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浩锋 《华中建筑》2009,27(12):138-142
该文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通过实地观测汪口街道的步行人流密度,统计分析了村落空间形态的诸多变量与步行密度之间的系统关联、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村落的形态结构本身会多大程度地影响步行人流。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的步行运动模式主要受空间系统的整体组织关系特别是最短路径的选择因素的影响,而商业对人流的吸引作用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因此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但同时也暴露了在设计初期对人流量预估不足等问题,导致轨道交通站体本身容量不足,人的通行时间增加,严重降低了使用者的步行接驳效率。因此,不少站体在建成后几年内不得不进行改扩建。该文以重庆市观音桥站为例,调研站点各个出入口的人流量现状,结合轨道交通影响域步行行为特征和空间类型,分析不同使用背景下的站体改扩建方式。最后运用行人仿真软件对其改扩建方案进行验证,并提出更有效解决方案[1]。  相似文献   

3.
为更有效地建设步行社区,提升公共健康水平,拓展对建成环境和行人安全关系的理解十分重要。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归纳了应用广泛的"D指标",全面梳理建成环境对步行性和行人安全性两方面的影响。在案例分析中,通过控制空间自相关,论证了行人安全性与D指标的相关性,指出步行指数对于步行性和行人安全的意义的差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评估传统意义上的步行友好场所是否给行人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障,未来开展促进步行的研究时,应同时考虑提高行人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邱义楠 《建筑与文化》2021,(11):163-165
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方法,文章选取福州两个典型社区进行现场调研,获取居民散步行为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对步行空间的满意度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步行空间可达性满意度与散步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步道连通性、安全性、绿化、休息设施的满意度与散步行为持续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了保障安全可达、减少慢行阻隔、优化景观设施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5.
邱义楠 《建筑与文化》2021,(11):163-165
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方法,文章选取福州两个典型社区进行现场调研,获取居民散步行为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对步行空间的满意度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步行空间可达性满意度与散步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步道连通性、安全性、绿化、休息设施的满意度与散步行为持续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了保障安全可达、减少慢行阻隔、优化景观设施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6.
邱义楠 《建筑与文化》2021,(11):163-165
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方法,文章选取福州两个典型社区进行现场调研,获取居民散步行为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对步行空间的满意度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步行空间可达性满意度与散步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步道连通性、安全性、绿化、休息设施的满意度与散步行为持续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了保障安全可达、减少慢行阻隔、优化景观设施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7.
邱义楠 《建筑与文化》2021,(11):163-165
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方法,文章选取福州两个典型社区进行现场调研,获取居民散步行为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对步行空间的满意度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步行空间可达性满意度与散步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步道连通性、安全性、绿化、休息设施的满意度与散步行为持续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了保障安全可达、减少慢行阻隔、优化景观设施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铭  吴涛  伍超 《华中建筑》2014,(9):78-82
山地居住区地形复杂,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出行的舒适性,步行的体能消耗是影响舒适性的生理指标。该文将居民的生理因素与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建立山地步行体能消耗的相关模型,总结了山地步行中坡度、速度、距离以及高差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结合运动生理学的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并以恩施市连珠畔岛小区的步行轴线上的空间形态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步行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出行方式,其在机动化时代的地位逐渐回归并且在社区尺度意义凸显,可以说是市民的日常生活.以步行目的地对步行出行可能生的影响为研究问题,以步行出行主要目的地的日常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466份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从使用频率、使用多样性、使用的距离衰减规律3个方面分析了市民以步行方式使用日常服务设施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步行出行需求满足度的社区可步行性评价方法.最后,以上海市杨浦区江浦路街道为例对该方法进行应用,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其设施布局改善建议以提高其可步行性.研究结论为:可步行性评价方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施的服务水平;可步行性的评价可以为设施的优化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浩宇  刘小佳  张虞骞 《城市建筑》2022,(12):150-153+184
机场航站楼供暖空调能耗是航站楼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节能空间较大,而航站楼出入口空间是影响航站楼供暖空调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采用热环境实测反映航站楼出入口空间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分析航站楼出入口空间对航站楼能耗影响的必要性。文章选取成都双流 T2航站楼出发层大厅及出入口空间作为调研对象,基于成都地理气候条件和双流 T2 航站楼概况,收集、分析出发大厅与门斗空间内外各测点的 CO2浓度、温湿度数据,并由 Ecotect 能耗模拟得出结论:采用门斗设计可减少航站楼能耗,获得可观的绿色收益。  相似文献   

11.
