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经过30年的经济特区建设已正式迈入自贸区建设的新时代,所面临的地区发展与生态维育矛盾逐步加剧。为保育海南优良的生态品质,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质量,基于"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与互动多赢的发展关系,提出与之适宜的风景园林健康理论;结合前人经验,以人居环境空间规划为切入点,解析人居环境空间研究内容。运用Arc GIS10.2.2空间分析和Fragstats4.2景观格局分析,解析海南省域三生空间敏感性、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性,以及资源服务范围与开发建设空间适宜性,结合人居环境空间发展特征,提出从全岛国土空间、资源统筹和空间营造3个方面进行规划引导,并提出以下观点:1)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和空间利用的合理性是有效保障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前提基础;2)遵循风景园林健康理论指导的全域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统筹规划和空间营造规划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根本路径;3)"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和互动多赢的关系均衡与协调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聚焦国土空间人居环境风貌优化问题,创立体系化 人居风貌理论、制定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寻找综合协同实现路 径。依据风景园林三元论提出风貌自然人文生态、人民文化心 态和国土景观形态的三元;基于中国哲学传统,构建起国土人 居环境风貌“三元耦合”ד二元互动”ד主客合一”的哲 学体系;进而构建起以“风貌三态”为核心的国土空间人居环 境风貌三轴六向一体化理论与应用体系。从而将风貌优化问题 转化为“风貌三元”的“三元耦合”及风貌客观构成与风貌主 观感受的“二元互动”,最终力求实现风貌的主观愿望与客观 实际相辅相成、协同融合,即风貌的“主客合一”。以人居环 境地方性风貌优化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性”“适宜性”和 “优美性”作为“风貌三态”的评价标准,通过文献梳理、案 例分析、实地调研,选取了18种典型的地方性国土空间人居环 境风貌,并将其划分为9组类型进行比较,构建了由“3准则、 9维度、27项指标”组成的风貌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以此对 标,分析提出了国土空间人居环境风貌面临的基本问题,为国 土空间人居环境风貌优化及管控提出了优化策略与风貌自然人 文生态保护、风貌人民感受心态引导和风貌优美形态营造的三 大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陕西武功人居空间要素的关联性生长,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分析,探究人居空间要素在武功山水人文空间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并审视当代城市问题,即传统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是人居物质、文化需求的整体观照;而包括武功县城在内的当代城市人文空间建设,常忽视根源探讨与整体思维,以致历史空间的碎片化消解。基于武功历史人居环境古今演变的认知,思考历史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脉络,以指导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4.
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地下空间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的分析,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角度,分析了人居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城市用地、城市交通、资源和能源、城市生态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地下空间利用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既 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构筑了框架,也提出要有 目的有重点地运用相关学科成果进行融贯的 综合研究。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 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 “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 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 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 界”,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进行多学科交 融研究。因此,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要基础 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资 源、环境、生态、灾害等要素和区位条件,确 定国土空间内进行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等的 适宜程度。本文主要以青岛市国土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为实践案例,在客观真实公正地 摸清资源环境资源本底条件基础上,研判国 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明确农业生产、 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落实 不同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的战略引领,以期 支撑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超大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日益突出,为保障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促进国土空间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自然资源部主责主业,探索生态文明时代超大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方法和实践。本文从协调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生态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系统梳理和分析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生态地质影响因素,探索地下空间的综合管控分区和三维生态红线的划定,促进国土空间从二维向三维立体规划管控的拓展,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城市国土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空间管控工作重视国土资源多元价值属性的统筹平衡,是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和实现高水平治理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在解析我国现阶段国土空间管控制度的基础上,对“空间冲突”现象进行溯源,并从“部门博弈”视角对国土“空间冲突”进行模拟分析与实证,发现“空间冲突”实质是各类规划部门针对国土空间资源发展权利进行非合作博弈。其次,进一步分析“人地耦合”与“空间融合”内在关联,并提出基于“空间融合”思路的空间管控优化解释框架与规划应对路径,为各类规划部门明确事权提供指引,促使各类规划部门由博弈走向协作。最后,从逻辑认知、方法转换、范式演进3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国土空间管控工作更好地融入新型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及现状的分析,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城市用地、城市交通、城市生态;资源和能源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设计。  相似文献   

9.
卢庆强  尚嫣然  崔音 《规划师》2021,37(6):11-18
空间格局构建是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和规划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对其系统性的研究仍处于探索之中.文章在总结回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传统空间性规划空间格局的技术特色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家统一规划体系下的空间格局构建要求,围绕空间格局内部性、外部性及表象与本质的关系,提出以美丽国土和美好人居为核心,构建空间和资源联动...  相似文献   

10.
陈昆明 《四川建材》2009,35(3):91-92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及现状的分析,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城市用地、城市交通、城市生态;资源和能源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设计。  相似文献   

