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进气管道结构对单缸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动机的进气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进气管道和谐振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单缸摩托车汽油机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某一转速范围内,合理设计进气管道和谐振器的结构,可以有效利用进气惯性和谐振来提高摩托车发动机在该工况下的动力性能,并且在这个转速下,有一最佳管长与之对应.  相似文献   

2.
针对发动机进气谐振器容积会对发动机的进气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这一问题,利用AVL-BOOST软件建立了汽油机的仿真模型,并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建立过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通过改变谐振器的容积,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了发动机的仿真计算,最后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谐振器的容积对发动机进气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适当改变谐振器容积最多可以提高原机1.4%的充量系数;针对这款480发动机,谐振器容积最好选择在0.6 L~1.0 L之间;不同的机型还需要通过计算合理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进气谐振器是根据赫姆霍兹进气谐振原理设计,可以有效利用气流动态效应,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改善换气过程和动力性能。对某款高速汽油发动机建立一维性能仿真模型,分析进气系统中发动机并联谐振器结构参数对充气效率的影响,并计算谐振器结构参数的充气效率灵敏度。结果表明谐振器中谐振腔体积参数的灵敏度最高,对于充气效率改善更为明显,谐振器管径和体积的灵敏度随着转速变化而显著变化;谐振进气系统的不同参数的配合可以使发动机的充气效率、谐振强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APU进气管道的流场特性研究是APU进气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部分,针对某型民用飞机APU进气管道外形对APU进气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了分析APU进气管道及进气风门对进气系统总压力、压力恢复、进气畸变的影响,以某型宽体客机的APU进气管道和进气风门为例,利用CATIA软件构建了三维模型并利用Design Modeler进行流体模型填充和前处理,然后把模型导入至Fluent软件中进行流场的仿真计算,仿真过程中简化了进气管道和飞机尾椎的模型,选取了合理的边界条件,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进气管道的气动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进气管道能够较好满足APU进气系统的需求,确定出了最优的进气管道结构尺寸,为后续的产品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气体发动机进气管内流体流动特性,以某型气体发动机的进气管道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预处理好的三维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混合均匀性分布情况及进气管中的流场分布。对进气管中的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器结构和弯管曲率对进气管内压力分布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各缸均匀性。对混合器和弯管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可使各缸进气均匀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当前广泛使用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在急加速瞬间,由于进气滞后不能够满足其对进气量的需求,而最终导致发动机转速响应油门踏板速度慢的问题。本文通过描述性研究法在现有的进气增压系统基础之上,对一种新型汽油发动机进气瞬间增压系统进行分析与研究,最终设计的一套系统能够实现在发动机急加速瞬间,从节气门以外的另一个渠道快速向进气管补充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满足汽车发动机急加速瞬间对进气量的需求,提高发动机转速对油门踏板的响应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飞鹰无人机发动机在运行状态下进气管结冰的问题,运用数值方法求解进气管水滴撞击特性。对发动机进气管模型进行简化,并在对发动机进气管流场计算的基础上,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得到水滴的运动轨迹。进而确定水滴对发动机进气管表面的撞击特性参数,为飞鹰无人机发动机进气防冰系统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贺文军 《机电信息》2014,(33):121-121
发动机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进气系统,其良好的结构型式和材料的选择可以对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以及缸内混合气运动和燃烧过程、进气阻力、进气均匀性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合理设计进气系统已经成为发动机研发工作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环节,现对476Q汽油机进气管的结构型式和选材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用逆向工程技术建立了LJ276QE型汽油机的进气管气道的三维模型,而后由CFD软件FLUENT计算该进气流场,并结合应用发动机进气的谐振效应优化了进气流场,改进设计了原进气管的结构。CFD计算结果表明,发动机进气的温度和湍流强度均有了明显的提升,进气系统得到了改良。  相似文献   

10.
数控两级式气动发动机是以压缩空气等为动力源,通过其膨胀做功,将压力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动力装置。进排气管路系统是两级式气动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两级式气动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及气体消耗率。文中通过某一数控两级式气动发动机进排气管路系统的设计和试验,介绍了该两级式气动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分析了最高转速为1 000 r/min时对一、二级汽缸进气管道口径大小的影响,讨论了高频电磁阀最小流通截面和工作频率的要求等,从而确保了对进气量的精准控制,降低了气体消耗率,使两级式气动发动机能够稳定运转,并给出了气动发动机进排气管路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方法和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摩托车发动机动态测试的重要性。根据摩托车动力学理论,研究了摩托车发动机动态台架的组成结构、控制工作原理、动态试验流程,在动态台架上模拟了摩托车超越加速性能试验,并分析了不同油门变化率时的加速性能和规律。结果表明,加速性能不仅与油门开度有关,还受到油门变化率的影响,一定范围内,油门变化率小的加速性能要好于油门变化率大的加速性能。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there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 of a high-powerful racing combustion engine. These results are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 system EwaC, which is operating as the data-recording process. That is such measuring equipment, which is sensing and recording information during the engine current operation under the real conditions and real operational loading. A modular approach to the individual measuring consists in a sequential assembly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belonging to the engine inlet and exhaust system.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nfiguration influences of the both systems is performed by means of the sequential experimental measuring. The measurement of the exhaust pipe wa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uned racing exhaust system. In order to perform experiments oriented to the inlet system it was developed a new system of the thrust-ejector suction, which enables to solve problems connected with an insufficient feeding of cylinder with a fresh mixture. The pressure of air, which is sucked into the engine, is changed from the atmospheric value to the overpressure level. This phenomenon causes an increasing of the engine power output and torque. According to the gained results was investigated a relation between the newly developed inlet pipe and increasing of the engine torque. Furthermore, th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results are well corresponding with the analytical relations described i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ese results can be presented for a wide spectrum of the high-powerful engines because the air inlet system is independent on the engine design and arrangement. The analysed system was successful in the motorbike applications. Thu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ositive results there was registered in the last year as well as the patent application concerning this new design arrangement.  相似文献   

