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枯草芽孢杆菌Tpb55抗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生-NN烟测定Tpb55菌悬液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钝化、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Tpb55菌悬液对TMV具有较好的钝化、预防和治疗效果,枯斑抑制率分别为96.15%、79.72%和65.71%.选用易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测定Tpb55对TMV控病作用,结果表明,先接种Tpb55菌液再接种TMV的烟株,发病程度明显低于接种TMV再接种Tpb55菌液的烟株;不论在烟株接种TMV前或后,用Tpb55菌液处理烟株的叶片与只接种病毒烟株相比,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提高,以接毒前Tpb55菌液处理的烟株活性水平最高.从本试验结果来看,Tpb55具较强的抗TMV活性,可通过直接接触钝化作用及诱导烟草抗病性米抑制TMV侵染.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定不同pH梯度,研究烟草青枯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和脂多糖(Lipopolysaccride,LPS)分泌量的差异及其对烟草根部吸附青枯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6.5时EPS单产量和总产量均最大,分别达到3.27×10~(-12)和50.12×10~(-2) g,pH 8.0时总产量和单产量最小。pH 7.0时,LPS的总产量最大,为9.41×10~(-3) g,pH 7.5时单产量最大,为17.51×10~(-15) g。同一pH梯度的EPS单产量远大于LPS单产量。EPS促进烟株根部吸附和侵入青枯菌,而LPS起抑制作用,且相同浓度下EPS促进作用占主导。当pH为6.6时,添加EPS的菌液处理的烟株根表吸附和根内侵入青枯菌数量最大,分别达到15.43×10~8和10.73×10~9 cfu/g;堆积在根表的杆状青枯菌菌体及导管横切面堵塞的青枯菌及其分泌物的数量最多,根尖畸形严重。因此,偏酸性条件下,青枯病菌EPS分泌量增多,促进青枯菌与烟草根部的识别和吸附,进一步提高病害发生程度,而中性和偏碱性条件有利于LPS分泌,降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3.
橙皮素对烟草青枯病的诱导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类黄酮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生理机制,从12种类黄酮化合物中筛选出对烟草青枯病防治效果最好的橙皮素,并对橙皮素处理后烟草叶片过氧化氢沉积、防御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mmol/L橙皮素对青枯菌无直接的抑菌作用,但对青枯病具有较明显的防控效果。橙皮素灌根处理诱发接种青枯菌烟草叶片过氧化氢的积累,显著提高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烟株次生代谢产物中酚类和类黄酮含量,上调表达NtPR1aNtNPR1NtPAL抗性基因,从而提高烟株对青枯病的抗性。由此可知,橙皮素可作为诱抗剂有效防控青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 μg/mL井冈霉素A处理珊西烟1 d、6 d、9 d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在同株上的药剂处理叶片(叶位6)和药剂未处理叶片(叶位7、8、9)上的枯斑数目均比清水对照处理相同叶位叶片上的枯斑数目显著减少,之间的差异分别达到0.01和0.05的显著水平(t测验)。对1 μg/mL井冈霉素A处理后的珊西烟不同叶位叶片进行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活性在药剂涂抹后1 d、6 d和9 d的处理叶片与未处理叶片均比清水对照植株相同叶位叶片有明显的增加,并与井冈霉素A处理后相同叶位的TMV枯斑数目减少的结果似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井冈霉素A具有一定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毒的作用,为今后扩大该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和深入探索其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和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烟田土壤和烟株烟草青枯病菌的快速诊断方法,本研究采用RAPD方法筛选获得了6对可用于烟草青枯病菌PCR检测的特异性引物.经对6种细菌(烟草青枯病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节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野火病菌)和2个烟草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检测验证,6对引物均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对青枯菌菌液...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品种抗性对烟草青枯病潜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烟草青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确定菌悬液浓度,以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5和云烟87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筛选最佳接种方法,进而确定影响烟草青枯病侵染阈值和潜育期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采用菌悬液蘸根是烟草青枯病菌的最佳接种方法,与灌根法比较,蘸根法的发病时间可提早8 d;通过系列浓度梯度的菌悬液接种试验,明确了烟草青枯病的侵染阈值为3×102cfu/mL;人工气候箱盆栽试验结果显示,4个烟草品种表现出相似的发病规律,即烟草青枯病潜育期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出潜育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最适发病期内,因品种抗性的差异,烟草青枯病潜育期为20~28 d,平均24 d,抗病性越高,潜育期越长;反之则越短。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不同烟草品种镰刀菌根腐病抗性的鉴定方法,采用镰刀菌粗毒素幼芽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带菌菌谷接种、离体叶片菌饼接种、草酸局部注射等5种方法对4个品种(小黄金1025、中烟100、长脖黄、664-01)的镰刀菌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镰刀菌毒素液胁迫法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毒素浓度为8%,处理时间6d;镰刀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孢子液浓度为107个/mL,处理时间4 d;带菌菌谷接种也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菌谷比例为20%,处理时间9 d;离体叶片用菌饼和草酸液处理,能区分品种的抗感性,但不能区分品种的抗感程度。研究结果认为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和带菌菌谷接种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可以准确评价品种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感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酸化烟田青枯病防控难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生防菌快速筛选法获得一株耐酸性的拮抗细菌CLP-6,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拮抗活性,利用HPLC-MS技术确定胞外抑菌物质种类和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筛选菌株对青枯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胞外抑菌物质可降解青枯菌杆状菌体并致其死亡,pH 5.5条件最适宜该菌株生长,且胞外抑菌蛋白和抗生素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产量高。