11.
土地使用规划图是体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空间安排意图的核心成果。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定位,决定了其市域用途管制主要解决集中建设空间和非集中建设空间的分区问题,也相应决定了市域土地使用分区表达的深度。要基于市级总体规划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及相应的空间管控、规划传导需要,适应规划实施管理刚弹结合的需要,科学设定市、县(区)、乡镇域不同空间尺度土地使用分区分类表达深度,结合集中城镇建设用地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用地指标不同的管理特点,合理确定支撑市级总体规划刚性管控和有效传导作用的市域土地使用规划总图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人居环境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环境类型,是地方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徽州由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人居环境表现出与其它地域不同的特征。以徽州人居环境为对象,分析其空间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合理性,旨在实现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内在自然过程和空间功能紧密联系,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着多尺度支撑约束作用和多维度区域协调作用,其协同规划研究对探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最大效益地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文献与实证研究,归纳区域河流蓝绿空间转化的特征差异,即内在自然特征差异、外在建设发展诉求差异,以及区域整体空间转化特征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针对上述差异特征的规划思路。【结果】提出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在空间与功能上的协同规划管控途径,即划分整体空间、纵向空间和横向空间三级样条分区,并协调安排分区复合功能;依据样条分区功能目标,在“城乡区域-河网、中心城镇-河区、街区场地-河段”3个层面制定河流蓝绿空间的协同规划与管控措施。【结论】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既注重适应河岸生态系统的演进,又注重满足建设发展需求和邻近建设用地的环境影响,在保障河流蓝绿空间生态系统健康的同时提升了外部复合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曹青云 《城市住宅》2021,28(2):182-183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越来越清晰,试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对怀远县城市魅力空间的塑造进行研究.抓住区位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关键,从城市自然本底和文化基础的认知和分析出发,总结怀远县城市魅力空间现存的问题,进而以自然山水空间、历史人文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三大空间为切入点,提出城市魅力空间塑造的规划策略和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汪洋  张淑芳 《室内设计》2023,38(5):54-58
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乡村人 居环境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 容,同时也是实现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领域。 基于我国广袤的山地自然基底,如何从山地人 居环境科学角度,有针对性的融入山地乡村空 间治理模式建构的国家任务,是一个具有时代 意义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通过对近20年山地乡 村人居环境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凝练并总结 了相关研究的主要领域、特点和研究趋势。立足 于乡村振兴国家任务,从山地人居环境科学的 内在要求出发,探讨了以村为基本单元的人居环 境区划空间治理模式,设计了山地村庄空间治理 的基本内容与优化框架,以期为西部山区乡村 振兴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 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 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 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 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 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学与 经济学的共源关系,运用基础经济学和福利 经济学原理,厘清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 利用需求的多对多关系,解译出对土地覆盖 资源利用的五大原则,提出“以追求正外部 性为准则,以反映自然生态状况的土地覆盖 资源供给和承载人类社会需求的土地利用 之间的供需均衡为目的”的市县国土空间开 发适宜性评价自然经济学路径,以保障市县 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能充分 发挥土地覆盖的生态功能,并在“产权”清晰 中可持续管理运行。  相似文献   

17.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实施之后,国家空间治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城镇开发边界是与城镇乡村建设发展具有最紧密互动关系的一条控制线,它不只涉及资源环境节约和保护问题,而且涉及对城镇和乡村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问题.这项即将在全国推开的规划政策手段应具有全面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基于此,重新梳理和思考有关城镇开发边界的相关理论问题,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过去几年城镇开发边界的实践和研究;第二部分指出城镇开发边界作为一项政策工具,其作用定位从早期单纯地控制城市蔓延、保护耕地,转向兼有控制城市扩张、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塑造美丽国土空间的综合作用;在第三部分,认为“美丽国土空间”包含了自然、安全、高效、公平、舒适、艺术六个方面的意义,这是制定城镇开发边界政策的认识基础;第四部分提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需要综合分析城镇发展可持续性的总体状况、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城市性质和综合功能、城镇发展合理的空间需求、城镇空间特色、城镇发展不确定性和实施管理机制等七方面因素,使城镇开发边界成为更加综合完备的规划政策手段,切实发挥对美丽国土空间的形成具有的控制、引导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法律体系的梳理,明确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用途边界的划定以及管理的法规依据,考察日本如何通过法律体系进行国土空间的综合统筹、规划、利用与管理,并获得开发许可。根据日本《国土利用规划法》第9条,都道府县制定土地利用基本规划,将国土分为城市地域、农业地域、森林地域、自然公园地域及自然环境保护地域五大地域,即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用途边界的分类,这是用途管制的基础,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内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用途边界的分类是规划行为,也是国家的公共行为,规划主体是政府,政府依据国土资源与相关法规进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用途边界划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本质是追求公共福祉,在土地财产权和国土利用的公共性基础上,确保国民健康的生活环境,坚持国土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日本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法律体系由《国土利用规划法》和个别法(五大地域类型法律)构成,规定了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主法与个别法叠加的综合管理体系。用途管制是依法进行的制度化的行政管理工作,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法律及规划对国土进行合理、有效的管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重庆民居聚落布局,建筑空间形态及构造措施三个方面分析民居建筑如何适应自然气候问题,民居中蕴含的“因候制宜”的观念与方法仍可为当今人居环境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20.
山地城镇因其复杂的自然环境特征面临着生态系统衰退、人居环境恶化等风险。在“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下,研究山地城镇生态空间规划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规划对生态资源定量分析不足、空间特征识别以定性判断为主等问题,文章以长沙市莲花镇为例,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通过生态安全评价和生态敏感性分析,探索底线约束的山地城镇生态空间规划框架,以及基于“山—水—绿”多要素的分级管控。研究可为山地城镇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