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人居环境三元理论的乡村景观 游憩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乡村景观的游憩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乡村游憩产生的动机和特征入手,寻找乡村人居环境"背景元""活动元""建设元"有机联系、三元互动的关系,分析由背景元主导的乡村游憩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特征。以优美性、乡土性、宜游性为价值标准,建立乡村景观游憩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乡村景观游憩价值的核心,坚持和传承乡村人居环境背景的整体保护、乡村人居活动的活化、乡村人居建设因地制宜的传统,保护乡村人居环境的自然度、丰富度、和谐度;突出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原真性、传承性;优化乡村建设的清洁度、舒适度和可达度。从而以游憩价值的发掘和利用为契机、实现乡村景观价值的保护、彰显和提升,以游憩为推动力,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质。  相似文献   

2.
生态安全问题是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对城市生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为城市提供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从4个层面完善公园城市体系:(1)问题诊断层面;(2)格局优化层面:包含指标选取、生态敏感格局识别、阻力面设置及生态廊道提取;(3)主体分类层面;(4)优化策略层面。针对目前我国公园城市构建面临的生态问题,提出优化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策略,以期为我国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倪凯旋 《规划师》2013,(9):118-123
景观生态学的尺度理论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是研究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及村庄规划建设的有效技术方法,而按照尺度理论,村域尺度是乡村生态规划、土地利用管理和村庄建设控制的关键尺度。郑州市西南部生态带区域内的村庄规划通过分析景观指数的内涵与特征,选择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密度指数(PD)和边界密度指数(ED)实施乡村生态格局优化的预案研究,并提出可作为该地区乡村规划编制、方案评价和建设管理依据的景观格局指数的优化值。结果显示,景观生态学的尺度理论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于保护乡村生态格局并适应村庄发展建设需求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正面临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缺乏的严峻挑战,城市雨洪管理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在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基础上,研究将景观安全格局的构建与城市雨洪管理结合的方法,为城市雨洪控制及利用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快速的城镇化和气候变化给山地空间带来了多重生态扰动.由于空间的特殊性,山地环境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引入韧性规划理念以提升山地环境应对备类扰动的能力,并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垂直叠加和系统性特征中得到启发和支撑,提出多维度协调下的山地景观韧性体系构建策略.基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和韧性理念的关键属性搭建耦合框架,并总结...  相似文献   

6.
杨辰丛海 《城市住宅》2021,28(5):109-112
基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并运用GIS及Fragstats技术,定量化对比分析福建师范大学新老校区景观格局差异.结果表明老校区(仓山校区)景观格局相对拥挤、各种地物较为混杂、功能分区不明确且景观格局破碎度高.新校区(旗山校区)面积大、景观格局更规则化和整体化、功能分区明确且相对均匀,集中度高.其所处区位与规划时间的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7.
乡村地方性景观在复杂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呈现着动态的生态适应与分化重构,揭示其重构机制是乡村多元特色保护和宜居化发展的基础。以受生态约束的兰考县典型乡村为例,梳理了生态适应视角下,兰考乡村地方性景观在县域集中性生态治理与适应、乡村地方性景观分化与重构2个阶段的行动者网络过程,分析了伴随着的乡村土地利用结构、建筑分布格局、院落空间形态等景观特征演化;并对乡村地方性景观分化重构的机制进行了剖析,发现生态约束的程度变化主导着景观重构的阶段演替,且生态适应路径差异化变迁推动乡村景观分化为原生型、拼贴型和迁移型等地方性类型,为乡村的多元定位与转型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倪畅  周凯  郑曦 《风景园林》2021,28(5):80-85
随着城市扩张蔓延、自然环境变化,处于城市中的深山区与山前平原过渡地带的浅山区易受到多源因素综合作用.判断浅山区景观生态风险,进行景观格局优化,能够有效实现浅山与城市区域的生态安全稳定.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浅山区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景观格局指数法、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相似文献   

9.
乡村景观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的提升对于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利用POI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数据,在分析北京市乡村景观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识别各个乡村邻域缓冲区内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北京市乡村景观资源分为11类不同组合主导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明确各空间的服务功能,以此制定乡村景观提升策略,为指导后续具体实施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具有多种功能和服务价值的乡村生态空间成为当下国际生态规划研究与合作的关注热点之一。为实现乡村生态空间的精准管理与规划,中德双方围绕联合课题“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在德国鲁尔与中国大都市区韧性发展模式下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了生物群落类型,并基于调节、供给、文化三大生态系统服务类型,选取了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权衡的指标和对应权重,构建了乡村生态空间规划场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测模型。以上海市水库村为例,运用该课题的评测模型,初步评估了典型乡村生态规划场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后,从应用尺度、研究范围以及操作流程三个方面总结了该评测模型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1.
景观再生视野下江淮传统圩田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圩田作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江淮地区重要的传统生态智慧。现如今圩区新城建设面临着洪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和传统聚居模式不再适用等多种难题,亟待传统生态智慧的重新引介与适应性发展。梳理总结了传统江淮圩田系统景观再生的动力学机制,提出圩田系统包含水、地和人3个维度,其实现景观再生的关键是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的耦合及产生的综合效益。圩区新城建设应致力于保护圩田系统耦合关系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格局,重新建构系统新平衡。以安徽舒城杭埠新城为例,提出适应新语境的再生规划设计策略:1)倡导基于圩田系统的低影响开发;2)发挥圩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建设依托圩田空间结构的开放居住组团,为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再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敏  宋昊洋 《园林》2022,(3):78-86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提升公众福祉的关键手段。相关研究多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切入,却忽视了不同功能分区对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预期需求效益与实际供给效益存在一定错位的问题。面向差异化发展目标,如何在分区层面梳理并明晰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发展优先次序,对于合理配置生态资源、构建契合区域发展需求的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基于此,研究选取上海市崇明岛为研究对象,基于5大功能分区发展指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指数,识别生态源地;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阻力面,在此基础上运用电路理论的连接度模型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探索耦合功能分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路径。结果表明:(1)识别得到研究区的生态源地斑块共193个,总面积339.84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9%;生态廊道共374条,总长度为866.14 km;生态“夹点”共0.49 km~2,障碍点共404个;(2)受功能发展导向和自然生态本底的双重影响,崇明岛生态安全格局的各类空间要素在不同分区内的分布特征和景观类型特征存在差异,西部、北部和东部地区以蓝绿空间为主,源地大块集中且廊道...  相似文献   

