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板桥地区岩性低阻油层的分析研究,该地区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低阻油层,即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和束缚水饱和度高引起的低阻油层。本文针对这两类油层的成因进行校正,建立了相应的解释模型,通过对板桥地区32个层的处理,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测井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6%。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几个主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主力油层综合含水率达80%以上,水淹层同题成为地球物理测井的重要研究内容。油层水淹后,出于注入水不断对岩层进行冲刷,使储层的物理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水淹层的电阻率值降低,水层和油层的电阻率差别不明显,解释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对克拉玛依风城区低电阻率稠油层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风城区重检3井稠油低电阻率油层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后认为,低电阻稠油层段多为高含泥质砂岩以及泥岩与低含泥质砂岩的互层组成,其中低含泥质砂岩是含油层或产层;但由于整个稠油层段泥质含量高,蒙脱石粘土矿物占优势,造成束缚水饱和度增大,加之矿化度又高,故井中呈低电阻率显示。对稠油低阻油层进行解释时不能只套用中、高阻油层含油饱和度标准,必须同时对地质特征与测井信息进行分析,才能提高油层解释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七个泉油田Ⅱ区块V油组是2003年在116—8井发现油层的,并116-8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底累计生产原油1100多吨,2003年对七116—8井进行电测解释过程中,对V油组解释出油层(V-9、V-10),由于在测井曲线上V-10层出现自然电位反向,所以在以往解释过程中未对这些层解释,究其原因是因为矿化度差异大导致电位反向,2004年新钻七114-12井对V油组油层投产后无产量,出水带油花,压裂后日产油0.4吨,说明解释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5.
MQ油田低阻油层主要是因为该区储层夹有薄泥岩层,导致油层电阻率偏低,常规测井解释很难将油层、水层和干层区分开,针对这种现象,采用先进的软件包,利用多方程和多参数综合解释新技术,很好地分清油水层,找到了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确定了该油田油层、水层和干层的识别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扶余油层的开发潜力,2002年选择了油层发育相对较好的井区开辟了试验区,共设计开发试验井9口,代用井1口。由于该区无扶余油层钻井取心资料和厚度解释电性标准,不能对试验井油层进行可靠解释。为此设计4口试验井进行了井壁取心,并利用井壁岩心分析资料开展了电性标准研究工作,通过对标准图版精度和误差分析,确认了电性标准的适应性。应用该标准完成了8口试验井油层厚度综合解释,为深入搞好后续试验研究工作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7.
应用模糊识别方法判别油水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糊识别的基本原理,选用赋以不同权重值的6个基本储层参数,根据隶属函数和最大隶属原则,建立了该地区的油层和水层模型。根据模型,对区域内8口井的32个层段进行了重新解释,解释符合率达到84.3%,与原解释结论相比提高约8%。  相似文献   

8.
临南油田夏52块沙三中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南油田夏52块沙三中低阻油层普遍存在,过去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普遍偏高,因此一直认为是水层。经过分析认为,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对油层的电阻率有显著的控制作用。由于孔隙结构与孔隙度有较好的相关性,采用阿尔奇公式参数随孔隙度变化进行的含油饱和度解释,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实现了低阻油层的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9.
方法利用侧钻井,对原井或邻井进行采油动态的测井监测,分析影响水淹状况的因素,确定各类稠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目的分析稠油层动用程度,为老井的调层采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在油层物性相似条件下,油层的水淹状况与注汽井段位置、油层厚度有关。强水淹层多形成在注汽井段的上部和中部、油层厚度大于3m的1类层;中水淹层多形成在注汽井段的上部和中部、油层厚度大于1m的Ⅰ类层和Ⅱ类层;其它层段易形成弱水淹。结论以电阻减小率为主,综合解释蒸汽吞吐水淹层是可行的,估算的剩余油饱和度误差较小;根据原始含油饱和度、孔隙度、油层厚度、注汽井段位置,结合采油动态,可以解释老井的水淹状况。  相似文献   

10.
薄层测井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薄层测井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其在薄层测井项目上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2-斜334井S3下14个厚度不超过1m的小薄层由常规解释的油水同层综合解释为油层,有3层厚度在0.5m左右的小层由常规解释的干层提升为油层:精细划分了水淹级别,为找出水淹推进的通道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信息。因此薄层测井可以提高薄互层参数的计算精度,达到精细解释的目的。这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薄层,避免漏掉有价值的产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测井和地质相结合识别低阻油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阻油层成因复杂,类型多,不同区块其成因存在差异,其研究很有必要。低阻油层其电阻低于或接近临近水层,使得常规测井很难判别油水层,这给测井解释人员带来了很大困难,很容易造成解释失误,解释符合率偏低。本文从地质方面对低阻油层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也总结出了简单的测井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阵列感应测井在低电阻率油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阵列感应测井技术的产生,较好的解决了常规感应测井仪器中存在的纵向分辨率差、径向探测深度不固定、不能解决复杂侵入剖面等问题。本文将以阿特拉斯公司的阵列感应测井仪器HDIL为例,着重介绍它在低电阻率油层中的应用,其中一种是高矿化度地层水造成的低电阻率油层,另一种是咸水泥浆造成的低电阻率油层,总结出了利用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进行储层流体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油井小层含水率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对影响油井含水的地质及开发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油水井间不同砂体连通关系下,油井小层含水率预测模型。通过对大庆油田小井距试验区501井萨Ⅱ7+8和葡I1+2两个单采油层含水率的预测及中区西部密井网试验区单层测试资料的验证,其结果与实际含水率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马岭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岭油田南二区、中一区49口井的沉积环境、沉积微旋回和水淹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油层的非均质性理论,采用新,老井叠合对比法,瑛清了水淹后油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块状砂岩状砂岩各自的水淹机理和水淹特征。  相似文献   

