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36):38-39
构建中国—东盟民商事司法协助制度,既是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妥善化解中国—东盟各国民商事纠纷的迫切需要。而中国与东盟各国日益深化的法律认同、现有协定与国际条约的强力支撑,加之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些都使得完善中国—东盟民商事司法协助制度具备全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5)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断增加,中国刑事司法制度中与其对应的规则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虽然现有成文的惩戒手段基本上可以有效的震慑或阻遏知识产权的主观恶意侵权,但仍存在一些比较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尽管我国刑法对于刑事犯罪行为的顶格惩罚是比较严厉的,但是实际中对知识产权侵权刑事责任的适用条件以及量刑从严把控的适用范围都被慎重考量,所以知识产权的侵权案件数量还是在不断增加。通过现有的知识产权侵权民事和刑事诉讼事件的分析,优化知识产权的制度结构,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规范化"是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加强中国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联系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6)
民事调解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从古至今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之一。现如今,民事诉讼程序中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调解制度,持续发展与完善民事调解制度具有现实意义。通过搭建高效、公正的多元化民事诉讼审理程序,实现程序的合理分流,缓解我国当前存在的司法资源不足与案件数量快速增长间的矛盾。通过分析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重要性,探讨诉前调解程序的作用与现状,给出完善诉前调解程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7):122-123
知识产权是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民事权利的一种,属于财产权体系架构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及商标权。知识产权是国家赋予我国相应民事主体对其特定智力劳动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利或者独占权利。知识产权制度用以保护我国公民、法人创造者的无形智力财产,同时调整因侵犯智力劳动成果行为而产生的民事纠纷关系,具有绝对性和对世性,是一种垄断权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发展进程及科技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国家与社会文化的持续开放不断拓展中国民众的视野,人们在接受多元文化碰撞以及丰富思想浪潮的冲击下,法制与维权思想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树立,社会整体的法律意识与权益保护思维也随之得以逐步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相较于有形财产,人们更加注重对智力劳动成果、知识产品等无形财产的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因此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据着不可估量的社会地位,具有极高的法治意义与价值。知识产权的保护虽然具有绝对性和对世性,但针对特殊民事主体的权利平衡也是制度建立中需要加以考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在先权得以产生。本文结合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趋势,通过在先权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知识产权制度中在先权的概念及特征,探究在先权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梳理在先权制度运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构建与推进我国知识产权在先权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2):112-113
本文基于中国向东盟主要成员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标准引力模型的研究框架,分析研究了中国向东盟主要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其各方的经济总量、地理距离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技术距离变量,试图从母国与被投资国技术差距角度探讨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技术距离差距与中国对其国际直接投资额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6)
知识产权的客体的非物质性和知识产权以公开换保护的原则,使得知识产权侵权便利而又隐蔽,使得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维权中普遍存在着举证难、赔偿低的问题。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民事救济制度中的赔偿制度和举证制度进行研究,探讨提高知识产权民事赔偿、合理划分举证责任的路径,提高知识产权违法成本,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民营企业创新转型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8)
在进行经济与法制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知识产权制度有着根基一样的作用,并将私权保护作为其中心建立起来。在这过程中充分展示出司法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导作用,建立以司法保护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制度,是我国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处理国内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双轨"运行缺点的主要策略。但是现阶段依然具有阻碍司法保护作用的诸多影响因素,本文主张从多个方面入手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及优化,从而保证知识产权保护的统一、协调合作,实现司法与行政的分工明确、程序连接,为保证创新发展及创新国家提供相应的制度保证,同时为加速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及现代化水平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3)
目前,中国与东盟已经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运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和东盟之间旅游产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东盟旅游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而东盟大部分成员国对中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双方的旅游资源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我国旅游产业需突出地域特色,打造旅游精品;与中国—东盟中心等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切实落实《旅游法》,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以提升对东盟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4)
民事裁判的合宜就是合乎司法规律,该文介绍了民事裁判合宜的哲学基础、文化底蕴、审判原则、普通逻辑、法律依据,分析了民事裁判适用的合宜,探讨了民事裁判案例制度、监督制度的合宜,强调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事裁判合宜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4):12-16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是我国司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缓解执行难、提高执行效率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背景之下,从协议的性质和效力出发,结合该制度的立法现状以及司法实践现状,归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完善意见,以进一步完善民事执行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6)