13.
:“双碳”视野下的乡村景观研究与实践是当代风景 园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面向,乡村景观碳源碳汇量化解析与制 图分析是其研究基础与技术途径,以面积系数法构建的乡村景 观碳模型及其测度技术研究亟待开展。基于“三生空间”景观 要素进行乡村碳源碳汇因子聚类,建立碳源碳汇清单并计算景 观要素基础碳量,依托GIS平台关联对应面积、获取碳系数, 建立乡村景观碳模型。以直山村为例,根据景观要素SHP图形 数据库将碳模型进行制图表达,实现乡村景观要素的碳量集成 与测度解析。相关研究为乡村景观要素碳源碳汇联立分析提供 了一种可借鉴、可发展的技术框架与测度方法,为乡村景观碳 模型系统建构与纵深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贵阳城市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地形破碎度较大,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对于西南山地城市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首先,对贵阳市的绿地景观类型进行形态学空间格局MSPA分析,提取生态源地与景观阻力面进行成本距离(Cost Distance)计算,生成最小累计成本地图;同时基于最低成本原理,使用成本连通性(Cost Connectivity)工具生成中心城区的潜在生态网络,并对各条网络路径的阻力大小进行评价;最后,在生态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对其现状景观格局进行分析,识别出贵阳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赵耀  龙彬  张菁 《中国园林》2023,39(9):67
传统村落是乡村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构建 传统村落景观安全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区域尺度传统村 落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景观生态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以文化遗产安全、自然生态安 全和休闲游憩适宜为目标,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和最小累积 阻力模型,识别构成要素、建立网络体系,形成区域尺度下传 统村落景观安全的一种新研究范式,进而以腾冲市传统村落 集中连片区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景观 安全格局包含节点、廊道、环境3个关键要素,并可划分为不 同的安全等级;2)通过节点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 环境划分、优化与联系等步骤,建立由4级节点、2级廊道和 3级环境组成的腾冲传统村落景观安全格局;3)基于获得的景 观安全格局,提出对应“村落-廊道-区域”的分级、分区保护 策略。以期为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提供参考,并为区域 性文化遗产及其相关自然和人工环境的保护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苏南乡村是我国乡村发展的先行区,具有复杂的水网空间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殊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水域网络破碎化、乡村生态风险增加等问题凸显。以苏州昆山长白荡片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克里金插值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景观干扰度分析、景观脆弱度分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在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基于韧性的适应性、冗余性、鲁棒性特征,从构建抗干扰性生态网络、重组多情景功能分区和完善自适应循环体系三个层面提出苏南水网乡村韧性规划策略,为水网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当前增强乡村活力、发展现代经济、促进产业增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沽源县库伦淖尔国际旅游度假区城市设计为例,提出后冬奥时代,沽源县借力京张文化旅游带的规划思路,在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构建韧性发展的人文、社会、生态体系,实现复合发展道路。本文基于上述三个系统的复合发展提出城乡联动、点绿成金、差异定位等目标,以期借助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库伦淖尔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契机,构建具备人文、社会、生态底蕴的村落人居和文旅系统,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筑牢生态安全格局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广东省惠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实践,提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具体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三调”结果和各类调查评价,理清资源本底;开展功能分析,划定保护格局和范围;制定空间用途方案,明确准入和转换规则;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台账,创新管理和动态评估体系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思路,形成可操作、有效管用的制度框架,以期促进资源利用水平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评价城市综合管廊在运维期间的风险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针对综合管廊运维的组合赋权-改进风险矩阵法的风险评价模型。该方法改进了传统风险矩阵法的风险图谱求解法,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以判定风险等级。通过文献分析法、肯特法、WBS结构分解法和德尔菲法确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阶段的风险等级;将安全风险的后果严重性转化为求指标权重问题,结合专家调查问卷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求取组合权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客观;再次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进行模糊合成运算,采取最大隶属度法和加权平均法对比分析运算结果,得到风险总体等级和个别风险因素影响排序。将风险评价模型运用于实际工程中,判断工程项目的风险等级并给出风险规避的建议,可为类似工程项目的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嘉  丁康  李帅  高静 《园林》2021,(6):54-59
村落生态恢复是乡村振兴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地质安全敏感性评价则是黄土高原地区村落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重要环节.在总结已有研究基础上,从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2个层面出发,较全面地总结黄土高原地区村落面临的地质灾害问题.针对我国现状,选取临汾市汾西县永安镇后加楼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HP确定权重因子,应用CSLE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