pH 5.5和pH 7.0土壤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时间范围内,CLP-6能有效降低烟草根际土壤和茎基内青枯菌数量,且pH 5.5时抑菌效果更强,其中,接种192 h时,CLP-6处理烟草根际土壤青枯菌数量较CK处理分别减少98.12%和96.25%;接种144h时,pH5.5土壤条件下CLP-6处理烟草茎基内青枯菌数量最低,且显著低于CK处理。16Sr RNA,rpoD和rpoB多基因序列联合鉴定CLP-6为防卫假单胞菌(Pseudomonasprotegens)。新型耐酸性防卫假单胞菌CLP-6在减轻连作酸化土壤青枯菌侵染和提高烟草青枯病绿色防控效果具有重要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湖北恩施烟区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生理小种、生化型和演化型进行了鉴定,为湖北省烟草青枯病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湖北恩施地区的8个县(市)采集青枯病感病烟株,通过平板稀释分离和特性性引物检测从中分离鉴定到54个具有致病性的烟草青枯菌菌株。采用注茎接种法将供试菌株分别接种青枯菌6个鉴别寄主,确定所有的菌株均属于生理小种1;基于青枯菌对3种双糖和3种己醇利用能力的检测结果,将54个菌株鉴定为生化型Ⅲ;经青枯菌演化型PCR检测,54个菌株均能扩增得到片段大小分别为280 bp和144 bp的两条特异性条带,这说明全部分离菌株均属于青枯菌演化型Ⅰ型。  相似文献   

10.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烟草青枯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和Glomus mosseae)对烟草青枯病抗病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烟草青枯病发病情况、抗病相关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和Glomus mosseae可促进烟草植株生长,烟株地上部和根系的干质量和磷含量以及地上部的氮含量显著增加,同时烟草青枯病的病情指数及发病率降低;在接种青枯菌条件下,与对照(烟株接种病原菌,但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相比,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和Glomus mosseae后,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增加22.9%和26.9%,同时丙二醛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提高烟株对烟草青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细菌及菌泥的控制高速纸机生产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晨鸣集团的生产实际,阐述了高速提提要纸机生产中细菌及菌泥控制的方法和提提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还原法为理论基础,研制生乳细菌总数检测仪进行生乳细菌总数快速检测,以克服经典还原法目测比色主观性强的缺点,而且检测结果可以定量表示。该仪器连续检测加入试剂后的生乳样品颜色(RGB),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采用斜率法以R值斜率表示样品颜色的变化速度。研究以标准平板计数法(SPC法)为标准,建立了R值斜率与菌落总数之间的标准方程,经验证生乳细菌总数检测仪检测结果与SPC法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与流式细胞仪比较,在与SPC法的相关性、运行成本及便携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以恩施地区采集的腌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TS)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中所 含细菌和乳酸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并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对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腌菜样品中含量最高的优势细菌门 为硬壁菌门(Firmicutes),其平均相对含量高达97.09%。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Weissella、Leuconostoc、Vibrio、Pseudomonas、 Psychrobacter和Flavobacterium,其中Lactobacillus的平均相对含量高达82.37%;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从样品中检测出的乳酸 菌 有 Lactobacillus sakei、Lactobacillus insicii、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argentoratensis、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 和 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分离鉴定及保藏的乳酸菌中有L. plantarum 7株,L. alimentarius 2株,L. curvatus和L. brevis各1株以及L. sakei 4株。 由此可见,虽然Lactobacillus为腌菜样品中的优势菌,但乳酸杆菌的构成在样品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活性乳酸菌制品中乳酸菌计数培养条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快速、准确地计数活性乳酸菌制品中的乳酸菌,用CO2烛缸法代替现行国家标准GB/T16347-1996活性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微生物检验方法中的有氧培养法,CO2烛缸法操作简便,计算准确可靠,在菌种对比实验中,CO2烛缸法的乳酸菌计数结果是国家标准方法的8倍,在试样的对比实验中,CO2烛缸法的乳酸菌计数结果是国家标准方法的20倍,CO2烛缸法较目前国家标准方法更能真实施反映活性乳酸菌制品中乳酸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结合晨鸣集团的生产实际,阐述了高速纸机生产中细菌及菌泥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传统平板培养和16S rDNA扩增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某熟食企业鸭脖中优势腐败菌进行初步分析,为食品的保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卤鸭脖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巴黎链球菌和大肠艾希氏菌。它们可能是造成鸭脖腐败的主要原因。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培养后,提取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检出结果均为阴性。采用平板分离可检出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19.
分别利用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进行猪肉脯的单一菌种和复合菌种发酵,采用气相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比传统猪肉脯、单一菌种发酵猪肉脯及复合菌种发酵猪肉脯风味化合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电子鼻能较好区别不同的猪肉脯样品。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和感官评定结果可得:发酵可显著提升猪肉脯的风味,复合菌种发酵猪肉脯风味优于单菌发酵猪肉脯。复合发酵猪肉脯的关键风味化合物主要有1-辛烯-3-醇、庚醛、癸醛、壬醛、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和2-甲基丙酸乙酯。  相似文献   

20.
臭豆腐乳酸菌多样性及耐酸乳酸菌的筛选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集的8个不同地区的臭豆腐样品中的乳酸菌多样性分析表明,臭豆腐中乳酸菌数量在6.8×104cfu/g~2.9×106cfu/g,优势乳酸菌包括乳杆菌、乳球菌和肠球菌.通过乳酸菌耐酸特性比较,表明不同来源样品中乳酸菌耐酸差异性不明显,而不同种类乳酸菌的耐酸差异性较明显,肠球菌耐酸性比例高,乳杆菌其次,乳球菌最低.经筛选获得pH 3.0、37℃培养6 h后存活率超过30%的菌株6株,对其中2株耐酸最强的杆菌和球菌进行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和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