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承德避暑山庄为中国现存最大皇家园林,以自然山水见胜,山庄理水将形式与功能完美融合,具有极高的营建智慧.以往对于避暑山庄理水的研究大都基于以围墙为界,多探讨宫墙内洲渚河湖交错的匠心巧思,而对于宫墙外这一智慧营建的起点鲜有关注,为数不多的相关经典研究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利用清代文档、舆图等文献信息,基于水文学原理,结合实地调... 相似文献
3.
对清代康、乾时期的避暑山庄园林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避暑山庄宫殿、湖泊、平原及山峦4个区域的植物配置特点,并按照地域、季节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植物对形成园林景观的作用和对园林局部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避暑山庄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上能够独树一帜,园林用水之妙,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山庄的园林用水主要有三方面:一、引武烈水入园和疏泉导流。二、丰富多采的艺术形式,如湖沼、溪流、瀑布。三、水景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避暑山庄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上能够独树一帜,园林用水之妙,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山庄的园林用水主要有三方面:一、引武烈水入园和疏泉导流。二、丰富多采的艺术形式,如湖沼、溪流、瀑布。三、水景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清朝已进入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同为中国后期园林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的最高水平。由于自然、人文、地方情感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风格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这些差异在空间布局、建筑外观和景观组织等方面均有显著反映。 相似文献
7.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市,面积560公顷,是北海的7倍,颐和园的2倍,仅次于凡尔赛宫(670公顷)。它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方告结束,历时80余年,内有景点72个,康熙建景36个,皆为四字景,如:烟波致爽、芝径云堤等,乾隆建景36个,皆为三字,如畅远台、水心榭等,全园四大景区:宫殿区、湖洲区、平原区和山岳区。 相似文献
8.
1993年顺化成为越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但其中未能列入“世遗”保护要素名录的部分水系及园林遗迹至今未得到足够的认知和有效保护。通过文献考证与空间分布复原,总结了顺化城的四重水系及阮朝皇家园林分布的4个空间层次。并指出其中与水系关联紧密的外城别苑池湖遗迹,是研究中不应被忽略的部分;且对其加强保护可以更好地恢复古城历史面貌及促成文化印记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10.
上林苑是我国秦汉时期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它最早是秦国的旧苑,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最终形成横跨西安、周至、户县、蓝田、咸阳地区的大型皇家园林.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在我国园林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上林苑建成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西汉的衰落和王莽新朝时期战争的破坏,最终荒废,在历史上存在了大约240余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避暑山庄是以朴野的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兴造的皇家园林,园林植物景观特色鲜明。前人研究山庄局部的植物景观及其设计手法,较少从山庄植物历史变迁中反向分析其建设过程和植物景观的整体营建方法。本文从历史文献及现状留存植物群落入手进行分析,发现避暑山庄的整体建设遵从合理控制人工建设的范围和规模,减少对自然区域植被地形的干扰;保护并利用原有的自然植被进行景区景点建设,充分发挥优势植物在整体环境中的景观作用;对地形、水系等造园要素的建设以保护原有自然植被为基础的方式。在现代园林生态建设中,可以学习避暑山庄植物景观的营建方法,遵循最小干扰、最大化利用、最小投入的原则,契合当前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思路,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的理念,是当前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的借鉴典范。 相似文献
15.
人如其名,石听泉博士是一位深谙中国文化、沉醉于自然万物之中的学者。他从1978年起在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亚洲语言与文化系任教,现是中国文学教授。在业余时间,他栖身园林之境,对于中国书画颇有造诣。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苑琼岛形成于辽金,发展于元,盛于清,历数百年,其营造理念、规划布局、景观特色历经多次变迁。在捡选研究元明清西苑琼岛的历史文献基础上,从西苑琼岛的历史沿革,景观环境变迁及文化影响几方面讨论了北京西苑琼华岛风景构成及特色,并藉此为深入分析了中国皇家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典型特色和做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承德避暑山庄作为历史遗产的大类之一,其水系景观蕴含的雨洪调蓄理念对于缓解园林雨洪灾害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对避暑山庄的定性分析并不能充分认识和挖掘其水系的价值所在。基于此,对承德避暑山庄水系的历史变迁与水系现状进行梳理,以避暑山庄水系现状为研究对象,应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模拟其在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的水文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对避暑山庄雨洪调蓄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显示:避暑山庄水系具有优秀的雨洪调蓄能力,但面对极高强度降雨时存在溢流的现象,需提前防范。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加强了文化遗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深了对遗产价值的认识,并为遗产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园林图咏是以绘画描绘园林景观、附有题跋诗咏予以阐释的传统图册,由唐宋史地杂咏和八景绘画发展而来。园林景观并非古迹,却在文化上与古迹紧密联系,利用古迹进行景观创作,古迹是园林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以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皇家园林图咏——圆明园和避暑山庄图咏为例,分析图咏景名、序言、御制诗及注释文本,对比各景绘图与相关古迹图像,提出了园林图咏阐释古迹的3种方式,即景名源于古迹典故、主题内涵索引古迹、形象布局写仿古迹,阐释了古迹的社会价值以及文物价值中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南京城市水系变迁以及现代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与水系的自然变迁密切相关。地理格局使其历史古都发展具有独特深厚的景观传统,主要地理结构是:3条山脉、2条河流和3个湖泊。南京从其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自然地理系统而构思规划。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因此保护古都赖以生存的河流脉络系统,是形成古都特色的基础;应以山脉和河流系统为网络基础,确定历史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景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