13.
对化油器式四冲程汽油机最大气阀升程时的流场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三维稳态数值模拟。将化油器柱塞半开和全开两种情况的内流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化油器腔体内部周围出现了低压区,柱塞全开时比半开时的低压更低,但全开时的流速比半开时大,速度最大值均发生在喷嘴两侧喉口处,进气直管入口段及缸内均呈现明显的双涡结构,但柱塞半开时的双涡结构呈现出明显不对称性,距缸盖底面两倍缸径处气流速度均存在不均匀性,压力场与速度场表现出相同的特性,稳流数值试验是对发动机台架试验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当前摩托车发动机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市场竞争对摩托车发动机设计提出的要求,给出基于知识的发动机设计系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高强化柴油机,运用发动机三维仿真软件converge建立模型,并通过柱坐标系下气门间隙环带的总速度和速度分量以及缸内不同截面下的速度分布规律,对切向进气道和螺旋进气道出口处的气体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气流通过切向气道的速度整体略高于通过螺旋气道的速度,径向速度的变化趋势更贴近于总速度;在进气过程中,气门间隙...  相似文献   

16.
合理进行生产换线是提高摩托车发动机生产单元制造柔性的关键。从生产单元对换线系统的需求出发,设计了基于Web Service的摩托车发动机生产换线系统。首先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的摩托车发动机生产换线系统的工作原理。其次,对换线系统进行设计,给出了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案。最后以某摩托车发动机生产单元为例,具体描述了生产换线系统推理机的实现、解释机制的实现、程序封装以及网络化应用模式等关键技术以及运行实例。实例结果证明,所建立的换线系统能有效利用换线专家知识实现合理换线。  相似文献   

17.
摩托车发动机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星子  颜长征  朱永丽 《机械》2009,36(11):20-21,60
摩托车发动机既是摩托车的动力源,又是摩托车的一个振源。掌握摩托车发动机的振动传递特性可对摩托车的减振提供指导作用。在几种不同的工况下,同时对两辆摩托车发动机振动传递到摩托车驾驶员直接感应部位进行了加速度振动信号的测量,通过对测量信号的分析及两辆摩托车相同工况下相同感应部位振动信号的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分析发动机振动的传递特性,从而掌握发动机的振动是如何影响车身振动的,为摩托车车体结构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尹洪超  刘宵  翟镇德  穆林 《中国机械工程》2021,32(11):1299-1306
采用磨粒流加工工艺对多角度弯曲管内表面抛光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利用FLUENT软件研究了不同弯曲角度下入口流速、磨料浓度对磨粒流抛光工艺过程的影响,得到了入口流速、磨料浓度对弯管局部压差、进出口压差、湍流强度等参数的影响规律.对压力和速度的整体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磨粒流抛光细长管类零件内表面的适宜工况.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实时采集和处理摩托车发动机生产单元基础数据,进行推理机的合理设计是优化生产换线推理决策的关键。从生产换线决策推理的需求出发,设计了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摩托车发动机换线推理机。首先,利用RFID技术进行生产单元数据采集和处理,将采集和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降维,使用降维后的数据对RBF(Radical Basis Function,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对于控制策略矢量中多模式变量进行融合分类,实现了生产换线决策推理机设计;最后在某摩托车发动机生产单元生产换线系统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黄迎  宁智  宋云超  付娟 《机械工程学报》2012,48(10):128-138
沉降微粒再悬浮是柴油机排气微粒净化捕集及微粒采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以管流中的柴油机排气沉降微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的管流中椭球形沉降微粒团再悬浮静态受力模型,对管流中椭球形沉降微粒团再悬浮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微粒团形态的变化对沉降微粒团再悬浮控制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降微粒团的形态、微粒团与壁面间的粘附角、排气平均流速以及排气管径等因素对管流中沉降微粒团的再悬浮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沉降微粒团粘附角、排气平均流速以及排气管径等微粒团再悬浮控制因素对管流中椭球形沉降微粒团再悬浮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于深化管流中柴油机排气沉降微粒团再悬浮及其控制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