15.
KD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是良好储层,通常采用亮点技术寻找,但该技术不能判别其内究竟是气还是水。工区内西南面D1、D2、D3、D4井储层厚度大,主产气,地震剖面上为亮点;D6井产水,亮点;东北面D5井岩性发生变化,产水,亮点。这种气水同产、均为亮点的情况,导致亮点技术的不适用性。因此,研究气、水地震响应差异,寻找区分气、水的地震方法极其必要。研究思路是:①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寻找有利储层发育的准层序组作为目标层段,去除邻层干扰,挖掘储层地震响应特征;②分析目标层段气、水地震响应差异,根据差异,制作正演模型,找出这种差异的原因,该差异主要是沉积环境变化造成,其次才是地层含水造成;③依据该结论,利用波形分类技术划出较好和较差储层发育相带;④在较好相带内,利用气、水地震响应特征的不同,提取多种地震属性并聚类分析,找到了气层的分布区域,经钻探验证,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田曙光区兴隆台油层隔层特征及其封隔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辽河油田曙光区兴隆台稠油油层中隔层按岩性可分为泥岩类、砂(粉砂)质泥岩类、泥质砂(粉砂、砾)岩类.不同类型隔层的特征明显不同,渗透率以泥质砂(砾)岩类最高,其次为砂质粉砂质泥岩类,泥岩类最低;突破压力以泥岩类最高,泥质砂(粉砂、砾)岩类最低,砂(粉砂)质泥岩类介于中间;热导率、比热容和热膨胀系数以泥岩类最高,次为砂(粉砂)质泥岩类,泥质砂(粉砂、砾)岩类最低.根据隔层的突破压力、中值半径、小孔隙含量、渗透率和厚度等将本区油层隔层分为3类、6个亚类,其中泥岩类为Ⅰ类(封闭型)隔层,对蒸汽的阻隔能力最强,砂(粉砂)质泥岩为Ⅱ类(限制-封闭型)隔层,阻隔能力介于Ⅰ类与Ⅲ类之间,泥质砂(粉砂、砾)岩类为Ⅲ类(限制型)隔层,阻隔蒸汽能力最低.根据Ⅰ类和Ⅱ类隔层分布系数、<1m厚隔层分布系数及隔层分布连续性,综合评价认为,兴隆台稠油层7套隔层中有4套为好隔层,1套为较好隔层,2套为差隔层.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天然气录井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使过平衡钻井中不易识别、发现气层,易发生井漏与井喷,对产层的解释评价也有一定难度。为此,总结和归纳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录井特点与识别方法:在常规钻井条件下的天然气识别方法主要靠气测,辅之以钻时、岩屑录井技术,并及时进行小层对比,以确保发现储层。欠平衡钻井的天然气识别方法主要有4种:①气测录井仍是判断油气显示的主要依据;②精细分析钻时,从微弱变化中明查储层;③正确录取和鉴别岩屑是及时发现储层的关键;④及时观察出口工程参数及火焰的变化,是发现气层的佐证。天然气录井中的井控工作包括:搞好地质预报预告,及时发现油气水漏显示与预警,加强坐岗记录以保证钻井安全。  相似文献   

18.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判断低效循环井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疏松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在油水井之问形成了储层大孔道,导致注入水沿大孔道做低效循环,油井产量下降。为改善注水效果达到控水稳油目的,必须采取低效循环井层调剖、封堵等措施,而有效识别低效循环井层是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大孔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开发中表现出的特征,确定出低效循环油水井判定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初步选定低效循环油水井。然后通过小层静态数据与沉积微相对比,以及油水井的相 关性对比,最终确定出低效循环井层。基于此方法编制成软件,对大庆油田北三东东块低效循环井层进行了判断,与人工选择结果对比符合率为81.7%。该方法切实可行,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客观、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域低阻油区的成因与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西南低阻油层的沉积储层性质和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柴西南低阻成因,提出感应-侧向测井联合识别低阻油层标准。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汪家屯—升平地区深层气具有含气层位较多、储层类型多样的特点,分析了从基岩到泉四段不同层位、不同类型的储集岩天然气的聚集情况。同时,通过对盖层的微观封闭特点、宏观分布特征以及盖层封闭史与烃源岩排烃史的匹配关系的研究,分析了深层断层的封闭性及各类断层对天然气聚集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保存条件控制着本区深层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