作为民事诉讼法里面被完善修改过的督促程序相关制度,拥有比较迅速的处理和解决民事以及经济纠纷,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功能。但新修改后的督促程序制度仍然存在着诉讼费用负担原则不合理,缺少对债务人滥用异议权的制裁措施等问题,无论在理论还是司法实践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完善。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督促程序的不足,可以采取从督促程序自身制度方面与督促程序生长的社会环境方面来完善我国的督促程序,以期顺应司法改革潮流,符合民事诉讼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198-199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制度作为一种合意型纠纷解决方式应运而生,更加顺应法律纠纷解决多元化的时代要求。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制度在调解的启动时间、内容、公告、范围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应严格限制调解程序的启动时间、明确"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边界,同时完善调解的公告制度、规范司法审查标准,以求能够让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制度充分地发挥出其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51-52
新《民事诉讼法》专节规定了司法确认制度,使这项诉调衔接的创新机制得到了诉讼基本法的支撑。调解协议经过司法确认,具有更高的确定性和执行性,但是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立法不足、社会认知度低下、司法部门消极推行、调解质量不高等都阻碍了司法确认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应该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应对该制度的落实所面对的种种困难,保障司法确认制度良好运行,展现其解决纠纷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7):178-179
民事执行和解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发展,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大亮点,作为我国的立法原创,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进步的标志。自从制定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以来大大提高了我国民事诉讼案件的结案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对我国法院的工作带来了便利,满足了诉讼当事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有助于社会的稳定。虽然和解制度有很多优点,但看似完美的制度也有缺陷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解决。本文结合新民诉法解释规定全面阐述了民事执行和解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缺陷,并尝试提出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1)
WTO争端解决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公平公正的处理经济摩擦和贸易争端,是成员国信任和推崇的准司法机制。其中,上诉机构是公平处理国家间贸易争端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所有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中最具特色和优点的制度。然而近日,普遍认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上诉机构面临瘫痪,中国和相关国家联合提出WTO争端解决机制之改革建议,以保障机制之有效运行,从而维护国家间经济的贸易公平。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步,不当得利领域的案件数量也越来越多。不当得利请求权是民事请求权体系中一项独立的请求权,在规范不正当民事利益变动关系,维护利益归属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今我国在不当得利制度构建和立法方面都相对落后。尤其是不当得利请求权制度,更应当应用于司法实践中,但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却将其弃之不顾,任其成为摆设制度。种种现象都不利于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当得利请求权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如何完善该制度。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5)
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东盟自贸区成立的背景下,中国和东盟间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中国是东盟第五大投资来源地,东盟是中国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随着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推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但由于双方政治格局、经济环境、社会习俗、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使得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时存在各种风险,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进而也为我国企业在东盟开展投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5)
今年一月一号起正式施行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使得公益诉讼制度进入到了民事诉讼领域,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但是由于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和法条规定的太过简短,使得其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从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来展开研究以期能给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6)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下,各成员国经贸往来不断加深。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及升级版协议的签署进一步促进中国与GMS成员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大湄公河区域已成为中国主要的进口大米来源地,同时中国也成为湄公河区域国家大米第一大出口市场。本文研究了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大米贸易现状,并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GMS成员国的大米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大米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动态     
《广西城镇建设》2012,(9):114-115
中国—东盟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南宁论坛举行9月22日,中国—东盟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南宁论坛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国—东盟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南宁论坛隆重开幕中国—东盟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南宁论坛是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论坛之一。论坛立足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城市现代化建设现状,致力于加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方面运用研究成果的意识和专家学者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国人居署、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方面的对话交流,积极推进东盟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次论坛以"现代生态·宜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