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5):679-680
目的:探讨喻昌扶阳抑阴的学术思想。方法:分析阳虚阴盛病证的举隅案例,总结喻昌常用的扶阳抑阴方法。结果:扶阳抑阴是喻昌治疗各种阳虚阴盛病证的指导思想,姜附纯阳并灸法、真武坐镇龙雷之法、辛辣温散之法、破逐阴邪之法、厚土建中抵御阴邪之法等为其临床运用之具体方法。结论:喻昌重视人身阳气,认为肾阳是人身阳气之"本",宜潜藏勿用,在上、在外、在中之阳是为"用"之阳,分司温煦宣统、卫外御邪、运化水谷之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0):1928-1930
痤疮的病因病机是人体汗出后受到风、寒、湿等邪气的侵袭,导致腠理闭塞,玄府不通,阳气郁滞,气化失司,久之痰湿、瘀血、郁火等病理产物内生,痰瘀相互胶着,阳气内郁于上焦,形成痤疮结节或囊肿。治疗上要从根本入手,该温则温,该补则补,熟练掌握温热药的种类、用量、配伍及病机虚实,活用辛温发散法、温补气血法、温阳潜纳法,达到平衡机体阴阳及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585-588
癫痫患儿由于先天不足或者误用寒凉药物以及病程漫长、久累脾肾,最终导致阳气虚弱。马丙祥教授认为,此类患儿阳气不足,阴阳失衡,痰瘀内生,是癫痫反复发作的关键病因,而该病急性发作期以气血逆乱,风动于内,神机失明为主要病机。因此,该病总的治疗原则为温阳散寒,在急性发作期则应同时调和气血。温阳散寒,就是应用补火助阳之药,提升人体阳气,驱散寒邪。诸阳之中,肾阳、脾阳互为滋养,加上此类患儿阳气尤虚,因此二者不可偏倚,同时温补脾肾之阳才是治病求本之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8):1449-1451
四逆汤源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阴阳虚阴寒证的代表方,病机主要为阳虚,但阳虚病机同中有异,故其所治病症的主证既可为手足逆冷,又可为下利清谷、呕吐等其他表现,不拘于四肢逆冷一症。郑钦安深得仲景"扶阳"学术思想宗旨,对阳虚病情辨认细致入微,灵活运用四逆汤治疗多种病症。吴佩衡在继承《伤寒论》及郑钦安扶阳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细究四逆汤各药物的功效以及配伍特点,强调早用四逆诸方,扶阳固本,将四逆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至六经病之阴寒证以及内、妇、儿、外科等多种阳虚阴寒危重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
对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临诊医案加以分析,可以了解其上宗灵素,下参汪薛,独成一家;温阳与益气法同用,扶阳抑阴;虚损病治详于脉证,攻补兼施;杂病求于气血痰郁,重视顺降等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1)
儿科温阳治法历来为诸多医家所攻讦,而对"小儿纯阳之体"的传统认识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寒凉学派的学者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发病多从热化而表现为阳证,治以清热滋阴;温阳学派的学者则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无论阴阳均未充足,不耐寒凉攻伐,且强调"阳主阴从",注重先后天阳气的固护和培育,在治疗过程中多以温补阳气为主。临床中唯有辨证地看待寒温之法,不偏执一家之言,从临证实际出发,才能取得更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2):2371-2373
袁海波教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心、脾、肾三脏阳气虚弱为根本病机,并在阳虚基础上产生气滞、湿阻、血瘀等病理产物和一系列的病机变化。临证可见心脾阳虚、心肾阳虚、心脾肾三阳俱虚等证型。治疗当以温脾阳、扶肾阳、养心阳为本病的基本治法,其中温阳三法首重温运脾阳,且要三阳共治。温阳同时不忘养阴、益气、理气、驱阴邪。袁海波教授创立的袁氏苏心醒方为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基本方药,临证根据证候变化,灵活加减化裁。同时袁老提出"医嘱调护,实为无形之药"。认为用药之外的调护,在心脏病的治疗中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4):77-79
慢性心力衰竭实为本虚标实之证,病理因素为痰浊、水饮、瘀血(表实),而病机为阳气虚衰(本虚),尤以心肾二脏阳虚最为主要。治疗上除活血利水化痰治其标,还应使用益气温阳的药物扶助人体阳气,消除阴翳,其中当以温补心肾之阳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202-204
"阴阳互引"隔姜灸法乃路玫教授根据"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中医治疗原则,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因人体的阴阳气血内外上下交相贯通,所以艾灸阳分及阴分,能够起到沟通一身阴阳,以阳引其阴,以阴资其不足之阳,正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欲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阳互引"从根本上使失去平衡的机体恢复正常。路玫教授运用"阴阳互引"隔姜灸法治疗慢性虚损性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萎靡、气短乏力、倦怠懒言等一系列虚损症状,方法简便,疗效迅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3):382-385
中风后吞咽障碍虽是中风病的症状,但其有独特病理演变过程,吞咽困难虽源于中风之因,但又别于中风之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是在中风病机气血冲逆,痰瘀胶结脑络,蒙蔽清窍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导致咽喉神机失用,咽部阴阳升降失职而现吞咽功能失约或失用引起,"冰火疗法,重建阴阳"之"冷"疗法,冰的刺激不仅可使阴精引阳气下潜,同时促进阴精化阳;"热"疗法,通过温灸作用于局部,不仅使阳气导阴精上承,同时促进阳气化阴。刺激日久,可使浅部之得气,逐渐推至深部,将阳分之气引致阴分,推内入阳,疏利阴分,深而留之,使冷热相济,阴阳相调,促进吞咽运动恢复。"冰火疗法,重建阴阳"这种反复冷热交替治疗,一可以调节咽部之经气,疏通十二经经气,有利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症状的改善,二可使神机复原,气血通畅,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最终达到疏通经络、痰消瘀化、升降有序、阴阳平衡、通关利窍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