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董芸 《山西建筑》2009,35(31):65-66
以汶川地震造成的损失为出发点,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重要性,从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构造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就如何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作了探讨,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郑娟 《山西建筑》2009,35(33):80-81
指出砌体结构虽然应用广泛,但其变形能力较小,抗震性能较差,针对如何改善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这一重点问题,从概念设计、构造措施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从而达到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3.
浅谈砖房抗震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并从砖房横、纵、竖三个方向来说明遵守抗震规范,搞好抗震概念设计,使砖房尽量符合剪切型破坏机理,力求符合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语文从抗震设防的总目标出发,指出了在进行底框结构的抗震设计时概念设计的重要民生的并针对体型、体系、构件、框架--剪力墙以及砌体延性等方面的概念设计进行了讨论,最后强调抗震概念设计应从横、纵、竖三个方向综合入手,来保证底框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大量建筑损毁的实地调查,分析建筑物破坏的原因,从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抗震设防目标、建筑抗震概念设计、非结构构件破坏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供灾后重建中借鉴。  相似文献   

6.
叶燕 《江西建材》2011,(2):36-37
对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概念设计阐述了设计体会,特别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通过改善构造要求达到抗震要求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地震的危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物抗震的重要性,以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标准。抗震概念设计的原理、新思想及其对抗震设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蒋金梁  干钢 《浙江建筑》2012,29(12):8-12
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是一种建立在概念设计基础上的抗震设计新发展。在此介绍结构的性能水准、性能目标及其设计方法,并结合规范分析了小震设计的内力放大系数与中震弹性、中震不屈服设计放大系数的对比。认为应以概念设计为基础,合理确定设防水准、性能水准和性能目标,着重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谭文 《山西建筑》2008,34(5):124-126
介绍了震级和烈度的概念,从结构抗震设防水准的确定、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数值分析和结构抗震构造设计等方面就桥梁抗震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桥梁结构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特种结构》2001,18(2)
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问题从近几年来国内进行的设计抽查情况来看 ,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有如下问题。(1)抗震设防标准设计采用错误采用正确的设防烈度和建筑分类标准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前题 ,但偏离规范的设计也时有发生。(2 )钢筋砼结构设计主要问题结构设计概念薄弱。现行抗震规范中一般结构设计的弹性计算是按多遇地震考虑 ,超越概率为 6 3 % ,比设防烈度低一度半 ,规范要求设计要符合概念设计的规定和加强抗震措施 ,才能达到设防标准。不少工程只看计算结果 ,忽略概念设计和抗震措施的要求。有些建筑方案不合理 ,造成结构体系“先天不足” ,…  相似文献   

11.
对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筑结构抗震是一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该课程涉及内容多,学习难度大。搞好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热情和培养学生兴趣。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以反应谱理论、概念设计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并突出结构变形能力的重要性。本文结合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信息,从地震震害特点、抗震设防原则、地震作用计算和概念设计及构造措施等四个方面对课程教学要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阐述了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田志勇 《山西建筑》2006,32(13):67-69
结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工程实践,论述了砖混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并总结了正确对待其内容的措施,以从根本上提高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洋 《四川建材》2010,36(5):14-15,17
本文借鉴"5.12"地震的经验教训,论述了延性的概念及增强结构延性的重要措施。为了合理提高抗震结构的延性性能,应对抗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予以重视,合适的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对结构的延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保证整个建筑物实现抗震设防,达到"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南昕容 《山西建筑》2003,29(6):39-40
就目前建筑抗震设计概念中常出现的专业术语 ,从地震到抗震 ,场地与地基及抗震设计三方面 ,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 ,指出只有掌握和理解了这些术语 ,才能真正做到“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6.
高振梅  王卫国 《山西建筑》2010,36(19):72-73
针对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原因和造成的经济损失,结合工程建设和设计方面知识给出在场地选择、抗震设防、鉴定加固、抗震技术和科技投入等几方面的建议,从而为今后工程设计和研究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田德武 《山西建筑》2007,33(16):79-80
针对如何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概念设计的概念,介绍了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指出工程师应掌握概念设计,有助于其明确建筑抗震设计的思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达到抗震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抗震设防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出完整抗震设计包含概念设计和抗震计算分析两个部分,在分析震害的基础上,从概念设计和计算分析两方面简单介绍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9.
刘英达  石建光 《福建建筑》2009,(10):86-88,64
从沿海高层建筑的抗震与耐久性设计出发,探讨了抗震设计与耐久性设计的设计使用年限、性能要求。设计使用年限的增加意味着地震重现期要延长,对发震断裂带上的建筑地震设防烈度会增大,远离发震断裂带的建筑地震出现的次数增加。耐久性和抗震性危害留的余地不同,耐久性小,抗震性大。但如果耐久性下降会引起抗震性降低。所以保证耐久性是保证抗震性的前提,重视突发性抗震性损坏的同时,不应该忽略长期耐久性损坏的预防。耐久性不足,既增加了结构使用过程中的修理与加固费用,也会降低结构的抗震能力。抗震的性能要求主要体现在保证结构的足够强度、刚度、整体性和稳定性,而耐久性设计要对混凝土材料、结构构造、施工要求等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20.
超限高层的抗震等级往往取为一级或特一级。较高抗震等级结构的内力调整系数较大,导致小震弹性设计内力放大较多,甚至超过中震的内力设计值。通过详细的分析,给出小震设计内力与中震设计内力的对比,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为实现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