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嘉 《浙江建筑》2008,25(6):16-18
历史街区的保护首先要保护街区内不同文化的建筑和历史遗存,保护它们的建筑、文化特色及生存的历史环境。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是绍兴传统旧城内现存规模最大、文物与历史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街区,对历史街区实施保护总的目标是展示古城风貌,体现文化内涵,改善居住条件,促进商贸旅游。  相似文献   

2.
绍兴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孟嘉 《山西建筑》2005,31(12):9-10
阐述了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是绍兴传统旧城内现存规模较大、文物与历史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街区,指出了对历史街区实施保护的总目标是展示古城风貌,体现文化内涵,改善居住条件,促进商贸旅游。  相似文献   

3.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有较为完整的街区整体和鱼骨状的坊巷格局,具有完整的历史风貌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分析了上下杭街区历史遗存、价值综述、存在问题,确定了街区总体的保护框架,并从街区传统格局保护、历史街巷风貌保护、建筑高度控制、建筑保护与整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中山南路-十五奎巷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南宋皇城遗址北面,明清古城南部,街区总用地面积44.6万平方米。街区性质:以清耒民国初建筑风格为主,以杭州城市市井风貌为特色,以居住为主,融商业、文物古迹保护与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集中反映杭州南宋文化、民俗文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街区。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层面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其造血功能,使其成为生机勃勃的活态城市遗产,而非"物质躯壳"。本文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在研究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理念的发展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再生的视角,梳理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变迁的特征、影响因素与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等核心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实践研究从历史街区更新的价值认知和更新技术判定为技术手段,继而提出了"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色彩控制的角度入手,试图从视觉角度寻找体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方法,力求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历史街区整体风貌。文章以崇州市历史保护街区为例,通过分析崇州市历史街区的色彩和现状问题,探究历史文化街区色彩控制的方法,以期为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孝慈 《中州建设》2009,(14):67-68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置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相似文献   

8.
李峭漪  武联 《华中建筑》2012,(8):162-164
该文以陕西省千阳县燕伋历史街区规划为例.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再利用问题,提出了调整街区空间结构、转化文化内涵与街区功能、保护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塑造公共空间景观节点等一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金华市雅畈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传统的商市功能、特色的民俗文化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过程中一些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延续地方特色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历史簿与会客厅,具有重要的存留与宣传意义,亟待加强保护利用与更新研究.桂林正阳路东西巷是这个历史文化名城遗留至今的少数几条风貌相对完整的巷子之一.文章以桂林市正阳路东西巷的更新为背景,梳理该街区历史脉络,结合伴随着历史发展过程东西巷出现的问题,评析更新保护现状,以致力于实现桂林东西巷更...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面临肌理断裂及传统风貌趋同的问题,通过空间基因概念的植入及空间基因技术体系的应用,探讨历史街区中空间要素原真性的保留。以济南将军庙作为典型案例,提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类空间基因,解析评价街区要素的价值并探讨街区内存在的活力丧失、空间秩序失衡等问题,提出了维持街道格局、延续区域肌理、恢复建筑风貌等三个层次的基因传承策略,为提升历史文化街区认同感、推动街区原真性保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既能够在其自身层面提升商业和旅游价值,又能够增强吸引力,提升街区的活跃度,从而使街区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使深厚的文化底蕴得以保留。从城市设计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更高的高度和更深的层次针对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进行探究。本文以济南市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总结了风貌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民俗和宗教特色,一般的保护模式难以适用于该街区。针对街区传统风貌丧失、文化品牌尚未形成、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采取"政府主动引导、居民自我更新、近期实施项目以利用公产改造为切入点"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市老城区东南面,北靠西湖大道、南至河坊街、东临建国南路、西达城头巷,隶属于上城区,是杭州市内传统风貌保存较为完整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街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是安庆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居住为其主要职能,体现了皖江居住文化传统风貌.现阶段街区将要进行保护整治规划,论文从社会结构形态角度,在对居民生活方面进行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风貌保护的同时就居民生活延续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面临着街区格局变更、地域文化缺失、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地域风貌、复兴街区活力,文章结合涵江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项目,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分析,从保护街区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水系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环境要素等方面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复兴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绅士化现象是国内外城市更新不可避免的问题,权衡利弊之余,应从中发现经验或逻辑,从而规避消极影响并转化为造福大众的福利。以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调研和论述了其开始绅士化进程的背景,用前后对比的方式归纳绅士化影响下的街区风貌特征,分析风貌特征背后的先进性和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以“相互对象化”为要义的设计策略,以及需要相应的落地实施策略作为保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营造提供前置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高邮城南、城中、城北历史文化街区在弘扬历史文化、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城南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位于髙邮老城区南部,起源于宋代,繁荣于明清,鼎盛于近代.其核心保护范围北至琵琶路、南至马饮塘巷、西至南门大街、东至南海子河边,核心保护区占地面积6.26公顷.包括以盂城驿为核心的邮文化展示区,以南门大街和馆驿巷为主的商业街区和以馆驿巷北侧地区为主的居住区.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历史街区风貌规划中普遍存在着风貌要素选取缺乏依据、与法定规划没有有效衔接等问题.文章探讨了历史街区风貌规划中如何运用城市意向理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公众对历史街区风貌的印象,进而选取规划师认可的风貌要素.综合公众和规划师认可的风貌要素作为历史街区风貌协调的控制因素,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的形式进行风貌要素的控制.以西安北院门历史街区为例,从实践出发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总结了风貌要素选取的原则和由风貌规划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根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践,在古镇发展与保护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上,为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提出几点思考:一是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同时,为历史文化街区提供协调、充足的发展空间;二是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坚持的哪些原则;三是如何从不同的层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四是如何以城市控制性规划管理的手段保持街区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