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海岛聚落面对着与大陆隔绝的海洋环境,是特殊环境下体现人与土地关系的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代表性场所。从人地关系视野研究海岛聚落,有利于揭示海岛环境中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关联性问题。文章以福建平潭地区海岛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地关系理论,分析海岛聚落的类型与空间特征,并从其多元化的发展中总结聚落演变的趋势,探讨海岛聚落在规划和建筑学层面的本质特征,为建立海岛聚落的评价体系及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切入,运用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技术,构建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体系,从环境、布局、建筑以及文化等方面对石门河沿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特征进行挖掘并解析,再运用GIS对区域内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地理环境、水系河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石门河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方面:环境对村落选址影响较大,形成了山中谷地、背山面水、近山山麓的选址类型。布局方面:村落整体布局可分为组团型、条带型和离散型三种形态。街巷结构可分为网格型、鱼骨型和树枝型。建筑方面:院落以合院式布局居多,材料大多为砖、石和木。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民俗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该文聚焦金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梳理文化景观要素信息,通过文化地理学相关研究方法进行景观要素特征识别,最终笔者认为金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呈现“四缘”空间特征,即地缘-相地聚居性、民缘-生活导向性、筑缘-宗法本位性、文缘-雅俗共融性,该文成果可为传统村落集群化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降低城市脆弱性、提升系统韧性,是实现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复杂适应理论构建城市韧性评价框架,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2016年甘肃省14个地州级以上城市韧性的空间特征与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高韧性和较高韧性的城市分布于东南部地区,甘南州和金昌市则为较低韧性的城市,形成了“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分布特征。驱动因素影响程度依次是平均降水量>消费水平>城乡差距>植被覆盖度>经济发展>地势起伏度>平均气温>投资力度。对于不同因素应分别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以促使城市合理规划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以清朝时期喀喇沁右旗王府地区为例,根据该区域历史引入外部机制的概念,分析清代王府地区聚落的分布与清朝政府对蒙政策的关联,阐明了王府地区传统聚落的起源和发展受到满蒙联姻与移民政策的绝对影响,从空间分布、职能类型2个方面进行论述,揭示了聚落的选址与王府、寺庙的联系以及聚落空间格局按照王府空间秩序分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理解侗族聚落空间的精髓,将侗族的营造智慧地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本文从侗族的社会组织结构——“款”入手,结合聚落的排他性、防御性、向心性、拜物性、社会结构性,剖析了款与聚落空间的相互关系。结论表明,在款的影响下,聚落空间的道路结构、公共空间、空间轴线、街巷界面、建筑组团都产生了明显的层级,这是侗族社会结构层级性在聚落空间上最直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聊城古城为研究对象,在历史地图和古籍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从区域-城市两个尺度探讨区域水环境影响下的漕运发展、古城变迁及城池内外的空间结构特征。区域尺度探讨黄河改道与大运河开凿对古城商贸及城市建设的影响,城市尺度从城水关系、古城边界、骨架结构、坊制脉络、功能空间五方面展开,从而建立区域水环境发展背景下聊城古城的多尺度研究框架。进而总结出漕运影响下的三级古城商贸发展特征、漕运与礼治秩序影响下的古城格局、城墙-水门-护城河-堤坝结合的防洪防御体系及商贸发展影响下的中心转移与功能分区四方面古城空间格局营建智慧,并提出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旨在为我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聊城古城为研究对象,在历史地图和古籍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从区域 - 城市两个尺度探讨区域水环境影响下的漕运发展、古城变迁及城池内外的空间结构特征。区域尺度探讨黄河改道与大运河开凿对古城商贸及城市建设的影响,城市尺度从城水关系、古城边界、骨架结构、坊制脉络、功能空间五方面展开,从而建立区域水环境发展背景下聊城古城的多尺度研究框架。进而总结出漕运影响下的三级古城商贸发展特征、漕运与礼治秩序影响下的古城格局、城墙 - 水门 - 护城河 - 堤坝结合的防洪防御体系及商贸发展影响下的中心转移与功能分区四方面古城空间格局营建智慧,并提出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旨在为我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构建熵权法下的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模型,评价中国2011—2019年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局域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分别刻画城市经济韧性的局域与整体演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究期间内,各城市的经济韧性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差异显著,并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基础、区域市场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区域金融基础、数字金融水平对本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则制约着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多维度挖掘其空间特征有助于促进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基于对"城市人"理论的理解,以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梳理、实地访谈和踏勘,从特定的"人""时""空""事"4个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剖析,提炼出特定"时""空"下影响研究对象的主要文化基因及其内在特性,归纳出"典型人居"在空间上表现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基因的视角分析了"典型人居"与"典型城市人"的匹配。"城市人"理论为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该文首先分析了高速铁路影响下城市空间发展的新特征——高铁快速集散走廊和高铁功能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相应的高铁快速集散走廊引导的空间发展(HSR-OD);进而构建了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框架,具体为:以可达性、区位和土地地租为基础的作用机制,以高铁站点与城市间的区位、交通、规模、功能四对关系为核心的影响因素,以及大城市中心区既有站改造型、大城市边缘区新建型、中小城市中心区既有站改造型和中小城市边缘区新建型等四类沿线设站城市的典型空间发展模式。最后,结合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空间发展的四种典型类型,相应提出旧城更新、增长极核、新城建设和交通枢纽等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