步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大量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证实低渗透油藏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导致其渗流特征较为复杂,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渗流规律不再适用于低渗透油藏。而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渗流理论推导的产能方程又通常忽略了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作用。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引入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系数的影响建立了低渗透油藏产能方程,并以某低渗透油藏为例,研究了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对油井产量影响分别呈线性下降关系和幂函数下降关系;②启动压力梯度比应力敏感效应对油井产量影响更为强烈;③建议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田已逐步成为国内投入开发的主力战场,而启动压力梯度的研究是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对低渗透油层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研究成果就行了总结,明确了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方法,包括室内物理实验模拟方法、数值实验方法、试井解释方法;对比了近年来对于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的几个重要成果,总结得出了低渗透油藏"毛细管平衡法"和"压差-流量法"及稳态法和非稳态法的应用,并对其方法的模型及实验装置图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介绍,为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不仅渗透率低,储层存在一定的应力敏感性,而且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动不满足达西定律。文章针对这些特点,引入变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模数,建立了低渗透油藏两相流试井解释模型,并采用数值方法求解,绘制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饱和度、相渗曲线会使得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的中后期出现上移或者下移。  相似文献   

6.
在低渗透油藏中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其渗流不再符合达西定律。本文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毛管力的影响,建立径向水驱油两相渗流微分方程,并利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对于低渗油藏由于启动压力梯度及毛管力的作用,不仅增大了原油的开采难度,而且降低了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因此,低渗透油藏强化注水以扩大生产压差,从而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渗透油藏,综合考虑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以及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变化的典型特征,将储集层的渗流分为三段,即生产井和注水井附近压裂段的一维线性渗流模型,且考虑压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中间地层的非线性渗流模型,且考虑低渗透油藏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压敏效应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了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变化和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因素更能准确描述实际低渗透储集层地层压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影响低渗油藏储层驱替压力系统建立的最主要因素是启动压力梯度。所以,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应按照一定标准适当缩小注采井距来提高驱替压力梯度,采取整体压裂措施减小启动压力梯度。此外,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油藏开发方案进行优化,优化项目主要包括注水和压裂时机的选择。这对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基于流固耦合的基本理论,考虑低渗透油藏渗流时启动压力梯度和低渗储层的流——固耦合特性,将渗流力学与弹塑性力学相结合,建立适合低渗透油藏的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在油藏岩土应力和应变分析基础上,结合有效应力原理和岩石骨架本构关系,建立了低渗透储层岩层骨架的数学模型,包括孔隙度方程、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岩石骨架本构关系等。通过考虑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低渗透油藏中流——固耦合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出发,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和孔隙度随压力发生变化等因素,对低渗弹性储层油藏建立了二维的两相渗流模型,并选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在求解结果基础上分析各类参数对低渗透油藏开采的影响。本文为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并对进一步研究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油气地下渗流力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田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开采难度很大,因此,在低渗透油田开发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针对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以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公式为基础,结合低透油藏渗流理论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单井产量、平均地层压力、合理井距、注水见效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藏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且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其微观渗流特征不符合经典的达西渗流规律[1-3]。通过分析渗透率及启动压力梯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创新的提出了启动压力梯度模量的概念,推导了综合考虑渗透率模量及启动压力梯度模量的单井产量模型,对其求导得到了最优生产压差计算方程。利用牛庄油田A区块油藏基本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牛庄A区块在不同的渗透率模量、启动压力梯度模量下最优生产压差计算图版。指出在矿场生产中,无限制的增大生产压差,会导致单井产量下降,影响开发效果,应通过室内实验获得岩心渗透率模量、启动压力梯度模量,从而确定最优生产压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平井开发低渗透油藏情况,考虑低渗透油藏遍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简化建立盒状油藏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求解,确定水平井井底压力数值解,并对影响水平井井底压力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存在使水平井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上翘,且启动压力梯度越大,特征曲线上翘越明显;地层各向异性或水平井在地层中垂向上的位置不同时,水平井早期径向流持续时间和压力导数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预测低渗透气藏气井的产能,需要综合考虑各相关参数的影响情况.以往研究表明低渗透气藏的启动压力梯度与油藏的平均渗透率有关;储层应力敏感效应因介质变形作用而加大;气体滑脱效应使渗流阻力减小,气井产能增加.因此在考虑应力敏感效应、变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等参数条件下建立了气井产能预测模型,并研究各因素对气井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孔隙度低,连通性差,含水饱和度高,从而导致了其独特的渗流特征并且也增加了其开发开采的难度。目前大型数值模拟软件中均未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由西南石油大学张茂林研究员等研发的"BKOPR数值模拟研究软件"则添加了启动压力系数,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对油气藏开采的影响。本文针对HC低渗透气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选择典型井建立单井模型,进行历史拟合以及单井合理采气速度分析,研究启动压力梯度对气藏单井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洋  王国柱  王斌 《辽宁化工》2014,(3):326-327
低渗透岩心单相渗流实验表明,流体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到了实测的启动压力梯度;依据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方程,得到了低渗透储层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幂函数关系式。结合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得到了低渗透油藏确定极限技术井距的公式,可为低渗透油田开发确定不同储层下的极限井距。  相似文献   

17.
大庆外围特低渗透油藏极限井距的一种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方程和矿场实际资料,利用线性回归的数学方法计算出低渗透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再结合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得到了低渗透油藏确定极限井距的公式,可为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确定合理井网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不符合Darcy定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开采有很大的影响,因而研究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因素很有必要,本文将通过实验和参考国内外文献对岩石渗透率、流体类型、流体粘度以及束缚水等等做了一些研究,为今后对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汉油田低渗透油藏20块不同渗透率岩心室内驱替实验,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渗流机理出发,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了一种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与地层流度的关系式,并绘制了求解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图版。利用实验所得到的回归关系式和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图版,结合低渗透油田实际,进行应用,得到不同生产压差下确定极限注采井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低渗透油藏中的低速非达西流,从渗流力学基本理论出发,在总结、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表皮效应和井筒存储效应的均质油藏封闭外边界试井理论模型,求得了模型在Laplace空间的解,并采用Stehfest方法对此解进行了反演,绘制了封闭外边界条件下的井底压力理论曲线,讨论了启动压力梯度、边界距离等参数对理论曲线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