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8,(5):786-789
王国斌教授诊疗脾胃病之虚胀的特色:(1)注重脾胃的生理特性。王教授诊疗脾胃病始终注重"脾以升为和,胃以降为顺""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的生理特性,并强调顺其性则功著,逆其性则效微;(2)秉承"五脏相关论"思想。在诊疗脾胃病的过程中,王教授将脾胃与心的关系提到一定高度,并强调心属火,脾胃属土,火能生土,二者为母子之脏,相辅相成,关系紧密;(3)强调活血化瘀药乃胃肠之灵通药。王教授在临证处方用药过程中,尤其是针对迁延难愈的胃肠病,常考虑加入活血化瘀药,往往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4)提倡临证诊疗思路应当审证求机,善于变通。中医临证贵在机圆法活,谨慎辨证,寻求病机,切不可执于一端,拘泥固守,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9):1295-1297
脾与胃同属中焦,互为表里,并以纳与化、升与降、燥与湿三种相反相成的特性,维持其生理功能。任何一方出现偏颇,都会影响对方。当脾或胃出现病变时,应根据其特性加以调整。苦辛通降法是运用苦寒和辛温两种不同性味的药物配伍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适用于脾胃病之太阴、阳明同病的证候,有寄开于泄,寓通于降,相反相成,互制互济的效果。临床上脾胃病中出现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时当以苦辛通降法治之。王少华取法张仲景治疗痞证之苦辛通降法,将其从治疗少阳误下痞证,发展为治疗脾胃病之太阴、阳明同病的证候,广泛用于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肠炎、胃神经官能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等脾胃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5):77-78
《滇南本草》中记载治疗脾胃病用药有210种,仅治疗脾胃病的药物有白地榆、石菖蒲、豇豆、过山龙。附方69个,单方31个,复方38个,医案1个。笔者就《滇南本草》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及组方、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滇南本草》中记载的药物及附方,对脾胃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遵义,可为脾胃病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7)
脾胃与肺具有土金相生的母子关系,临床上肺系疾病常发生子病及母的传变,导致脾系病变。一切急慢性肺系疾病都可以用脾胃学说作指导。调脾法总的来说即健、运、清、消四法,导师以此四法为准则,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或以健脾为主,或以运脾为主,或以清心脾积热为主,或以消食为主,随证加减,指导肺系疾病的治疗,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4)
分析《孙文垣医案》中脾胃病的辨治特色,学习孙文垣的学术思想精华与辨治方药特点,扩展临证思路,从而提高脾胃病的临床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由情致导致的身心疾病逐年增加,中医所说的脾胃病,包括胃痛、痞满、泄泻等。这些疾病除了有饮食不洁等因素外,还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情绪的蓄积很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本文阐述的脾胃病主要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着手,以期能够更好的治疗脾胃方面疾病。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2530-2533
上热下寒证以上焦现热证、下焦现寒证为特点,属寒热错杂证之一。《伤寒论》中涉及上热下寒证的证候及治则有:热扰胸膈、中焦脾寒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栀子干姜汤;胸热腹寒、胃失和降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黄连汤;少阳不和、胆热脾寒证,治宜清泻少阳、温补脾胃,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火热上炎、肾阳不足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附子泻心汤;寒热格拒、阴阳不交证,治宜苦寒泻降、辛温通阳,方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肺热脾寒、外寒郁闭证,治宜清上温下、发越郁阳,方选麻黄升麻汤;脾肾阳虚、肝胃郁热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乌梅丸;阳热内郁、外寒束表证,治宜清里热、散外寒,方选白虎加桂枝汤;阴虚火旺、阳不下达证,治宜滋阴降火,方选黄连阿胶汤;少阳郁滞、气机不畅证,治宜疏通三焦、调和营卫,方选柴胡桂枝汤;脾胃失和、升降不利证,治宜温补脾胃、升清降浊,方可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下焦虚寒、格阳于上证,治宜破阴回阳、交通阴阳,方选白通汤。由于上热下寒证病机复杂多样,治疗时当详辨细审,针对不同病机选方用药,则上热下寒证自解。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2134-2137
王俊宏教授概括孤独症谱系障碍基本病机要素为痰、瘀、虚、郁,尤以痰为要。临床基于脏腑辨证理论,突出从脾辨治,采用"三期分治"。初期重在运脾兼顾化痰开窍,使呆滞之脾胃得以运化,培后天生化之源,使气血得充。脾为生痰之源。脾运则痰湿不滞,湿邪从中焦而化,从下焦可出。同时考虑本病患儿常有神经、行为异常,配以开窍之品,豁痰以开窍;中期重在理脾行气兼顾化瘀。若患儿病值中期,经化痰治疗后,尚有痰邪未尽,当调畅气机,以理脾化痰;后期重在调脾补肾,益气养阴,强壮后天脾胃。调脾意在使脾胃更好地行使气机的功能,同时使脾胃纳运水谷协调,阴阳燥湿相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881-886
目的:通过对1989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求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方法:通过使用SPSS 20.0软件,对文献中的证候、方剂以及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候、方剂、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6篇,通过整理分析得出17个中医证候,其中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等为中医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析,湿热、气滞、瘀血、风热为常见实性病机;肾虚、气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为常见虚性病机;病位主要在肾、脾、肺三脏;共得方剂212首,其中自拟方125首,成方87首,二者以补益剂、祛湿剂、理血剂、清热剂为主;中药236味,分为15类,黄芪、茯苓、白术、丹参、泽泻等为常用药。结论: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病位在肾、脾、肺;脾肾肺俱虚、血瘀水停为基本病机。在临床用药中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药、清热药为主,兼以应用解表药。治疗中应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6)
基于《王仲奇医案》分析王仲奇诊治郁证临床处方经验,从经验归纳、用药特色两方面剖析王仲奇辨治郁证的用药经验特色。王氏常以辛开苦降法疏理气机,临诊时重视调节脏腑功能,从心肝胆胃脾论治,用药轻清灵动,善以经方愈病,常用药对有绿萼梅与橘叶、川黄连与法半夏、龙齿与紫贝齿、白蒺藜与甘菊花、茯苓与益智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