长期处于复杂的高密度城市空间和繁忙的工作学习中,容易使城市居民产生压力和焦虑情绪。社区的步行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公共空间,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人工属性,因此有一定的身心恢复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分类总结出高密度城市社区步行空间对恢复性存在影响的空间要素及其指标,同时分析广州市两类典型社区的步行空间特征及其空间要素,从增强恢复性视觉感知和促进恢复性活动两种影响途径叙述空间要素与恢复性的关系,为社区步行空间的改造和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四川建材》2016,(7):43-45
中小学校园周边步行空间是学生校外活动的重要场所,构建优质的周边空间环境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由于校园周边环境属于社会公共空间,在构建适合学生的空间环境的同时可能会影响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因此,笔者希望提出一套操作简单、实施性强的步行空间环境管控策略,以求在尽可能少影响社会其他群体利益的前提下,通过空间环境管控,构建良好的中小学校园周边步行空间环境。笔者以重庆市大坪小学为例,对所探讨的方法或策略进行实践应用,对大坪小学周边步行空间环境的管控区域、时间、对象等提出了建议,并客观评价了该管控策略在实践应用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以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的步行系统规划为例,探讨了在当前汽车时代背景下,步行系统对于构建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中心的重要性,以及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步行交通发生源、目的地研究,提出了以地面为主、地下和空中为辅的立体化步行空间的构建原则,并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要地段城市设计两个层面进行规划保障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分析江南古镇同里的步行空间结构及演变过程,探讨古镇空间形态的自组织法则对土地使用和步行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外围交通环境的变迁是影响古镇步行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因素;(2)步行网络的整合度与外来游客步行通行活动的相关性总体上大于本地居民,不规则的步行网络和层次分明的街巷模式对观光路径选择仍发挥着积极作用;(3)步行网络的整合度与本地居民逗留活动的相关性总体上大于外来游客,居民的户外交往活动受空间可达性影响,并与游客观光活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复杂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大型轨道交通站前区域为例,通过介绍地下步行系统发展趋势,探讨时空间视角下地下空间研究涌现的问题,提出不同时间尺度下"步行者-步行空间"的动态空间关系模型,探索基于时空间行为调查的地下步行空间时空行为研究框架。以地下街为例,介绍基于路段交通量的步行者时空间分布的推定方法,展望时空间分布数据在地下步行空间评价中的应用前景。时空间行为研究拓展了步行空间评价的时间尺度,增强了地下空间设计、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对改善地下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阳  刘德明 《当代建筑》2021,(9):120-124
户外步行健身是解决城市亚健康问题的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城市步行空间设计需充分考虑健身环境诉求.爬取keep运动软件上青岛市辖7区的社交网络数据,本文运用ROST6.0及BlueMC信息挖掘平台,通过内容分析、词频统计、语义网络等识别大众户外步行健身的行为特征及环境诉求.结果表明:①户外步行健身的大众行为具有时空特征;②大众户外步行健身环境诉求体现在步行服务便利性、车流感知安全性、线性空间畅通性、路径界面适宜性、视觉景观体验性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分别在南京选取核心式、中廊式和围绕式布局的案例进行冬夏温度实测,验证了外侧空间腔体会对内部空间形成热缓冲,并发现外围腔体宜两侧可封闭,这种次要空间围绕主要空间的布局模式具有热缓冲效应,在夏热冬冷地区有广泛应用潜力,是一种极具可操作性的节能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步行作为一种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对营造城市低碳环境及优化人文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街道的可步行性评价与设计管控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现阶段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缺乏科学性、指标测度方式不明及赋值范围缺乏依据等问题,文章以上海市的15条街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地方街道设计导则,构建了道路需求分异下定性和定量法相结合的城市街道可步行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Os M道路数据、POI数据、百度街景图片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机器学习拟合的图像语义识别、专家打分法、相关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总结出各级各类街道步行环境的特征、差异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套分级、分类街道空间设计导控的策略,探索不同街道特征下实现街道可步行性最佳化的方法,为国内各城市的街道设计导则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桂汪洋  张彤  徐斌 《华中建筑》2024,(3):126-130
步行可达性是交通职能高效利用和综合开发成功的先决条件。为明确轨交站域步行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并掌握其测度方法,促进生活圈和站域的耦合发展,本研究采用熵值法建立步行可达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对合肥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分类研究,测度典型站点15分钟生活圈空间内的步行可达性程度,量化分析不同功能导向下轨道站域空间构成要素对步行可达性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商业服务区站点与公共服务区站点站域生活圈内步行可达性程度基本持平,且远高于居住区站点和混合区站点,最后根据该评估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站域空间优化调整提供有效支撑的同时,也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绿色建筑不仅停留在设计标识和技术运用阶段,还应在实际运行中感受和总结。文章通过对绿色建筑运营过程中的实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证明了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问题的分析,对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